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中的新技术变革与人类未来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今天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捷和节奏的加快,这些技术更是正在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迫使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必须面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乃至于人类生存本身带来的巨大变化.本专栏两篇文章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存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以及在技术变革的时代里,作为人类究竟应当如何去正视与面对.
其他文献
推荐算法以用户洞察为出发点,借助于全新的需求满足的独特机制,成为信息分发中的“王者”。通过将用户信息需求划分为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三个层次。可以认识到,利用集体的结构性智慧、挖掘用户社会属性、挖掘信息之间的关联以及追踪和预测用户行为是推荐算法满足用户需求的主要机制。推荐算法在未来发展中保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多重聚类、语义建构以及人机交互的“自适应”机制等方面做出有效的技术迭代和功能改进。
通常认为利用IBM技术整理阿奎那文集的罗伯托·布萨神父是人文学科定量方法的奠基者,斯坦福大学弗兰科·莫雷蒂教授是第一个提出远距离阅读观念的学者。本文通过学科史研究。发现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约瑟芬·迈尔斯教授是更早运用计算和远距离阅读方法的学者。迈尔斯的计算词语检索项目和远距离阅读工作相互影响。这也启发了她自己的诗歌写作和诗歌写作教学。同时,她非常注意承认参与数据收集和研究的集体性贡献。这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远距离阅读和定量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的学科史谱系.并使得我们注意并承认数字化和数据收集过程中那些机械
苏真系美国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国现代与当代文化、美国亚裔以及跨太平洋文学文化。他对莫雷蒂的观点十分认同,与同行一道,努力不懈地推动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尽管苏真从事数字人文研究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赢得了较大影响力,在《边界2》(boundary 2)、《表征》(Representations)、《批评探索》(Critical Inquiry)等杂志上都有发表。
主持人语:明代,尤其是晚明时期,社会舆论渐趋活跃,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表现出了鲜明的社会转型的烙印。深入阐释明代社会舆论的衍变及其特点,探讨其所反映的民情民意及其如何影响政治和社会,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当下如何实现社会舆论和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也有重要的启示。本期三篇笔谈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明代社会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杨建刚副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是一本有深度和高度的厚重之作。作者通过对各个流派和个案的深入研究指出,在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变奏是最为重要的旋律,而“对话思维”对于理论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就其关系而言,经历了“从对抗到对话”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并非政治强力使然,而是在问题的自然展开和不同理论流派反复对话中生成的,这一重要理论命题的广阔历史途径在作者笔下得到了清晰呈现。
主持人语:普惠金融是这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探索的根本目标——尽管曾有部分不法分子以普惠金融之名行破坏金融秩序之实,但这并不影响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改革的目标。近几年,由于普惠金融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意识到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科技创新,而我们的制度创新更加严重滞后。因此,我一直认为普惠金融需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首先,只有实施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创新,仅靠传统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技术是无法实现普惠金融的。金融创新有其范围和限度,有限的金融创新是传统
2008年以来,“精益政府”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变革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等国家政府相继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改变着政府的行为方式。由于旨在应对经济危机、财政危机的精益政府理论过度的实践性.其哲学理念需要我们进行充分挖掘。尤其是隐藏在其方法论背后的认识论。需要进行抽象探讨、本文主要依据精益政府实践和精益思想体系,对精益政府理论的哲学理念体系进行初步建构,从核心内涵、基本逻辑、重要理念三部分加以概述。
下面是本校1955年校庆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大部分理科、医学院论文摘要。本期学报所载除鄧實先生的键函數,和周光俗先生的山東植物地理(初稿)兩論文外均是提出討論會上的論文,此處未再列入。
主持人语:极简主义艺术作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走向极致,它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力图达成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效果.这种对艺术"物性"的追求从呈现形式化、系列化对象的自在性或实在性转变为对非物质化感受的强调,最后走向了反形式的"真实性"诉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能否得到科学论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合法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小提琴手"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尽管存在所谓的"恩格斯主导说",但马克思才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真正的第一小提琴手.这一点既可以借助MEGA2第I/5卷的先行版和正式版在文献学上加以论证,也能够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和概念形成史的角度进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