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学校园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密集的应用场所之一。辅导员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是值得探索与思考的。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机制的形成,这无疑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并加快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伐。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辅导员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管理系统平台的方法,以期提高信息技术在高校辅导员教学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效率,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管理;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72-02
   当前,辅导员工作日益复杂,如何较好地组织活动、开展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已成为辅导员面临的首要问题[1]。在本文中,首先了解学生用来收集、计算、组织和集成信息的最新信息技术工具的背景;同时,根据工作规则和特点,构建“学生信息”的核心工作平台,并且不断优化平台,使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最后,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组织工作,熟悉规章制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工作有序地开展。
   一、校园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因此,它也是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的地方。基于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服务,以此来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三个部分:(1)现代网络技术,互联网已成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们主要使用QQ、电子邮件和各种在线学习材料。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它也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活力和机会。(2)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具有先进教学设备和良好教育环境的高质量教育条件的教育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了现实中教学方法的改变,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使交互式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3)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利用优秀的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5G移动电话网络、移动学校通信和飞信平台作为主要通信技术[2]。目前,各所大学的学生手机使用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大学生服务并建立良好的学生工作信息平台,这值得辅导员思考、探究。整合学生使用的各种最新信息,并建立基于“学生信息”的信息平台,有助于简化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共享信息资源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状况
   (一)应用范围广
   大学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烦杂的学生管理工作,由于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信息使用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评优评先、考试考核、班团建设等诸多内容。为了高效、方便地完成这些日常事务,就需要广泛、规范地应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化技术多
   当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由于信息技术传播的便利性,辅导员群体使用信息技术的种类也在增加。例如,就与学生的沟通而言,辅导员可以使用QQ和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在不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处理学生文件和其他文件数据时,可以凭借WPS等工具完成。辅导员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工作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管理方法。
   (三)信息化技术运行
   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多种信息技术运行的状况。比如,辅导员要了解某位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的时候,除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外,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微博和朋友圈里面关注学生的日常信息。再如,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通知运用传统手段发布以外,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网络平台进行公布。
   三、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工作运用信息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与制约,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沟通缺乏真实性
   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更轻松地感受到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及时获得学生的信任。但是,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所需辅导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学生人数的实际需求,许多学生使用传统的交流和辅导方法将使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极为困难。同时,近年来诸多高校都开始扩招,新生数量正逐年增加,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增大,由于精力有限难以真正接触到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了解自然也就不全面。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管理任务过多的问题,但是这一方式很容易忽略学生的直觉情绪,并且由于信息交流方法的特点,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3]。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对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分类时,很难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这会导致收集的学生信息失真,进而使之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障碍。
   (二)管理缺乏针对性
   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大学生处于相对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些活跃的学生群体由于迥异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性格特质,在学校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并且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为此,辅导员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目标咨询和学生管理计划,以便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人格心理,并在教育和咨询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管理。    (三)片面地依靠信息技术,忽视管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因此大学辅导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因此,在大学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使之缺乏主观的职业精神。例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缺乏面对学生的耐心,片面单一地依靠信息技术和其他方式单方面联系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信任此类交际,更难真正支持辅导员工作,从而使辅导员的指导工作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这也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学生管理中信息管理混乱,缺乏有效整合
   在收集个别学生信息时,学校没有有效地整合辅导員持有的学生信息。在学校的各级管理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标准,并未构建一个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使得管理工作无据可依。同时,学校与辅导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合作与交流,信息共享存在巨大的阻碍,这使得管理的综合性效率低下。
   四、高校辅导员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形成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群体是先决条件
   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并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大学辅导员必须继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以此来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复杂信息管理中的学习和生活[4]。一方面,辅导员不仅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还必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成就,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他们还应该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便快速地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同时,高校也要积极从知名院校引入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在新辅导员正式上岗之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岗前培训。上岗后,也要定期对现有辅导员进行教育与培训,组织辅导员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讲座等,积极吸收与借鉴其他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进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辅导员队伍。此外,辅导员还要提升对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应用各项全新的信息化技术,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二)在工作过程中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辅导员必须首先确保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大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促进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来培养优秀人才。但在此之前,有必要从道德和心理角度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不仅要发挥自己在其中的辅助与指导作用,认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还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工作中传统管理与信息技术管理并重
   传统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管理各有各的优势,在高校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的辅导管理实践经验,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帮助辅导员取得更加理想的工作效果。除了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快速沟通外,还必须真正了解学生的态度和感受,避免信息技术传播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五、小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信息”为核心构建的学生工作信息平台,使辅导员工作不断向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发展,从而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手段,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对辅导员工作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随着广大辅导员的不断努力与实践,我国未来的学生管理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屈飒.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辅导员工作探究[J].数码世界,2020(9):242-243.
   [2]郭梦蝶.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辅导员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17,3(5):41-45.
   [3]余建想.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77-78.
   [4]杨小凤,胡莉.“钉钉”软件在高职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2020,19(1):33-37.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基于网络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航空制氧制氮设备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军校任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各个实施阶段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线上以基础理论为主,线下进行重难点突破、侧重实操训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岗位任职能力。  [关 鍵 词] 线
[摘 要] 场馆式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形态,越来越受到关注。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场馆不只是陈列展品的场所,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场馆式学习形态强调探究过程,通过对探究教学在场馆式学习形态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探究教学模式在场馆式学习形态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条件,进而提出实施策略,为场馆式探究教学提供可操作化的指导,从而促进场馆式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关 键 词]
[摘 要]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课程中通过讲解中国优秀民族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从知识点中凝练出教学目标,从“三观”教育、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整体思政元素,并通过教学案例的精心设计,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自信”润物细
[摘 要]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非常重视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进行课程游戏的过程中,体育游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认知,锻炼幼儿的身体,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作用,需要做好区域的设置以及材料的投放。针对课程游戏视域下幼儿体育活动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展开讨论。  [关 键 词] 课程游戏;体育活动
[摘 要]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高校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作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加强医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培养未来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有着重要意义。立足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来
[摘 要] 在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细胞、分子与基因课程的教师也积极探索了推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然而,在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的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推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着重研究了推动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
[摘 要] 清末年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边疆危急,幸得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驻守边疆。左文襄公对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开发,具体措施有振兴农牧、屯田实边,广兴水利、治理河渠,发展工业、创办洋务,植树造林、绿化城镇。这一系列举措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了西北经济。而今天下安定,民殷国富,山河锦绣,然身处承平盛世也应不忘明心,以左公开发西北经验为鉴才能愈发富强。  [关 键
[摘 要] 医学中基础性的实验性学科是生理学,对于生理学教学来说,生理学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用生理学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对动物实验的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还可以用实验对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深化学生对理论的印象。虚拟仿真技术能对真实世界中的环境以及事物进行逼真的模拟,这和以前的实验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高校实验和理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把虚拟仿真的实验性教学运用到
[摘 要] 立足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运行实际,对美国、德国、俄罗斯军事院校生长军官教育训练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外军生长军官人才培养特点规律,为我军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生长军官;教育;外军  [中图分类号] E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96-02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