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坐飞机?高空飞行会不会加重高血压症状或者心脑血管意外?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血压控制须达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艳讲解说,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在乘坐飞机时,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确实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在飞机起降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张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乘坐飞机,正常和理想的血压范围是: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标准应小于130/85mmHg,老年人(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上)至少降至正常高值,即140/90mmHg最妥。
降压药选择有讲究
张艳特别强调,由于部分药物服用后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对飞行不利,所以要格外注意。如肾上腺神经阻滞剂(胍乙啶等)、中枢性阻滞剂(可乐定等),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等)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等)还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部分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因此,平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在飞行前,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改用其它药物,如拜新同、普恭洛尔、螺内酯、依那普利、依沙坦等。
另外,对于通过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最好准备一点降压药物或在乘机前小剂量服用一点降压药物,以免血压波动。
这些患者短期内不建议乘机
对于恶性高血压患者(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妊高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病后2周内、心肌梗死后1小时以内的患者,应严禁乘机。
此外,3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控制不理想者,心血管及开颅术后恢复期者,心功能II级以下患者,高龄(80岁以上)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肾脏损害或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
血压控制须达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艳讲解说,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在乘坐飞机时,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确实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在飞机起降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张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乘坐飞机,正常和理想的血压范围是: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标准应小于130/85mmHg,老年人(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上)至少降至正常高值,即140/90mmHg最妥。
降压药选择有讲究
张艳特别强调,由于部分药物服用后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对飞行不利,所以要格外注意。如肾上腺神经阻滞剂(胍乙啶等)、中枢性阻滞剂(可乐定等),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等)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等)还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部分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因此,平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在飞行前,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改用其它药物,如拜新同、普恭洛尔、螺内酯、依那普利、依沙坦等。
另外,对于通过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最好准备一点降压药物或在乘机前小剂量服用一点降压药物,以免血压波动。
这些患者短期内不建议乘机
对于恶性高血压患者(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妊高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病后2周内、心肌梗死后1小时以内的患者,应严禁乘机。
此外,3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控制不理想者,心血管及开颅术后恢复期者,心功能II级以下患者,高龄(80岁以上)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肾脏损害或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