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比较及定量分析

来源 :中药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及定量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宁夏、新疆、内蒙、甘肃4地的3个野生型甘草和3个栽培型甘草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E/MSMS)建立了甘草中活性成分的筛查分析及定量检测方法,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本实验采用75%乙醇水溶液提取甘草中的代谢组分,利用UPLC-Q-TOF-MSE获得了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的代谢组分信息,结合UNIFI软件平台构建了甘草中20种活性成分筛查谱库,主要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阿魏酸、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元、新甘草苷、异甘草素、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甘草素、甘草酸、白玉兰亭B、去甲脱水淫羊藿黄素、甘草利酮、光甘草定、砂生槐异黄酮A、补骨脂定、甘草查耳酮A、桑皮酮、甘草次酸、脱氧甘草次酸;基于UPLC-Q-TOF-MSMS,利用外标法对甘草样品中甘草酸、甘草苷和甘草次酸进行准确定量,结果表明野生甘草比栽培型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含量普遍较高,且宁夏甘草尤为突出。本研究还利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对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进行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发现m/z 951.453 9在野生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组,经UNIFI软件Discovery未知物鉴定分析得其分子式可能为C48H72O19,经UNIFI天然产物筛查谱库鉴定该化合物为Cynanoside R3,为皂苷类化合物。结论:本研究从中药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甘草的代谢组分差异性以及特征化合物,为基于化学分析技术的甘草溯源识别与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研究策略。
其他文献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北柴胡的干燥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柴胡具有诸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柴胡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以及多糖类等,主要有抗抑郁、抗炎、免疫调节、保肝护肝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柴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柴胡的临床应用、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
目的 为克服审美评价中主、客观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建立一种融合主、客观评价法的产品形态审美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依据现有的产品形态美度指标体系与公式,计算得到美度指标值;应用语义差分法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审美评价值,再运用灰关联分析法与熵权法分别计算各美度指标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求解美度指标的综合权重,并构建产品形态审美评价模型。结果 以翻译机正面形态为对象,运用
企业集团在自身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快资金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有效的资金管理已成为企业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财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环境下资金管理模式发展的产物,能够更好地弥补现有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存在的弊端,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财务公司还能起到减少集团资金沉淀,降低融资成本,管控资金风险的作用,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的探讨术后强化功能锻炼与心理支持干预对改善胫腓骨骨折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5)与行强化功能锻炼与心理支持的实验组(n=25),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SAS评分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走罐法联合阿维A胶囊在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的影响,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寻求新方法、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共64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正常组为招募的20名健康志愿者。治疗组予走罐法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组予NBUVB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复合肥料属于优质农资产品,可以集成氮、磷、钾等多种无机营养、有机养分物质、功能性物质、其他有益助剂。复合肥料生产工艺主要是利用特定程序与技术手段,将氮、磷、钾中包含的物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复合肥料。而当前复合肥料生产工艺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要以最少投入、最低的环境影响、最大程度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产出作为创新发展的终极目标,致力于生产质优价廉的绿色肥料产品。本文首先分析复合肥料生产涉
目的:建立菟丝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方法:色谱柱:Waters Xselect HSS T3(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1。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
中国西北干旱区以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是中国典型脆弱生态系统。沙埋对该区域植物生存和生长、植被分布和组成以及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有重要影响。以典型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轻度沙埋和非沙埋植物在生理和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现行规范主要以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存疑,且可操作性不强。基于此,该研究在分析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传统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沥青混合料在承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关联变化特征,提出采用断裂能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结合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浸水损伤前后的应力和应变变化,分析采用
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理解技术意识素养的内涵,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责任意识维度探究,合理设计试题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以技术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