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伤口美观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的4 790例因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 304例经剑突下-脐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426例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三种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三组均无死亡患者,术后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短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于二孔及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3±9.0)min比(28.4±7.2)min比(23.2±6.4)min,P<0.05],但按年份统计发现,2017年度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手术疤痕满意度评分高于二孔及三孔组[(9.6±1.6)比(7.6±1.9)比(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美观性好等优点,其操作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困难,但经过一定时期练习熟练后,手术时间可与三孔手术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传统经冠状静脉窦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各种原因导致传统左心室导线无法植入或植入失败改行希浦系统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并就3个月时随访结果与术前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慢性病逐渐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病学专业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在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文简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主要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阐述了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的发
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实现持久的肺静脉电隔离对于减少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至关重要。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是评估消融损伤的一种新的积分公式,综合了导管贴靠压力、功率和消融时间,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已证明其有效性。通过采用压力导管应用AI可有效评估消融损伤深度,使射频导管消融能够取得较高的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本文就AI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左束支起搏的术中心电特征、中远期导线参数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19年3月25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符合起搏适应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尝试行左束支起搏,如失败则改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定义左束支起搏成功的标准:①起搏图形,单极起搏V1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形态;②刺激信号到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
目的调查中国西部地区的内科医生对抗凝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抗凝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西藏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内科医生的人口学特征、工作及学习经历、抗凝知识知晓、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对抗凝药物以认识等)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 6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下植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8年2月至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22例口服抗凝药治疗相对禁忌或出现不良反应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于局部麻醉下经皮植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结果共入选22例患者,其中男14例(63.6%)。平均年龄(70.7±9.2)岁,年龄范围51~84岁,CHA2DS2-VASc评分(4.2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n=18),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其中16例合并慢心室率有起搏适应证,2例合并快心室率、QRS时限>130 ms,行房室结消融。术前窄QRS时限<120 ms 8
目的调查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比例、检查部位、人群特征,以及影响完成磁共振检查的因素。方法纳入阜外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前瞻性通过程控门诊和电话随访,利用表格问卷调查患者术后是否有磁共振检查需求、检查的部位,检查前后是否行起搏器程控和发生不良事件,收集磁共振检查前后起搏器程控的参数,调查导致未完成磁共振检查的原因。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永久性左束支起搏患者导线的中长期稳定性。方法研究入选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五病区成功进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术后1、3、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参数,包括R波感知、阈值、阻抗;记录不同电压下的单极和双极起搏心电图。对起搏参数或起搏心电图有明显变化者,行超声心动图或双源CT以明确导线头端的位置有无改变。结果共220例患者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学习曲线,为术者循序渐进地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一主刀医生从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连续开展的112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及风险调整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将学习曲线分为3个阶段,分析相关围手术期及术后病理各项指标。结果曲线的第一阶段为学习期,包括1到45例手术操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