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用案例的微视频创作和档案工作传播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中国海洋档案馆迎来了揭牌10周年的纪念日,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举办的“档案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主题研讨会间歇,一部时长8分钟聚焦海洋档案工作的微视频,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该片通过讲述6个方面的档案服务案例,高度凝练了海洋档案工作10年来取得的成就,彰显了档案工作者甘愿平凡、默默坚守的情怀和为党建档、为国守史的决心。作为创作人员,笔者想借此文与同行分享该片创作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以切磋共同做好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传播。
  一、问题和思路
  汇报或宣传是工作中的平凡事,也是不可怠慢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展现工作成果或产生更好地宣传效果,要考虑汇报场合、听众和时空限制等因素。以语言或借助于多媒体等互动式报告,一般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群,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且效果也会受其主讲人临场发挥的影响。中国海洋档案馆作为研讨会的承办方,利用这个机会宣传海洋档案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也是不能放弃的机会。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来一个有效的宣传呢?若增加专题汇报环节,有扰乱研讨会主题“嫌疑”,而且也没有显示出承办方的“特殊性”。近年来,代替传统交互式报告的“暖场片”进入我们的视线,制作微视频是最好的选择。
  微视频特点之一就是这个“微”字,简短、精炼,却又完整、主题鲜明,通过将总结报告中的精华提炼、集中展示,可大大缩短时间。微视频特点之二就是“形象”“深入”“有趣”,利用影像、图片、文字、配音、音效、动画、音乐等,将需要传播的信息完美融合,做到“有声有色”,更契合观众的需求。但一部10分钟的微视频,其解说词最多也就2000个文字左右,如何将10年的海洋档案工作凝练并让观众在视听中获得感受,是视频策划的核心问题。档案工作包括机制建设、制度标准建设、资源建设、安全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利用服务等方方面面,缺其一就显不完整。如果采用传统分部式凝练、平铺直叙,然后配音配文配图集成一体,则成为“变相”的自动播放演示文稿,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众多类似《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纪录片让视频策划者很受启发,“情节”“故事”才是让观众获得“带入感”的有效途径。
  讲故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档案工作的“故事”点在哪里?档案工作者的突出事迹?这似乎不是我们的初心。档案工作“留史”“存史”的核心价值在于“传史”,“传史”的体现就在于档案的价值,只有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才能体现其工作的价值。而“服务”不仅是档案工作的灵魂,更是档案工作连接价值发挥的纽带,是能将观众“带入”档案工作的通道。因为只有在“服务”之中,观众才能感受到档案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微视频”“讲故事”“利用案例”就成为海洋档案工作10年展示的终选。
  二、案例选择原则和基本要素
  1.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
  既然要讲故事,则案例的选取就尤为重要。选择原则三个方面:一是案例要有故事性,而故事要有吸引力,能让观众感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能让观众闻到海洋档案中海的味道,体现海洋档案的特色,感受国家海洋工作的脉搏。三是案例要有可看性,能让观众看到与事件相吻合的场景表现,避免因单一语言表述而失去视频的效果。
  2.入选案例具备的基本要素
  选择的案例还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时间、事由和利用主体必须清楚,确保事由的真实性;二是档案利用过程和方式必须清晰,保证档案服务案例的可追溯性;三是档案服务效果必须突出,能让观众感受档案的价值和档案发挥的作用,从而将观众“带入”档案工作。
  3,本片入選的案例及表达
  经过充分酝酿和梳理,我们在10年的档案利用案例中,最终选择6个方面事件,这6个方面的案例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海洋档案的主体价值,在表现方面根据事件内容进行了详略设计。
  第一,档案在国家重大决策中发挥的凭证作用,包括档案本体原始凭证和档案史料信息产品两种服务形式。其中,案例1就是在解决蓬莱19-3溢油事故中,原始档案佐证了事故的责任方,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案例2是档案部门主动作为,利用历史资料形成聚集产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第二,档案对形成单位和当事人的反哺作用,从而拉近了档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表现了海洋档案丰富的内涵。其中,案例3是中国海洋档案馆将收藏的国家海洋局成立40周年图片展的资料,提供给了50周年图片展工作组,从而突出了工作文件积累、归档和档案移交的重要性。案例4,既服务档案形成单位也服务当事人,在强调档案反哺作用的同时,还表现了海洋档案的专业特色和文件材料形成的规范性要求,这也是对海洋档案特色的表现。
