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该把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教学,努力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新路子。本文主要从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与教学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认识
众所周知,记叙文是我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文体,是考场作文许多学生首选的问题。根据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文体。因此,记叙文也是中学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
记叙文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联的事件形成的,写作时所采用的素材也比较繁杂。在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要注意人称的选用,语言的运用。其次,如果只记叙一件事情,就要把这件事叙述得有条有理、曲折直至,避免采用直线式的叙事,这样会导致记叙文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可以兼用几种描写手段,使记叙事件和人物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记叙方式。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记叙文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就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来看,十分不容乐观。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与问题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第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仍然在小学六年级的怕写或是兴趣淡薄阶段徘徊。从表面上看,是写作能力、技巧的原因,本质上却是态度问题。第二,作文题材平淡无奇,缺少真实性。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很多命题者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并写出真情实感。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扣人心弦的事,都会经历喜悦或是痛苦,会经历成功或是失败。这些真实的经历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却没有用心体验生活,也不善于在作文中调动生活经验。第三,语言大多苍白无力,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学生的言语表达口语化现象严重,仍然以写话型为主。表现为语言啰嗦,用词平淡,词汇平淡等。第四,文章的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混乱,不够深刻。如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材料主旨不明确,只简单交代事情的始末;主旨杂乱,多中心其实是没有中心。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针对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应该从教学工作入手,克服弊端,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初中生的思想是最为活跃的,他们充满着活力,告别了少年的喜悦,步入了青年的困惑。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追求,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多愁。可以说是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色彩斑斓、纷繁复杂的。但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却难以见到个性的东西。根本原因是学生不善于用心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要善于捕捉,用心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既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范文分析,借鉴别人的经验;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畅谈中得到感受与启迪。鼓励学生采用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摒弃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让学生充分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二)以情感人
记叙文无非就是作者把自己动情的人和事,写成文章。然后传达给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写人、叙事只是记叙文写作的手段,传情才是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使作文以情感人。除了用心观察生活,善于调动生活经验之外,还需要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把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当然,最基本的还是“叙”。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忘不了那水龙头》是这样写的,把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对不节约用水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表达自己的好恶等态度。总的说来,一篇没有情感的记叙文无论如何是不能感动读者的。因此,要写好记叙文,必须抓住“以情感人”这一关键点。
(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探索作文教学改革
修改作文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环节。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我怎么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然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写完之后,一般都不检查,甚至一个字也不修改,就急忙交给老师。学生马虎,其实是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然而学生不懂得如何修改作文,这也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生自改作文很重要。首先是朗读,学生通过读,利用自己的语感,发现错别字和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大声朗读几遍,然后用录音录起来,再放出来听,判断是否有错误。并让学生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学生也乐于接受。其次,具体的方法有删、增、调、换、改等五种。这五种也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增删字词句,调整顺序,换词句,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由于初中学生水平有限,因此暂时没有更高的要求。
(四)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材料是作文的根本,是作文的源泉。积累素材,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要博览群书。课内积累包括文理各科的知识的积累,课外可以浏览报刊等。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研读各种书刊,增长见识。其次,要进行摘记。如典型的例子、名言警句、格言、精彩片段等,可以用摘抄、缩写等方式积累到摘抄积累本上,使得积累落到实处。在一定的积累之后,写作文就不会没有底了。
结语
总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探究是没有止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探讨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韩大华.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多角度观照[J].语文教学与研究
[2]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认识
众所周知,记叙文是我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文体,是考场作文许多学生首选的问题。根据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文体。因此,记叙文也是中学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
记叙文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联的事件形成的,写作时所采用的素材也比较繁杂。在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要注意人称的选用,语言的运用。其次,如果只记叙一件事情,就要把这件事叙述得有条有理、曲折直至,避免采用直线式的叙事,这样会导致记叙文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可以兼用几种描写手段,使记叙事件和人物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记叙方式。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记叙文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就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来看,十分不容乐观。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与问题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第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仍然在小学六年级的怕写或是兴趣淡薄阶段徘徊。从表面上看,是写作能力、技巧的原因,本质上却是态度问题。第二,作文题材平淡无奇,缺少真实性。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很多命题者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并写出真情实感。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扣人心弦的事,都会经历喜悦或是痛苦,会经历成功或是失败。这些真实的经历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却没有用心体验生活,也不善于在作文中调动生活经验。第三,语言大多苍白无力,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学生的言语表达口语化现象严重,仍然以写话型为主。表现为语言啰嗦,用词平淡,词汇平淡等。第四,文章的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混乱,不够深刻。如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材料主旨不明确,只简单交代事情的始末;主旨杂乱,多中心其实是没有中心。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针对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应该从教学工作入手,克服弊端,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初中生的思想是最为活跃的,他们充满着活力,告别了少年的喜悦,步入了青年的困惑。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追求,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多愁。可以说是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色彩斑斓、纷繁复杂的。但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却难以见到个性的东西。根本原因是学生不善于用心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要善于捕捉,用心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既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范文分析,借鉴别人的经验;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畅谈中得到感受与启迪。鼓励学生采用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摒弃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让学生充分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二)以情感人
记叙文无非就是作者把自己动情的人和事,写成文章。然后传达给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写人、叙事只是记叙文写作的手段,传情才是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使作文以情感人。除了用心观察生活,善于调动生活经验之外,还需要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把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当然,最基本的还是“叙”。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忘不了那水龙头》是这样写的,把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对不节约用水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表达自己的好恶等态度。总的说来,一篇没有情感的记叙文无论如何是不能感动读者的。因此,要写好记叙文,必须抓住“以情感人”这一关键点。
(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探索作文教学改革
修改作文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环节。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我怎么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然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写完之后,一般都不检查,甚至一个字也不修改,就急忙交给老师。学生马虎,其实是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然而学生不懂得如何修改作文,这也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生自改作文很重要。首先是朗读,学生通过读,利用自己的语感,发现错别字和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大声朗读几遍,然后用录音录起来,再放出来听,判断是否有错误。并让学生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学生也乐于接受。其次,具体的方法有删、增、调、换、改等五种。这五种也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增删字词句,调整顺序,换词句,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由于初中学生水平有限,因此暂时没有更高的要求。
(四)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材料是作文的根本,是作文的源泉。积累素材,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要博览群书。课内积累包括文理各科的知识的积累,课外可以浏览报刊等。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研读各种书刊,增长见识。其次,要进行摘记。如典型的例子、名言警句、格言、精彩片段等,可以用摘抄、缩写等方式积累到摘抄积累本上,使得积累落到实处。在一定的积累之后,写作文就不会没有底了。
结语
总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探究是没有止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探讨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韩大华.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多角度观照[J].语文教学与研究
[2]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