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真相,达致良知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某明涉嫌性侵养女案,引发舆论海啸。
  造成怎样的社会反应,不是报道的目的,甚至可以说,报道完成以后的任何舆论和司法走向,都不在预期之中。
  媒体工作的终极原则,在于良知和真相。
  欲致良知,就要响应内心的道德直觉。正如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说的就是一种天生的道德直觉。
  这样一个案件—在司法和执法机关严肃介入之前只能称之为一件“事情”—对正常人的良知而言其实是不存在辨别困难的,因为它就是道德直觉范围之内的事情。
  一个40多岁的成功男性,通过特殊途径结识一个不满14岁的幼女,在女孩年满14岁之后和她发生性关系。在自由恋爱的今天,这一点只是挑战传统道德。
  道德具有时代性,因此传统道德不能作为今天认知是非的标准。但如果,这种“特殊途径”指的是以收养为纽带的彼此联结,那么它就不仅仅是挑战传统道德—它挑战的是道德。
  他说他们是在谈恋爱。
  但是,这个女孩有严重的抑郁症,曾经跳海自杀;多名有深入接触的律师、法律援助人士、心理咨询师也确认,她有明显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引用曾经对女孩提供帮助的李莹律师的说法,“如果她愿意的话,她为什么要报警?如果她没有创伤,她怎么会有那些PTSD反应?如果她是自愿的,至少她应该是快乐的”。
  李律师的话语中,也包含着道德直觉。长达两个月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不得不对女孩说这样一句话:“不要急,你先哭一会儿。”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未成年女孩可能具有深沉的城府,为了获得荣华富贵,用各种手段纠缠这位成功男士,欲求不能满足,就无理取闹,甚至报假警、假自杀,最后前景无望,决定玉石俱焚。
  但是,这只是一种电影的想象力。
  不要忘记,当事者是一个未成年人。任何把成年人的城府加之于她的猜想,都有无法逾越的法律界限。法不外情,法是对人类行为的总结。成年人的推想,超越了未成年人的能力。
  这就是一种道德直觉,其中也包含理性分析。
  道德直觉加上理性分析,就会让新闻人有冲动去求证,去追求真相,拷问真相。女孩、女孩母亲,帮助她的代理律师、法援人士、心理援助人士、志愿者,以及鲍某明,都在追求真相过程的接触范围之内。只有鲍某明拒绝回应,唯独缺少他的声音。那么这时候,应该放弃吗?
  倘使如此,就不会存在任何监督性报道。因为,当事者只要沉默,就能消灭新闻。
  平衡报道,最重要的是机会平衡。四平八稳不是正义,因为正义是一种立场,它由良知所引导。一个人,接受教育,走上新闻道路,这个过程教给他的,不是滴水不漏、八面玲珑,也不是择利而处、独善其身,而是用社会角色、专业能力,去响应内心的道德直觉。
  鲍某明的回应,始终会有的,的确也有了。
  千古人生,悠悠万事,事实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但核心是简单的、可以共振的。
  少有完美受害者,也鮮见完美加害者。每一个人都要呈现一种多面性,才能在竞争世界、利益江湖里生存,但这不意味着,是与非之间,从此没有界限。
  这个女孩就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她对尽心尽力帮助过她的任何人都可能随时拉黑、恶语相向。她这种情绪波动、性格乖僻是如何养成的,是否与过去4年的特殊经历有关,需要更进一步的探寻。但内心坚定的人,不会因此而模糊原则,这只会激发人们对她究竟经历过什么的求真欲望。
  天下迷乱,众声喧哗,但总有冷静者,怀揣善意,继续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其他文献
“清风徐来,静待花开”。走出校门,到双流听教育大家讲课,方顿悟教学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它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海量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就能让学生接收、领会、应用,而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启发、交流中,静待,花自开。  经过紧张密集的高三教学,再进入新一轮的高一教学,满以为教学将更舒缓,更具人文情怀。但当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与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教学不可避免地变得紧锣密鼓起来,仿佛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的我”或“欣赏_____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感情真摯
摘要: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本文采用朗读教学法,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关键词:朗读;阶梯性;整体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59-1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教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注重文言词
[摘 要]福建省历史中考从2018年开始统一实行闭卷考,在闭卷考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效率值得教师进行思考与实践。对此,教师可从对照考纲,领会考纲开头行为动词的含义;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巧构专题,分门别类梳理知识点;学会阅读,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历史中考;开卷;闭卷;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捡来的女儿陈琛,山东姑娘陈晓梅不惜把自己熬成了大龄剩女:初恋男友离开她,相亲对象望而却步,还被大家传陈琛是她的“私生女”。  陈晓梅不管不顾。对爱情,她也彻底死心。所以,当新认识的小老板宋志勇对她和陈琛“无事献殷勤”时,她第一反应是警惕。她不信世上有这么好的男人,也不愿自己被人可怜和同情,便要将宋志勇拒之于千里之外。万没想到,宋志勇吐露了一个让她瞠目结舌的秘密。那一刻,她愤怒了——同命相连的收
必修课程的教学有明确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参照,有客观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为评价。然而,对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以语文学科为例,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基础的学生,《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课程该如何进行教学?在新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下,大部分學校已经于高二下学期4月份完成语文学科的学考,那么高二下半年语文课要学什么?难道要提早半年进行高考复习?以《外国小说欣赏》为例,在几轮教
摘 要:随着“班班通”设备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普及,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也越来越多,班班通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让历史课堂更给力。  关键词: 班班通;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 陶冶情操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这种昂扬正气的传神写照。也正因为有了这股浩然正气,中华民族才能永不沉沦,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桐乡县志》载:“千乘乡,夫差阅兵于此,车凡千乘。”这“车凡千乘”的吴王阅兵之所,就在今天学校施教区范围中。本区域还是中国杭白菊的传统产区,学生家庭基本户户栽菊,家家采菊,菊花的精神、品格
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我们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往往受到各种教育不当行为的限制,导致孩子的学习陷入被动和依赖。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与语言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促进孩子的语言自然发展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利于孩子自信、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延伸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大部分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足,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意识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本文从高中英语课堂拓展活动的必要性、需遵循的原则和常见的活动形式三个方面,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拓展任务以及具体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拓展活动;英语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