  第三,海洋档案属性价值的表现,凸显档案产品开发的发展趋势。其中,案例5展示了海洋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历史属性在传承海洋历史、弘扬海洋精神、传播海洋文化中的作用,基于档案文化属性表现的通用性和普遍性,本片中没有展开案例的过程。案例6展示了海洋档案的科学属性价值,海洋档案凝聚着海洋工作者的智慧,科学数据、技术方法等都是海洋档案专业价值的具体表现,在科学研究、航行保障、海洋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海洋档案科学属性的专业性,片中也采用了点到为止的表现方式。
  因解说文字篇幅的限制,案例内容凝练和表达尤为重要,我们提炼了典型案例中的基本要素,并凝成最短的文字表述,每个故事平均不到70字,让观众在影像中产生体验感。具体解说词如下表:
  三、承前启后的过渡语促使情景一气呵成
  6个方面的利用案例不仅表现了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还展现了海洋工作。但如何将观众从故事中“带入”档案工作中呢?“无缝衔接”非常重要,“一气呵成”更是会淡化成果罗列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从6个案例表现档案价值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过渡语言,将观众“带入”档案工作的不同领域以及取得的成就,达到本片的终极目的,详细内容见图示。具体做法如下:   案例1和案例2直观地展现了档案在国家层面上发挥的作用,在观众获得了档案价值的感受时,观众也被引入思考:档案在哪里?档案是否安全?档案利用是否方便?本片通过“没有历史积淀,何来助力海洋发展”过渡语,将观众带入档案资源建设,然后分别通过“记忆有了归宿,基础设施则成其传承的保障”“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脚步大踏向前”,将观众分别带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中。
  同样,案例3和案例4则鲜活地表现了档案的魅力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表现了档案形成者是其形成档案的最大受益者,并警示要及时归档,按规定移交进馆,文件材料积累要规范等,达到了宣传档案工作的目的。然后将观众带入了“如何归档?如何移交?如何规范?”的问题中来。视频中分别通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离不开精心的组织和领导”将观众“带入”档案规章规范建设和档案工作机制建设的相关成果。
  而案例5和案例6则是海洋档案价值的深层次发挥,是将档案建立在“信息挖掘”层面上的服务,也是海洋档案内在属性价值的最大表现。这两个方面的案例分别通过“档案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和“档案更是今天海洋人的智慧宝藏”两个过渡句,将观众“带入”海洋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表现中,“带入”海洋档案数据产品服务海洋工作的作用中,并以此进一步升华了海洋档案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将档案工作在海洋工作中的重要性渲染至全片的最高点。
  四、实景与空镜的融合促进海洋和档案宣传双赢
  策划、脚本设计、撰写解说词,虽是一个视频创作的核心,但也只是视频创作的起点,一部好的脚本、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只有与丰富的画面、协调的音乐融合,才能真正表现出视频的魅力。因此,视频素材收集和选取成为视频创作的第二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素材包括实景和空镜,实景是指海洋档案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原始音像资料,或通过对工作中形成的记录进行处理后的图像文件,或是后期拍摄获取的音像资料。空鏡是指非实景资料,本片空镜头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分镜头展示内容,选取与之相契合的背景画面,衬托前景展示的静态文件和图片等,不仅丰富视觉感受,还可以成为前景内容的辅助表现,如用含全国海岸线画面展示海洋档案资源快速增长的数量及其对比文件,寓意海洋档案覆盖之广。二是结合解说词内容,选取与内容相关的画面,对应阐述相关内容进行全画面展示应用,如用带有城市地标建筑画面表现事件发生地,用海洋污染画面表现蓬莱19-3溢油事件,用钓鱼岛海域、舰船航行、沿海港口繁忙等画面表现档案服务海洋工作的内容。这些空镜头在与视听深度融合的同时,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海洋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意义。
  海洋档案工作10年总结微视频以《耕耘兰台 助力深蓝》为名片,聚焦档案工作“服务”这一核心内容,表现了10年来海洋档案工作在资源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规章标准建设和信息化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档案工作者辛勤耕耘,坚信“岗平事不凡”的职业精神,有层次、有深度,逻辑性强,带入感强,达到了宣传海洋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双赢效果。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我感到畏惧——  我处于一个灰黑色的空间,眼前是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路。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我,这里荒无人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顺着路走下去——出于无计可施,我只得遵循想法的旨意。  胆怯的我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还不忘四处张望。  突然,在雾间我发现了一盏小小的琉璃灯稳稳地放在路中间,它没有发光,却似乎在牵动着我的心。  小心翼翼地将其捧起,就在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许多发着热光的小颗粒从灯中散发
