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模式下跨文化交际多模态教学模型建构——以西南某省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为例

来源 :英语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外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多模态教学模型的建构.以ESA模式为指导,基于多模态教学理念,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出发,以Communication manners主题教学为例,采用Engage(投入)、Activate(运用)、Study(学习)、Activate(再运用)模式,以促进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记忆、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和跨文化能力发展为目标,探索跨文化交际多模态教学设计,为多模态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酶在固相载体上固载后催化活性降低和底物传质阻力增大等问题,基于Cr-MOF前驱体,采用“自牺牲模板”策略设计制备得到两种具有介孔-微孔结构的多级孔Cr2O3(MHCr2O3)材料,分别为MHCr2O3-400和MHCr2O3-600.以“聚多巴胺(PDA)”仿生膜对这两种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后用以负载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构筑得到HRP@PDA@MHCr2O3固定化酶.负载后酶分子的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显著提高,70℃时1 h后HRP@PDA@MHCr2O3-400和 HRP@PDA@MHCr2O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办刊物《锦州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成为锦州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文艺创作亮点的汇聚地,也是广大群众文艺创作者实现梦想的舞台,为全民艺术的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作为锦州文化重要的传播手段,《锦州群众文化》如何在新的征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助推群文事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期刊
为了改善夏季红茶的品质,以红茶新工艺为对照,以萎凋、揉捻和发酵中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单宁酶为处理,将毛蟹茶树品种夏季一芽二叶鲜叶制成红茶样品,对不同处理红茶样品的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对毛蟹夏季红茶生化成分的含量与组成影响显著,其中纤维素酶可显著提升茶黄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木瓜蛋白酶可显著促进茶多酚的转化,降低酚氨比.单宁酶降低了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及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均明显改善了毛蟹夏季红茶的感官品质,
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伦理关系,它具体规定了师生交往双方需要遵循的一定道德伦理秩序,规约高校教育场域中的师生交往行为.高校师生交往关系伦理化的价值在于规范民主互信的教育生活,促进师生交往德性的生成,助力社会公共道德的提升.而现实中高校师生交往文化冲突化、交往行为功利化与交往情感疏离化阻隔了师生伦理性交往与精神沟通的可能,惟有重建基于思想对话的师生交往文化,明晰高校师生交往行为的伦理规制,打造赋予情感关怀的师生交往生态,方可匡正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中的新型师
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获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类别金奖的作品,分析了获奖作品的主题、画面语言以及艺术特征,讨论了创作者以画面内容所表达的时代精神,以此揭示“全国美术作品展”的意义,即引领新时代下主流艺术价值,强调艺术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传统艺术价值“善”与“美”的继承,也是新时期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指导原则.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两岸高中语(国)文教材都大量选编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有很多作品都是两岸共选篇目.但因两岸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有差异,对祖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选编理论依据也存在差异.文章通过分析大陆与台湾课程标准(纲要)关于高中语(国)文教材编写及教学相关规定,比较两岸在高中语(国)文课程教学目标、实施建议及附录部分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阐述,为大陆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花球状MgO,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焙烧温度等对氧化镁前驱体进行形貌调控,制备出了粒径均一,光催化活性高的MgO光催化剂.采用SEM、XRD、FTIR和UV-vis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并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共沉淀反应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3 min,焙烧温度为550℃时所制备的MgO降解乙基黄药(30 mg/L)效率最高,约15 min降解率可达100%.重复利用5次后同条件下降解率可达90%以上.用捕获法探究其光催化机理,初步推测花球状MgO降解
基于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商洛市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选择.结果表明,商洛大多数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表示认同,对核桃生长期的气象灾害感知强烈.核桃种植户多采取传统方法被动适应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采取主动适应的比例较低.影响核桃种植户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适应行为选择差异的因素,除种植户气候变化感知和气象灾害感知差异外,相关分析表明,种植户的核桃种植面积、家庭年均农业收入、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核桃种植年限是影响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和气象灾害应对行为的主要因素.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与视界融合理论的同构性,选取《诗经》爱情诗英译作为研究对象,以亚瑟·韦利和汪榕培英译本作为参照向度,整合例证分析与数据统计,对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的文学性传递效果和读者接受效度进行分析,探寻保留和复现《诗经》诗学与艺术价值的英译路径,以丰富和发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学创作视域.研究发现:在语言维度的时态创化填补上,亚瑟·韦利译本耽于过度诠释与强行比附而使接受效度不如汪榕培译本;在文化维度,接受效度因译者对于三类文化意象所采取的不同译介策略而有所变化;在交际维度,汪榕培综合“我者
为了明确气候对洛南县连翘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洛南县2012-2019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分析气候环境和洛南县连翘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9年洛南县连翘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且平均每年增加率分别为670 hm2/a和171 428 kg/a.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83℃/10 a和0.45℃/10 a,而最低气温以0.883℃/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总降水量、年总日照时数和无霜期为下降趋势,均无统计学显著性.连翘年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