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某高校大一女生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反思性教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同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考核成绩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人数及比例均高于对照班,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反思性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应以“师生互动”为主题思想。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反思性教学;试验研究
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这种体育性的实践知识具有不可传递性,不能通过别人的讲解而获得,只能通过教师自己对经验的不断反思与体会而得到确认和积累。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对体育教学情景进行感知,又要对自身内部认知过程进行再认识。本论文将反思性教学与新课程实施联系起来,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反思性教学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沈阳大学大一女生,共计4个班级,其中2个班为实验班,2个班为对照班。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实验法。③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后四个班的技术、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在常规的篮球传接球和投篮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相关知识一节课就可以领悟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2课时甚至3课时还学不好。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前预想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以上出现的两种情况就可以得以解决。
经过64学时的实验教学,最后对学生进行了技术考试和学习效果测评,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调查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3项技术结果均有提高,其中实验班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实验表明,实验班的教学对学生迅速掌握技术动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两班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说明反思性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优越。
2.实验后四个班考核成绩等级对比分析
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通过内容的确定、分析判断、重新设计、实际验证、效果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平均考核数据经T检验(P ﹤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考核成绩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人数及比例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见,实验班学生无论在考核成绩方面还是在成绩的等级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实验班和对照班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同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
(2)实验班学生考核成绩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人数及比例均高于对照班,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3)反思性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的主题思想,充分发挥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渠道启迪、帮助学生掌握现在乃至将来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和技能及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建议
(1)把反思性教学内容的建设性、知识性、实效性、科学性、健身性与体育课程相结合,为课时目标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2)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身心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3)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余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够均衡受益。
(4)轉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倾向,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苏卫星.中学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0.
[2]程 毅.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探讨[J].体育学刊,2006(5):3.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反思性教学;试验研究
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这种体育性的实践知识具有不可传递性,不能通过别人的讲解而获得,只能通过教师自己对经验的不断反思与体会而得到确认和积累。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对体育教学情景进行感知,又要对自身内部认知过程进行再认识。本论文将反思性教学与新课程实施联系起来,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反思性教学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沈阳大学大一女生,共计4个班级,其中2个班为实验班,2个班为对照班。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实验法。③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后四个班的技术、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在常规的篮球传接球和投篮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相关知识一节课就可以领悟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2课时甚至3课时还学不好。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前预想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以上出现的两种情况就可以得以解决。
经过64学时的实验教学,最后对学生进行了技术考试和学习效果测评,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调查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3项技术结果均有提高,其中实验班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实验表明,实验班的教学对学生迅速掌握技术动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两班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说明反思性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优越。
2.实验后四个班考核成绩等级对比分析
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通过内容的确定、分析判断、重新设计、实际验证、效果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平均考核数据经T检验(P ﹤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考核成绩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人数及比例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见,实验班学生无论在考核成绩方面还是在成绩的等级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实验班和对照班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同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
(2)实验班学生考核成绩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人数及比例均高于对照班,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3)反思性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的主题思想,充分发挥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渠道启迪、帮助学生掌握现在乃至将来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和技能及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建议
(1)把反思性教学内容的建设性、知识性、实效性、科学性、健身性与体育课程相结合,为课时目标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2)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身心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3)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余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够均衡受益。
(4)轉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倾向,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苏卫星.中学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0.
[2]程 毅.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探讨[J].体育学刊,20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