徐鲁的《记得纯真少年时》,是他专为初中生细心编写的散文和励志故事读本。这些书香散文和励志故事,涉及了童年回味、成长感悟、亲情珍惜、感恩故事、乡村忆念、少年友谊、享受自然、亲近阅读、梦想追求、爱国情怀等题材;其中的主题包含着诸如爱心、分享、诚信、担当、奉献、自信、友爱、智慧、亲情、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和绕过的。而且,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是需要这样一些优美的、带有励志意味
本文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柳莎将自己的眼睛,献给了患上恶性黑色毒瘤的儿子普钦可夫,儿子用“母亲的眼睛”赢得了世界射击锦标赛中的一项冠军。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母爱的赞歌,读罢既让人柔肠寸断,又让人荡气回肠。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眼球移植,先后两次,一败一成,引人入胜。“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就都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
铁匠是个大个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臂膀被炉火和锤子迸射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的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生着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颔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吹和呼啸;当他以力气十足的姿势抡起臂膀——这是他常年在铁砧旁边劳动养成的习惯动作——他简直不像是年过五旬的人;他能举起绰号叫“小姐”的二十五斤重的铁锤,挥舞着
明亮的色彩随着褶皱上下晃动,不断变换,是一帘在眼前流动的、无声的回忆。    家中有十分可爱的格子窗帘,像是欧式教堂一块块不规则的、五颜六色的琉璃拼凑似的。在午后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总是彼此挤挤嚷嚷,大声笑闹,仿佛永远也静不下来,永远也闹不够。  窗帘是奶奶在旧式蝴蝶牌缝纫机“哒哒哒”的脚踏声里,一针一线缝纫出来的。那窗帘上有大小不一的正方形,中间夹杂着长方形。上面染了各种绚烂的色彩。有的是墨绿的艾
2020年 3月13日,中共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街道党工委一行,到河北省档案馆送来题为:“互联共建 情暖民心 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的锦旗,对省档案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推进“双报到”,全力助推谊北社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表示感谢。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李会生和机关党委同志共同接受了锦旗。李会生同志表示,感谢友谊街道党工委的鼓励,省档案馆将继续深化“双报到”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随时听从街道社区
那时候,我还小,狗屁不懂,就知道吃。一开春,娘从小石营村打了一筐小鸡娃,我们气得乱撇嘴。娘说:“你们不知道吧?我今天带回了一大群‘小银行’啊!”我们问:“‘小银行’在哪儿呢?”娘白了我们一眼,指指小鸡娃的屁股,意思是再猜猜。  我们好像闻见了一股股臭味儿,立马捂住鼻子说:“娘你蒙谁呀?那不是‘小银行’。”娘笑笑说:“我说是,它就是,你们好好想想,小鸡娃的屁眼儿长大了会干啥?”我抢先回答:“屙屎!”
楼主  欣雨    我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我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喜欢生气。我的同桌是个马大哈,东西总是胡乱摆放,弄得我的课桌上也乱七八糟。跟她说,她还是老样子,我只能独自生气。上次爸爸在我的家庭作业本上列了几个算式,结果老师批评了我,我只能暗自生气。我一生气,好几天都不愿说话,也不愿搭理人。同学说我喜欢生闷气,不喜欢跟我玩。我很苦恼,我老是生闷气,该怎么办啊?论坛的筒子们,大
天地间有一种光芒叫做崇拜,产生于好感,升华至爱慕。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爱,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合,来于偶然,止于永久。  有爱快用力爱越闪亮越爱  谁觉得刺眼是因为崇拜  闪着光的男孩带着我一起拽  闪一点亮一点爱一点  闪闪惹人爱闪闪惹人爱  闪闪惹人爱闪闪惹人爱……  这段歌词在伍美珍作品《闪闪惹人爱》中频频出现,缺少父爱的主人公邱佳因为新来的实习老师给她的感觉就好似她已去世的爸爸,所以就产生
“问题生”是令老师最头疼的学生,是老师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对这类学生,许多老师可谓 “恨之入骨”。而老万则算是一位另类老师,他喜欢“问题生”,你问题越多他越爱。  如今,老万喜欢“问题生”已是人人皆晓的事了。每当学完一篇课文,他都会兴致勃勃地问:“哪位同学还有问题?”  假如大家纷纷摇摇脑袋说:“没有。”换成是其他老师,肯定会很开心,但老万听了这话后,他的脸通常便会由晴转阴,神情严肃地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