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要天天吃方便面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最让我着迷的广告就是方便面广告,热气腾腾的面条跟大块的牛肉很是煽情,每到冲泡镜头出现时,我都闹着要吃。我妈被我吵得无法忍受,便给我讲述某个姐姐因为吃方便面死去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那个姐姐视方便面如命,几乎每天都吃,身体越来越差,并且一直掉头发。终于有一天,她决定不再吃方便面了,可到了当天晚上,她没忍住,下楼买方便面,结果被迎面开来的货车撞死……
  面对这个因果关系匪夷所思的故事,我几乎快被糊弄过去,好在我机智,并未被这个故事吓倒,从小立志,以后长大了要天天吃方便面。
  于是,26岁之后我开始北漂,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
  当年电视上反复播的方便面广告,最著名的口味便是红烧牛肉。之所以著名,也是因为当年某师傅只出过这款方便面。在无法开伙的日子里,我尝遍了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最后还是回归童年的记忆。一旦确定这个月将会捉襟见肘,我便会从超市扛回一堆某师傅红烧牛肉面加以囤积。
  我知道将一片薄薄的起司覆盖在海鲜味的泡面上和着吃,味道会提升一个境界。而泡面之前在碗底打个生鸡蛋,铺上生菜叶,待到几分钟后,搅拌均匀,鸡蛋的味道会去掉方便食品特有的一些气味,可以假装自己是在吃兰州拉面。如果领了工资,则可以在里面切一片午餐肉作为奖励。
  永恒不变的只有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吃的时候我几乎什么都不加,脱水的牛肉块当然没有包装上那么夸张,旁边的小字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就着包装上华丽的佐料以及童年时期煽情的画面,我默默地履行着当年的誓言。
  泡方便面的最佳时间是三分钟,在这个漫长的时段里,我通常会想到我妈讲述的那个故事,情节简单却跌宕起伏,有恋人般的依赖,有人性的挣扎,有欲望的陷阱,结局还意外,堪比冷笑话界的欧·亨利。
  钱钟书在《围城》里提到烤红薯,说“闻起来香,吃起来却不过尔尔”,这更适合用来形容泡面。
  泡面的香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相当诱惑人,几乎快要掩盖它只是一份方便食品的真相。这类似生活的假象,在你觉得难以下咽的时刻,总会跑出一些如同希望的东西,令你撑过某段光阴。
  有关泡面的大量记忆,总是跟缺钱,以及各种昏暗灯光的出租房画面有关。跟有着共同经历的朋友聊起那段时光,他总是说现在一闻到方便面的味道就想吐,我则表示,当年吃方便面的时候老是假装在吃兰州拉面,以至于现在真的吃兰州拉面了,老是觉得自己在吃方便面。
  也许正因為如此,现在方便面的广告总是以奋斗在基层的年轻人为主打对象,住在顶楼加盖的屋子里,在露天的公园里写简历,骑单车上班,或者一路狂奔,借以告诉你“青春有梦,勇敢去追”。依旧是以大块的牛肉与热气腾腾的面条为煽情画面,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脱水牛肉的真相,厂家还是会坚定不移地告诉你:“好吃看得见!”
