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创新实验研究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是会计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实验的难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与考核体系,构建创新型高水平实验教学科研团队,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实施效果评价。
  关键词:会计学 创新实验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提出应该"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加快"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技术集成与协同",推进"政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随着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会计学与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金融、国际贸易以及税收等学科知识融合越来越紧密,社会对应用性强的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培养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体现在与相关学科知识点紧密融合的会计实践环节上。目前高校会计实验基本上是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单项实验,基本上没有涉及与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投融资以及国际贸易等内容相互融合的综合实验项目,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新会计人才的全素质能力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按照会计实验内容综合、联系紧密和分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才能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提高会计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二、目前会计学专业创新实验问题分析
  在会计创新实验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探索。英国高校一般是按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两个层次设计会计实验项目,在注重会计学生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不断通过小组团队实验项目完成综合会计实验。美国则强调按照市场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设计综合型会计实验。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实验基本上只是针对会计理论课程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单项实验,而能显著提高会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往往被认为"学术价值不高"而不被大学会计教师重视,导致会计创新型实验项目研究不足,更谈不上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市场化现实需求。
  (一)缺乏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加之现行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学分总量的限制,导致会计实验教学课时偏少,只能设置满足会计基本要求的验证性会计实验,而没有学分设置税收筹划实验、ERP综合实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等具有综合型、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单一,实验项目之间也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不能形成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一套财务管理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更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多层次的实践能力需求。
  (二)会计实验忽视岗位协作和财务管理能力
  在企业实际会计业务工作中,会计人员基本上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账,而是必须与企业内外部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经过一定会计业务流程与岗位协作共同完成企业财务工作。而在目前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方便会计专业学生考评,要求每个会计专业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包含会计业务所有岗位的工作,从而强化了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岗位协作能力和财务管理分析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会计实验课程考核是会计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会计教学效果的优劣。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项目由于只是一些缺乏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相关性和递进性的单项实验,往往通过简单的会计实验考勤与单项实验最终结果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没有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总结与答辩等过程性考核内容,导致会计实验考核单一,不能真正考核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综合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注重各会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支持性培养的前提下,理清各会计课程之间的融合与递进关系,设计出满足市场化需求的创新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
  (一)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应明确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制期间,建立多层次、多方式、校内外结合的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图一)。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体现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在实验安排上按照"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管理实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财会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等由内容简单到综合分层递进,在实习方面按照"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专业岗位实践→会计毕业实习"等逐层深入;在实验项目安排上实现由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逐步递进,从而实现将实验实习类型由演示型、验证型向创新型转变,进一步提高会计学生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知识点的集成融合能力。
  (二)整合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
  高校应该按照会计应用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化需求,明确不同会计实验课程与其它学科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构建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为一体的会计创新实验项目,比如企业内外部沟通实验项目、资金周转突发困境事件实验项目、投资融资实验项目开放项目等,提升会计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同时,由于培养方案的学分限制,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让学生结合会计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创新型探索型实验,为学生自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构建高水平创新型实验教学科研团队
  只有能够进行会计、金融、税收和管理等知识有效融合与集成的高水平会计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化需求的高水平会计学生。构建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团队必须培育和引进并举。一是培育高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高校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支持和促进会计教师成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并通过"以研导教、以研促教、以研强教、教研结合"的教育思路,进行教学领衔与学术领衔,全面指导会计学生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教育以及会计专业认识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实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二是引进国际知名教授以及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企业财务总监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开设有关国内外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税收筹划、信息化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视野。这样,运用培养与引进并举方式建立的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科研团队,不仅优化了会计实验教师结构,还提高了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水平,为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提供了可靠智力保障。   (四)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是一种演示型教学,培养的是同质无差异"会计产品"。