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师在应对期中、期末考试的教学时,总是觉得内容多,范围广,复习起来不知从何入手。事实上,一切事情都得从实际出发。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准数学各章节的知识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距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放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地激励学生,并努力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行主动学习,认真梳理已学知识。这样,在每次考试中,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
【关键词】复习 基础 考试 自主 构建
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紧张的期中和期末考试都将如期而至,如何应对初中数学期中和期末考试,拿出更有效的复习办法,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复习,使每一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对此,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全面了解,有的放矢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状况,我们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知识的结构不同,这些都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提出了难题。我们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优等生,还要呵护中等生,更要关怀所谓的“差生”。要不断地激励优等生,培养他们自学、自悟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所谓的“差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一般大型的数学考试,80%以上的题目是基础题,抓住了基础题,数学成绩就不会低。而基础知识不熟练,势必会影响解题思路的畅通,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夯实基础,复习时要将每一章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梳理清晰,牢固记忆。并且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画一下知识结构图,这样能有效地加深同学们对于各章节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归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还要向学生强调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还需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量的练习,这样对夯实基础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容易出错的题或者容易混淆的相关知识点,要不断地加以强化。
三、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纠正学习中不良习惯
审题不清、书写潦草、格式无条理、步骤不全等都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常犯的毛病。这些常犯的毛病,都是由平时学习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逐步规范学生解题时的书写格式。如,让学生做到该画图的就得画图,该演算的就得演算,该写公式的就写公式等。这样,让学生应用好数学思想,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仅要正确运用数学思想,而且要让每一个主要步骤都清晰可见。答题不仅要严谨细致,而且要把主要步骤书写到位,具有条理性。使认真审题,规范答题,成为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
四、查漏补缺,扫清盲点
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下来,由于涉及到的章节内容较多,某些知识往往掌握不牢,甚至可能遗忘,或对某些概念似懂非懂,说不出之所以然来,有的知识还可能产生负迁移。而这些知识还会经常考到。所以在阶段性或期中、期末复习中,我们应该对本阶段、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做一个总体的整理,把一些遗忘的概念和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建构成我们的知识体系。并结合相关的题目练习,进行必要的强化,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同时注意每解答一道题目,要有一个短时间的对涉及到的知识点回顾思考,思考这道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知识是熟悉的,哪些知识是陌生的或者是模糊的。然后,针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该记忆的要去记忆,需要理解的要认真理解到位。只有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才能把自己缺的那块给补上,把盲点消除。
五、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所以,千变万化,数量繁多。如果只盲目地追求一些解题数量,而不注意解题的类型、知识点的完整性,复习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根据历年期中、期末考试卷来看,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多数试题都是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增加条件或减少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对于做过的题目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类,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结构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属于哪一种?把习题按涉及的知识、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一法懂,万法通”“做一题,解一类”,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作者简介:姜年新,江西省进贤县赵埠初级中学,邮编:331727
【关键词】复习 基础 考试 自主 构建
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紧张的期中和期末考试都将如期而至,如何应对初中数学期中和期末考试,拿出更有效的复习办法,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复习,使每一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对此,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全面了解,有的放矢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状况,我们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知识的结构不同,这些都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提出了难题。我们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优等生,还要呵护中等生,更要关怀所谓的“差生”。要不断地激励优等生,培养他们自学、自悟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所谓的“差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一般大型的数学考试,80%以上的题目是基础题,抓住了基础题,数学成绩就不会低。而基础知识不熟练,势必会影响解题思路的畅通,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夯实基础,复习时要将每一章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梳理清晰,牢固记忆。并且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画一下知识结构图,这样能有效地加深同学们对于各章节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归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还要向学生强调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还需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量的练习,这样对夯实基础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容易出错的题或者容易混淆的相关知识点,要不断地加以强化。
三、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纠正学习中不良习惯
审题不清、书写潦草、格式无条理、步骤不全等都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常犯的毛病。这些常犯的毛病,都是由平时学习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逐步规范学生解题时的书写格式。如,让学生做到该画图的就得画图,该演算的就得演算,该写公式的就写公式等。这样,让学生应用好数学思想,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仅要正确运用数学思想,而且要让每一个主要步骤都清晰可见。答题不仅要严谨细致,而且要把主要步骤书写到位,具有条理性。使认真审题,规范答题,成为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
四、查漏补缺,扫清盲点
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下来,由于涉及到的章节内容较多,某些知识往往掌握不牢,甚至可能遗忘,或对某些概念似懂非懂,说不出之所以然来,有的知识还可能产生负迁移。而这些知识还会经常考到。所以在阶段性或期中、期末复习中,我们应该对本阶段、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做一个总体的整理,把一些遗忘的概念和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建构成我们的知识体系。并结合相关的题目练习,进行必要的强化,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同时注意每解答一道题目,要有一个短时间的对涉及到的知识点回顾思考,思考这道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知识是熟悉的,哪些知识是陌生的或者是模糊的。然后,针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该记忆的要去记忆,需要理解的要认真理解到位。只有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才能把自己缺的那块给补上,把盲点消除。
五、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所以,千变万化,数量繁多。如果只盲目地追求一些解题数量,而不注意解题的类型、知识点的完整性,复习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根据历年期中、期末考试卷来看,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多数试题都是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增加条件或减少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对于做过的题目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类,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结构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属于哪一种?把习题按涉及的知识、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一法懂,万法通”“做一题,解一类”,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作者简介:姜年新,江西省进贤县赵埠初级中学,邮编:3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