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量比较大,每课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必须掌握,而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教师一味地分析字形,只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造成注意力涣散、识字效率低下,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更高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探究多种方法,扎实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兴趣丰富课堂
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中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只有教好语文,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他识字开始就对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一种美感,产生一种很想愿意学好的愿望,才能够体会它的博大精深。现实表明: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课程,对于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充分证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而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是大量地、抽象地归类识字。面对枯燥的识字,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培养,强灌硬输,且不说开发小学生的智慧、潜能,反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非常重要。
一、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1.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教“碧”字,就念“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教“青、清、睛、情、蜻、请、精”,字形相近,我们念:“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说声请,再换‘米’字多精彩”。这样,小朋友就能在轻松诵读的基础上区分字形和字义了。
2.字谜识字法:低年级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既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同时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3.做游戏识字法。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老师还可以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如:一个学生拿着“缓”字说:“我是‘缓’,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慢”的学生马上出来和“缓”合在一起,说:“我是‘慢’,我和‘缓’组成‘缓慢’。”全班读“缓慢”。孩子们喜欢看动画、漫画,喜欢模仿中间的动作,那么教师在字意理解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自主创意动作来理解字义等。“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傍、膀”,“漂、飘”,“密、蜜”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识字课堂
1.紧扣教材,联系孩子的现实生活
入学后孩子们都要相互叫姓名,教学中我让每个孩子自制名片卡写好姓名,每天上学挂在胸前,让孩子们介绍自己,趣说爸妈给自己取名的意义。三个星期后,全班35名学生熟悉,相互融洽,同时又认识了不少的“姓氏”字,孩子们轻轻松松尝到了识字的甜头。
2.利用切实可行的活动,引孩子进入生活空间
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儿童的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如举办“动物运动会”、“小孩超市”“我当小导游”“逛公园”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从乐中进入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一旦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且有了识字方法,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大量识字。
3.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顺便”识字
按儿童成长规律,儿童6-9岁一般都出现探究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个时间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比方说:孩子出门上学看见的广告牌、车站、商店、衣服上的字、玩具上的商标、小食品袋上的说明等都是识字教学的素材。只要我们让孩子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并多多鼓励孩子主动去识字,教师应以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增加孩子的识字量,积少成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的学风。
三、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教“楼”字,有的按字的结构来记,左边是“木”字,右边是个“娄”字。有的按照形声的特点来记,“搂”字去掉“扌”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楼。还有的同学把字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古代楼是用木头建成的,所以是木字旁,建楼时工人得吃大米,所以右边上面是个“米”字,“楼”里都住着女主人,所以右边下面是个“女”字,多么富有创意!这时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总之,探究多种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扎实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发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儿童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只要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用心血去点然孩子识字的“火焰”,力争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年长日久,积少成多,一定会顺利成功地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为将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兴趣丰富课堂
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中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只有教好语文,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他识字开始就对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一种美感,产生一种很想愿意学好的愿望,才能够体会它的博大精深。现实表明: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课程,对于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充分证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而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是大量地、抽象地归类识字。面对枯燥的识字,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培养,强灌硬输,且不说开发小学生的智慧、潜能,反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非常重要。
一、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1.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教“碧”字,就念“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教“青、清、睛、情、蜻、请、精”,字形相近,我们念:“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说声请,再换‘米’字多精彩”。这样,小朋友就能在轻松诵读的基础上区分字形和字义了。
2.字谜识字法:低年级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既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同时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3.做游戏识字法。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老师还可以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如:一个学生拿着“缓”字说:“我是‘缓’,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慢”的学生马上出来和“缓”合在一起,说:“我是‘慢’,我和‘缓’组成‘缓慢’。”全班读“缓慢”。孩子们喜欢看动画、漫画,喜欢模仿中间的动作,那么教师在字意理解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自主创意动作来理解字义等。“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傍、膀”,“漂、飘”,“密、蜜”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识字课堂
1.紧扣教材,联系孩子的现实生活
入学后孩子们都要相互叫姓名,教学中我让每个孩子自制名片卡写好姓名,每天上学挂在胸前,让孩子们介绍自己,趣说爸妈给自己取名的意义。三个星期后,全班35名学生熟悉,相互融洽,同时又认识了不少的“姓氏”字,孩子们轻轻松松尝到了识字的甜头。
2.利用切实可行的活动,引孩子进入生活空间
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儿童的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如举办“动物运动会”、“小孩超市”“我当小导游”“逛公园”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从乐中进入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一旦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且有了识字方法,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大量识字。
3.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顺便”识字
按儿童成长规律,儿童6-9岁一般都出现探究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个时间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比方说:孩子出门上学看见的广告牌、车站、商店、衣服上的字、玩具上的商标、小食品袋上的说明等都是识字教学的素材。只要我们让孩子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并多多鼓励孩子主动去识字,教师应以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增加孩子的识字量,积少成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的学风。
三、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教“楼”字,有的按字的结构来记,左边是“木”字,右边是个“娄”字。有的按照形声的特点来记,“搂”字去掉“扌”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楼。还有的同学把字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古代楼是用木头建成的,所以是木字旁,建楼时工人得吃大米,所以右边上面是个“米”字,“楼”里都住着女主人,所以右边下面是个“女”字,多么富有创意!这时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总之,探究多种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扎实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发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儿童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只要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用心血去点然孩子识字的“火焰”,力争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年长日久,积少成多,一定会顺利成功地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为将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