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只用一半功力,就征服了日本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妖猫传》对白居易和《长恨歌》十分推崇。《妖猫传》的原作者是日本作家梦枕貘,据说这本书写了17年,耗费了2600张稿纸,他的书也让很多国家的读者更了解了中国的白居易。为什么这位“貘作者”这么用力地膜拜《长恨歌》和白居易呢?这就要说到白居易在日本的超神地位。
  在唐朝,有一个人,只靠一支笔,就征服了整个日本,他就是白居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在日本平安时期,白居易简直是个神。
  白居易什么时候在日本火起来的呢?居然是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当时,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叫作“枕秘”——枕头底下的秘密宝物,天天学习膜拜。这个超级粉丝要求宫廷里专门设了《白氏文集》的侍读官,解决编制待遇,别的不用干,只用好好读白居易。后来的醍醐天皇也把白居易当偶像,“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就是他的粉丝宣言。
  在大唐,白居易每写出一首诗来,就以闪电般的速度传到日本。他的《春江》大概是元和十五年(820年)写的,但在823年,嵯峨天皇就拿着它里面的句子,在下属面前嘚瑟了。《长恨歌》是白居易在元和元年(806年)写出来的,短短12年后,日本官修的《文化秀丽集》就效仿了里面的句子“鸳鸯瓦冷霜华重”。在没有微信、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简直是神一样的速度!
  不但皇室喜欢白居易喜欢得不得了,民间也疯了。日本人正儿八经地建起了“白乐天神社”,大家把他当作文殊菩萨来膜拜。平安时期,日本作家没有不读白居易的。平安朝三个最顶尖的汉文学家——营原道真、都良香、岛田忠臣,都受白居易影响很大。都良香写过一篇《白乐天赞》,全文就一个主题:表达对白居易的热爱。他给了白居易一句话:“集七十卷,尽是黄金!”
  白居易墓前日本人留的碑,文字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文艺女青年当然更是对白居易迷得不得了。《源氏物语》是日本小说的祖宗级神作,這部小说的作者紫式部是白居易的超级粉丝。紫式部在具平亲王手底下做事,按照亲王的吩咐,她专门开了白居易“新乐府”诗歌的讲坛,有人做过统计,她的《源氏物语》里有106处引用了《白氏文集》。
  为什么日本这么膜拜白居易呢?大概是白居易的写作风格。白居易写诗,通俗又细碎,特别是写大自然的时候,有一种超脱、平静但又略带伤感的美,特别能征服日本人的心。
  日本有一位名叫矢代幸雄的美术馆长说“雪月花时最思友”,这一句白居易的诗,可以最好地总结日本美术的特征。这件事,作家川端康成也提过,是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著名讲演《我在美丽的日本》里说的。
  其实,让日本顶礼膜拜、奉为大神的,只不过是半个白居易而已。白居易一生写诗无数,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闲适诗和伤感诗,比如《长恨歌》,以及“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日本人学习和领悟的,主要是这一部分诗。
  而日本人了解很少的另一类,是白居易的讽喻诗,也就是直面社会、同情底层人民、批评和揭露人间不平的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等。日本对白居易的这部分重要诗篇,了解不多,学习也不太多。日本其实只学习了那个闲适、伤感、碎嘴的白居易,却不了解那个炽热、勇敢、刚毅的白居易。换句话说,白居易只用一半功力,就征服了日本。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须有伟大的文艺,必须能对外输出伟大的文艺,像白居易的诗一样,超越国界和民族,跨越大海和重洋,才是大唐之为“大”的魅力。
  不过,曾看过一个统计调查说: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唐代诗人当然是白居易,但最受推崇的唐诗句子,却是另外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个作者叫作杜甫。
  所以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武鑫鑫摘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其他文献
北宋刘斧的《青琐高议·后集卷之九》有《仁鹿记》,记叙了楚元王不杀仁鹿的故事。  在郁林,楚元王打了个大胜仗。一高兴,就计划在云梦泽围猎。到了傍晚,这些鹿已经被包围进了一个大峡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楚王下命令说:今天已经晚了,我们派重兵将出口堵牢,明天再来。那么多的鹿,这是上天犒劳我的军队啊!  天亮后,楚王命令重兵开始追击。这时,突见一头大鹿,突出重围,跑到楚王面前,跪下叩拜