为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全能性需求,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在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集成应用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学科知识点。情景教学法是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让会计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会计核算体系、成本管理控制、税收筹划技巧与方法以及会计角色定位与转换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财会模拟情景,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综合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等方面出现的难点,提高会计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生掌握一定财务会计、管理、税法、金融和外贸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让会计学生分组多岗位轮岗形式完成一定会计期间的综合会计模拟实验。这样既发挥了会计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分析判断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会计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
  总之,坚持在不同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可集成融合会计学生财务会计、企业管理、金融和税收等多学科知识,提高会计学生会计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
  高校建立了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后,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多维度对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实施和效果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
  高校的会计教学不是单纯考核学生会计核算技能,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会计学生的能力考核必须采用多阶段多方式,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将校内会计实验考核与校外实验基地实习考核相结合,按照会计实验纪律、实验笔记、实验操作、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会计实验总结和会计实验答辩等六个方面设置不同权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而综合考察会计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总结、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力。
  总之,通过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与考核体系,构建创新型高水平实验教学科研团队,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型实验项目,将会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分析能力以及会计与税收、金融等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婷.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年第 6 期(下)
  [2]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3 年第 2 期(上)
  [3]柯小霞.陈玉清. 会计非专业技能实验项目设计[J]. 财会月刊. 2013年第4期(下)120-122
  作者简介:张斌,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其他文献
摘 要:伦敦奥运会的田源事件和周俊事件使得我国的奥运选拔制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不透明不公开、行政干预过度等问题使得腐败行为有机可乘,奥运会金牌与全运会成绩挂钩、与地方政绩挂钩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希望进一步探讨奥运选拔制度作为一个公共政策在政策制定阶段和政策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奥运选拔制度 公共政策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1
期刊
摘 要: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初中历史课就开始教授的,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人也都听过。一直以来,大家也都深信不疑。深入研究以后才发现,这里还有诸多疑点。如"坑"是否是活埋,被坑的人是否全是儒生等,学术界都有所研究。但还没有人对坑儒这件事本身的真实性提出异议。近几年,秦朝历史的研究随着影视剧的热播也很热门,还出现了对坑儒一事的质疑。先是《中华读书报》2009年11月18日文化周刊国学版刊登了李开元先生的《焚
期刊
摘 要:中国美学的转型发展,深受中国传统制度和西方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人民美学到市民美学的发展变迁,并在新形势下呈现新的发展需求。本文在简要阐述中国美学相关概念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认为公民美学才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对如何发展作必要展望。  关键词:中国美学;公民美学;发展  自王国维以来,中国美学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转型发展,至今依然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中国美学的转型发
期刊
摘 要:无论从社会工作的宗旨理念,还是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来看,同性恋群体都是社会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群体。解决该群体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从理论上予以探讨。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来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同性恋者被接纳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试图寻找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方向与手段,给予社会工作者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工作实务上的指导方向。  关键词:同性恋;社会工作;自我
期刊
摘 要:马克-安东尼作为罗马共和晚期光彩夺目的政治人物,终其生前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登上罗马世界最高主宰的位置。看其一生的轨迹,他离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仅仅是有一步之遥。论资历,作为凯撒的左右手的他,对自己将成为凯撒继承人这一点始终深信不疑;①论军事能力,安东尼可以胜任任何军团以及任何整列的指挥,无论重装步兵还是骑兵。那么他的失败原因究竟是因为在军事上败于渥大维?还是其他的原因呢?本人通过马克-安东尼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民俗学的视野,从仪式化宴请与非仪式化宴请两个方面对小城的宴请社交现象进行了解读,在本土化的视野里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宴请社交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及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对于人情关系网络的建构、权力的运作、社会资本的获得这些方面的意义,从而透视出宴请这种社交手段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宴请社交;饭局;宴请的意义  在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的文化里宴请社交在人们日常生
期刊
摘 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由于课程涉及到不同专业,为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实验课程的教改。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实验方案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专业所处位置。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课程 教改 协作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信息系统)
期刊
一、书院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美国
期刊
摘 要:目前多数高校在培养法学本科专业学生都以综合型、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但很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其一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很少,通过对河西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并进行反思,认为理论联系实践的公益活动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法学专业;河西学院;公益活动;调查  当前,中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法律实践能力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西部某高校为实例,对西部高校轻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刻、独特的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联动,通过制度、机制、社会资源整合等多元因素调动,促进高校轻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的设计和建立。特别是探索性的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化及其可能的经历阶段,对高校就业工作创新进行全新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西部高校;轻工专业;就业;长效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