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笔者越来越认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由此,笔者也时常把教学向外扩展,除了引入数学阅读材料外,还把生活中的数学搬上课堂,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运用数学。随着数学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课堂资源。学生带着兴趣、揣着情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享受数学的七彩阳光,享受数学课所奏响的动人乐章。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年的“五一”长假,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去哪里游玩的?
生1:去过北京世界公园!
生2:去过南通博物馆参观!
生3:去过南通文峰公园游玩!
……
师:是的。很多人利用这个假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开开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今年,南通文峰公园在“五一”期间也是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让我们看看前三天的售票情况。
师:看了这表格,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今年游文峰公园的人真多,明年肯定更多了。
生2:这个星期天我也去看看那里的新变化。
生3:我觉得平均每天游客有1980人左右。
师:你们同意刚才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说你的依据吧!
生:因为平均数是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所以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已有所理解,让我们动手算一下3天的平均数吧!
(学生汇报,老师给予肯定鼓励)
师:你觉得5月4日大约售票多少张?为什么?
生:大约1000张,因为有的游客要上班啦,来公园的人就少了。
师:如果你是公园负责人,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
生1:发会员卡,给会员优惠。
生2:开展游园抽奖活动。
生3:扩大公园的休息区域,开个茶馆,还要加强安全措施。
生4:搞一些特色景点游,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让南通文峰公园名扬中外。
……
师: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们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们能说得这么好!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很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此时,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学们的思维如此活跃,如此多样;再现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精彩的课堂是问题的引入和深度的互动。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那你想知道你们刚才的表现能得多少分吗?
生:想!
(于是,老师让班长收集几个听课老师给同学们的表现所打的分数。此时,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已变成了迫切的需要。一个个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
师:现在收集了12个数据,怎样知道你们的得分呢?
生1:把收集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12。
生2:我觉得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把其余的10个数加起来再除以10,比较合理、公平。
师:回答得太棒了!大家对这个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生活中确实如此,奥运会跳水比赛就是这样算得分的。现在我们就这样算一下你们的得分。
(教室里只听见摁计算器的声音)
生1:我算到最后得分是98分。
生2:我也是。
……
(一开始,同学们面面相觑,马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生:我们争取让接下来的表现得满分。
马上,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学生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精神饱满,眼里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新内容挑战的自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说,浓浓的生活味、强烈的现实感、充足的趣味性充满了课堂,再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互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束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求知识的火种。用数学知识的自身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已不是教师“创设”出的情趣,而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追求,追求无止境,创造为永恒。只有把握好教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创造性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年的“五一”长假,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去哪里游玩的?
生1:去过北京世界公园!
生2:去过南通博物馆参观!
生3:去过南通文峰公园游玩!
……
师:是的。很多人利用这个假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开开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今年,南通文峰公园在“五一”期间也是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让我们看看前三天的售票情况。
师:看了这表格,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今年游文峰公园的人真多,明年肯定更多了。
生2:这个星期天我也去看看那里的新变化。
生3:我觉得平均每天游客有1980人左右。
师:你们同意刚才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说你的依据吧!
生:因为平均数是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所以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已有所理解,让我们动手算一下3天的平均数吧!
(学生汇报,老师给予肯定鼓励)
师:你觉得5月4日大约售票多少张?为什么?
生:大约1000张,因为有的游客要上班啦,来公园的人就少了。
师:如果你是公园负责人,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
生1:发会员卡,给会员优惠。
生2:开展游园抽奖活动。
生3:扩大公园的休息区域,开个茶馆,还要加强安全措施。
生4:搞一些特色景点游,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让南通文峰公园名扬中外。
……
师: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们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们能说得这么好!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很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此时,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学们的思维如此活跃,如此多样;再现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精彩的课堂是问题的引入和深度的互动。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那你想知道你们刚才的表现能得多少分吗?
生:想!
(于是,老师让班长收集几个听课老师给同学们的表现所打的分数。此时,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已变成了迫切的需要。一个个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
师:现在收集了12个数据,怎样知道你们的得分呢?
生1:把收集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12。
生2:我觉得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把其余的10个数加起来再除以10,比较合理、公平。
师:回答得太棒了!大家对这个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生活中确实如此,奥运会跳水比赛就是这样算得分的。现在我们就这样算一下你们的得分。
(教室里只听见摁计算器的声音)
生1:我算到最后得分是98分。
生2:我也是。
……
(一开始,同学们面面相觑,马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生:我们争取让接下来的表现得满分。
马上,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学生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精神饱满,眼里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新内容挑战的自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说,浓浓的生活味、强烈的现实感、充足的趣味性充满了课堂,再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互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束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求知识的火种。用数学知识的自身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已不是教师“创设”出的情趣,而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追求,追求无止境,创造为永恒。只有把握好教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创造性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