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出发,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参考,从教师的本身认识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之一。其主要观点是,认知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即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在交流和反思中予以完善和深化。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怎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结合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参考新《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师的本身认识来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中,曾提到过“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主动地构造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另外,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和增强学习者内部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第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去承担责任,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真正促进者。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遇到疑惑和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能做出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成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不应该骄傲自满,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状态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任何真正的知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思维的实际状况和发生发展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以便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另外,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品性、人格的发展和数学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丰富、态度的转变和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开始新的学习前,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其次,教师应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宽松、和谐、自由、开放、民主、平等、合作、向上是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而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也应当具备这样的特点:在其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受到歧视或者嘲笑;教师必须认识到真理的标准不是教师,也不是现在所谓的权威,而是理性;在这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一方面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乐于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最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应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即应起到鼓励者、启发者和质疑者的作用。
  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一“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首先,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内在的观念冲突,而适当的提问和举反例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两个有效方法。其次,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错误,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应注意适当的技巧,避免激烈的言辞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这便要求老师自身的引导能力和素质有所提升。学校也应该定期适当地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应取得学生信任,与之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共同探讨错误的纠正方法。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课堂的实际,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让整节数学课堂更加丰满、理性、趣味化。这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三点: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初中数学问题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或者将问题安放在具体的有意义的实际情境中,这样能让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感受到数学的生活运用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或者手段要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先决条件。第三,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到了以上三点,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积极地去发现数学的实践美、趣味美和实用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目标定位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并且在学习潜力、智能、个性等各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当中绝对不能漠视这种差异,应该将这种差异作为自身教学课堂内实现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指明学生对教课内容的掌握的分层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另外,教师也要在确定分层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比如说,选择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分层目标的难度。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对比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愉悦。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加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兴国.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园,2010(14).
  [2] 陈慧玲.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魅力中国,2009(26).
  [3] 黄道清.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可以说,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不是智商,不是学习条件,而是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而初中三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更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学生多花点时间去培养良
甜瓜新品种--兰蜜系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所培育而成的杂交种.主蔓长2.5m,茎基粗1.8cm,节间长16cm,叶片掌状,深绿色,叶缘锯齿状.同株异花,结果花为两性花,第一雌花着生在子蔓6节,
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根据农业信息资源的特点及管理现状,探索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建立适合我
1操作要点适合免耕插秧的田块:油菜、早熟西瓜茬口、条播小麦.免耕插秧的操作程序:①排干大田水,喷施克无踪除草.每背桶水兑50ml克元踪,喷透杂草.②上土杂肥,沟内填埋秸秆,上
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识常常更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义只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结构和意义都相对比较固定的成语,也多有词义转移的现象,试略举数例浅析。  闭门造车:语出宋代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意思是说,只要按照同一规格,闭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这个成语已相当古老了
作者近日对重庆市潼南县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规范解决.
作者简介:赵丽侠(1970—),河北唐山人,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河北省美术骨干教师,唐山市优秀教师,乐亭县皮影研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方法、乡土艺术——皮影的研究与传承。    乐亭县素有“全国皮影之乡”的美名,乐亭皮影是一种集民间的剪纸、雕刻和民间的舞蹈、音乐、说唱等表现于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实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为了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