小时候最让我着迷的广告就是方便面广告,热气腾腾的面条跟大块的牛肉很是煽情,每到冲泡镜头出现时,我都闹着要吃。我妈被我吵得无法忍受,便给我讲述某个姐姐因为吃方便面死去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那个姐姐视方便面如命,几乎每天都吃,身体越来越差,并且一直掉头发。终于有一天,她决定不再吃方便面了,可到了当天晚上,她没忍住,下楼买方便面,结果被迎面开来的货车撞死……  面对这个因果关系匪夷所思的故事,我
自从某家订餐App的骑手们群租在我家隔壁,出于某种社交恐惧,我就再也没有在这一家订过餐。  我住在老式新村的一楼,窗户正对街道。原来可以眺望到一间幼儿园,学期中吵闹得很。清晨七点开始放国歌做操,傍晚四五点小区里就充满了孩童们的尖叫声。每年六月,孩子们举行毕业典礼,奶声奶气朗诵:“从前,我们是小弟弟、小妹妹,如今我们是小哥哥、小姐姐啦!”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也就意味着一晃很多年。没想到如今,我要眺望那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年),字睿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筑室齐山上,名曰“云巢”,人称“沈云巢”。宋神宗年间,官至太常奉礼郎,监杭州军资章。沈辽不喜仕进,擅长诗文,尤工书法,楷行俱佳,自云学王献之,意趣高超,特立不群。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笔法。苏轼说:“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楼钥在《攻 集》中写道:
提到零食,有谁不喜欢呢?无论是入口即化的巧克力,还是脆香无比的薯片,我们总有一款最钟爱的零食,吃起来非常过瘾。那么,零食里有什么科学呢?有孔的饼干  饼干有各种味道和形状,但许多饼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有小孔,这是为什么?  制作饼干时,工人会将小麦粉、水、酵母等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然后再将面团分块,做成饼干的形状。其中,小麦粉中有淀粉,酵母会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再者,在烘烤过程中,面团中的水
奶奶是在九十九岁去世的,没有实现过一百岁大寿的心愿,祸因是沟口上王家的狗。  三年前,奶奶还很精神,种的有菜园,一个人时常从豹溪沟袁家屋场走两里路下狮坪街,给自己买吃的和头痛脑热的药。那次从街上回来,不知怎么碰上王家的恶狗,奶奶占着手,腿脚又不如年轻人,被它在腿肚子上含了一口。回来伤口化脓,躺了两个月,再下床的时候,发现两腿走不动路了。  拄拐杖也不行,两腿是飘的,像是枯干了的芝麻秆子。后来奶奶想
秉笔直书,不隐恶、不虚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官的史德。  史官,是历史的记录人,也是是非曲直的责任界定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句诗讲了《左传》里的两段故事。齐国的权臣崔杼杀了齐庄公,另立新君。史官如实记载“崔杼弑其君”,被崔杼推出殿外斩了。史官的二弟继任,再写“崔杼弑其君”,再被斩。三弟继任,仍写“崔杼弑其君”,又被斩。最小的弟弟赴任后,还是如此书写。邻国的史官闻讯后,都捧着“崔杼弑其君
只要有语言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谎言。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说过大大小小的各种谎。有些谎言是善意的谎言,云淡风轻;而有些谎言却像一把利刃,留在心里一辈子。@匿名用户:  在一个早上我终于忍不住跟父母说:“哥哥在我和妹妹睡觉的时候过来摸我们。”  “这样的吗?他还有做什么其他的事吗?以后不让他睡你们的上铺了。”爸妈语气很风淡云轻。感觉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不想破坏他俩心中我哥的
小时候,最害怕写的作文是《我的童年》。因为童年,在记忆里,所剩无几。既没有同伴一起刨土上树,也没有自己撒欢打滚。有的,只是,自己。  每天早上醒來,家里空空荡荡,跟玩具们打个招呼,然后吃掉已经泡了一个小时的方便面。背起书包,出门,然后在地上摞起两块砖头,踩上去,把锁头上锁,把钥匙挂在胸前。  很多人觉得,80后,独。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什么都想独占。其实,独,并非独占,只是孤独,没法改变的孤独。
我痛恨成功学。  首先,在我的世界观里,“成功”比“爱情”更难定义,或者我定义中的成功与社会普遍定义的成功相差太远。我认识一个老哥,他一辈子唯一做过的正式工作就是当他爸爸的秘书,这个正式工作维持了不到半年,他爸爸就死了。之后,这个老哥成功地在帝都无所事事三十年,直到今天。  我定义的成功是内心恬静地用好自己这块材料,或有用或无用,本一不二。在这个老哥无所事事的三十年中,他喝酒,他晃荡,他写了两本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