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纳秒脉冲消融原发性肝癌对小鼠肝脏局部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对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小鼠肝左叶注入Hepa 1-6细胞建立原位肝癌模型。在建模后第7天对手术切除组行肝左叶切除术,对纳秒脉冲组行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对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肿瘤组小鼠肝左叶病灶、纳秒脉冲组脉冲区域及4
【机 构】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纳秒脉冲消融原发性肝癌对小鼠肝脏局部免疫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对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小鼠肝左叶注入Hepa 1-6细胞建立原位肝癌模型。在建模后第7天对手术切除组行肝左叶切除术,对纳秒脉冲组行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对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肿瘤组小鼠肝左叶病灶、纳秒脉冲组脉冲区域及4组肝右叶正常肝组织分别用流式检测仪检测CD3+T、CD4+T、CD8+T、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自然杀伤细胞(NK)、B细胞,计算CD4+T与CD8+T的比值。
结果在空白对照组小鼠肝左叶、肿瘤组小鼠肝左叶病灶、纳秒脉冲组脉冲区域中,CD4+T细胞表达空白对照组>纳秒脉冲组>肿瘤组[(25.77±3.76)%比(15.72±2.70)%比(12.68±3.13)%,P<0.05];CD8+T细胞肿瘤组>空白对照组>纳秒脉冲组[(14.01±2.75)%比(13.99±1.41)%比(8.42±2.21)%,P<0.05];CD4+T与CD8+T比值纳秒脉冲组>空白对照组>肿瘤组[(1.90±0.17)比(1.86±0.32)比(0.93±0.21),P<0.05];B细胞纳秒脉冲组>空白对照组>肿瘤组[(47.65±3.77)%比(33.74±3.91)%比(15.94±6.10)%,P<0.05];MDSC细胞肿瘤组>纳秒脉冲组>空白对照组[(18.49±2.74)%比(8.41±3.05)%比(2.15±0.69)%,P<0.05];而CD3+T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在上述3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组肝右叶正常肝组织中CD4+T与CD8+T的比值空白对照组>纳秒脉冲组>手术切除组>肿瘤组[(1.86±0.32)比(1.85±0.43)比(1.52±0.16)比(1.36±0.29),P<0.05];B细胞纳秒脉冲组>手术切除组>空白对照组>肿瘤组[(46.85±8.30)%比(34.23±6.17)%比(33.74±3.91)%比(27.64±2.20)%,P<0.05];Treg细胞肿瘤组>手术切除组>纳秒脉冲组>空白对照组[(26.34±6.23)%比(7.01±2.04)%比(3.63±1.59)%比(3.19±1.50)%,P<0.05];MDSC在肿瘤组>手术切除组>纳秒脉冲组>空白对照组[(12.22±2.02)%比(5.00±0.73)%比(2.87±0.96)%比(2.15±0.69)%,P<0.05];而CD3+T、CD4+T、CD8+T、NK细胞在上述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纳秒脉冲消融原发性肝癌会激起消融区域及其他肝叶的免疫应答,这有可能是纳秒脉冲引起的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伤口美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的4 790例因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 304例经剑突下-脐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426例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三种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术后分流道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本文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TIPS,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后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术后未再出血,予以抗凝治疗,随访9个月,支架通畅。
目的探讨双荷包桥接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金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5例采用双荷包桥接式胰肠吻合行LPD的患者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及术后情况。结果35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并采用双荷包桥接式胰肠吻合,手术时间为(370.2±33.5) min,胰肠吻合时间(28.4±12.6) min,术后住院时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肝移植、肝切除、创伤以及失血性休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以及再灌注损伤,受损细胞内损伤相关分子模式释放激活肝脏驻留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加剧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损伤。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肝脏驻留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促炎作用,加剧损伤。然而近年来研究提示,部分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扮演双重角色。本文就相关进展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行LDPPHR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瘘、胰瘘、术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4例LDPPHR患者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2例实施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2例为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4例患者手术时间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40例术前诊断为胰头癌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实验组同时行术中、术后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统计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他围术期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化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显示胰头癌患者行LPD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安全、可行,但是否可提高胰头癌患者生
肝癌术后复发是肝癌治疗的一大难点,手术可以明显提高复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吲哚菁绿融合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手术的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对肝脏的精准手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技术在复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了两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在吲哚菁绿融合影像技术联合术中B超的精准引导下完整切除肿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报道两例患者诊治情况。
目的探讨常规MRI/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囊癌T分期评估的价值,判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患者,根据常规MRI/常规MRI结合DWI进行T分期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同时进行组间比较,测量肿瘤的ADC值,判断与T分期、TNM病理分期(p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I的T分期符合率为84.3%,与病理学T分期
肝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肿瘤体积增长,破裂出血和癌变风险增加。近年来,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的个案报道逐渐增加,其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肝细胞腺瘤进展为肝细胞癌是阶梯式癌变过程。除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端粒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回顾肝细胞腺瘤方面的研究,系统阐述肝细胞腺瘤癌变的分子机制、病理诊断和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Wnt2b信号通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索Wnt2b与胆管癌EMT的关系及在侵袭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的60例胆管癌及30例胆管正常组织中wnt2b、EMT标记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通过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分析各蛋白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