  (屈彩玲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哥们心态好极了》)
其他文献
有没有试过被忽视?相信人人都试过,人不可能永远是主角,任何人,都有被忽视的时候。   可是,有没有试过被自己心爱的人忽视?相信不是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那真是幸事,因为,这种经历,痛苦和可怕至极点,能不经历最好。   心爱的人,或以为是互相相爱的人,总以为自己在对方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梦也想不到会遭到忽视。而突然之间,忽然对方的视线,一直停留在另一个异性的身上,与另一个异性絮絮软语,完全把你
因为写老香港,一个报界朋友与我谈起了叶灵凤。说起来,叶先生原籍金陵,算是老乡。他的一生,有许多身份,官方的有“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出版家”;一则就是些别称,如“创造社小伙计”。  叶灵凤这辈子,最大的不幸之一,大约就是得罪了鲁迅。当年一帮小伙子初入文坛,鲁迅就已经很看不惯。叶灵凤、潘汉年、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周全平在他眼中,个个是“年轻貌美,齿白唇红”的洋场恶少,仗着有几分姿色与资本在“革命咖
心脏病发作立即倒地?  演员表现心脏病发作时常常是突然手捂胸部倒地,表情异常痛苦,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英国每年约有25万人突发心脏病,其中三分之一由于未能及时送入医院救治而死亡。在心脏病发作后一小时内进行救治最有效,但是,人们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后一个半小时才叫救护车,因为之前他们一直在等待疼痛自然消失。人们需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心臟病发作的症状通常比较缓和,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剧烈,电影情节可能会误导
附近的大学校园里,寒假里还有不多的一些学生在活动。我带着女儿走在路上,恰好前方有一个女生,正在大声讲电话,带着哭音,一听就是给男朋友:“我每一次谈分手,其实都是希望你改。你为什么就完全不能理解呢?你以为我是那么随便恋爱说分手的吗?你都不想想,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逼得我说分手呢?”  ——这一次,是她提了分手,男生说“好”了吧?  我女儿很好奇地盯着她,悄悄问我:“姐姐怎么了?”  我把手指竖在嘴
何满子·秋思  抬眼众山初染,过云小院残阳。思忆归来将五载,三田磨去时光。不在几人兴赏,余生寄度农庄。纵是性情自娱,还疑错解牵强。日日言行三省处,何由慎独心慌?待到千山艳艳,当吟俯仰轻狂。  玉漏遲·刘家湾  麦黄时节雨,山川昨洗,淡云晨路。摘杏山林,挥镰对山低语。更见胡麻花怒,正等待、骄阳长暑。谁折去,红莓旧忆,半生情绪。已然老腿腰偻,总被梦情勾,年年如故。空径山泉,踏湿少年鞋露。何似时光转换,
美國著名街头艺术家 David Flores(大卫·弗洛雷斯),以其“Stained Glass”(彩色玻璃拼花窗)风格的作品而闻名。David 的作品包括涂鸦、架上、雕塑、玩具等。他喜欢随性地进行创作,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他的“Stained Glass”风格在三维媒介上也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对世界最好的期望是它不伤害我们。因此,所谓善就是不作恶。  人若要看到高处,就必须站在最低点。从最低点出发,这是唯一的现实态度。  此前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人自京城考试返乡,经过荒僻的山岭,山中有一好汉,聚众千余,专门打家劫舍,凡有行旅,都不放过,不仅劫財,更杀人如草芥。某人自此经过,不知何故,竟然没受打扰,安然还家。听过太多绘声绘色的传闻,这人对自己的奇遇难以释怀,反复思想之下,心生感激,于是不辞
在《回忆鲁迅先生》近结尾处,萧红讲到鲁迅和一幅画的故事: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在萧红笔下,这幅鲁迅病重时爱不释手的木刻画,如此
杨维桢画像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東维子、铁笛道人等,浙江诸暨人。少年时因其父促其用功,在铁崖山筑楼,聚书数万卷,杨维桢于楼中苦读,五年不下楼,因以铁崖为号。后取进士,初任天台县尹,因其“狷直忤物”,十年不曾调任,官位颇低,后罢去,隐居江湖,周游山水之间。元代后期朝政腐败,皇室争权,战祸四起,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失去信心,因而隐逸江湖,以书画自遣。杨维桢即是这一时期的
北宋刘斧的《青琐高议·后集卷之九》有《仁鹿记》,记叙了楚元王不杀仁鹿的故事。  在郁林,楚元王打了个大胜仗。一高兴,就计划在云梦泽围猎。到了傍晚,这些鹿已经被包围进了一个大峡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楚王下命令说:今天已经晚了,我们派重兵将出口堵牢,明天再来。那么多的鹿,这是上天犒劳我的军队啊!  天亮后,楚王命令重兵开始追击。这时,突见一头大鹿,突出重围,跑到楚王面前,跪下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