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在校园里出现自杀、故意伤害与自残现象呈上升的趋势。针对这种现象,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开展有关生存、生命、生活的“三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命观、生活观。小学生可塑性很强,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及时的引领十分重要。所以,对学生开展“三生教育”非常重要。“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生存教育、生命教育与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命观、生活观的主体认识和认知过程。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实践,在体验中领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生活与生命的质量,过富有情趣、積极向上与有意义的生活。
  一、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的时候,通过播放地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对国家、社会、家庭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为它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同时承载着朋友、家人真挚的爱。那些“想死就死、想活就活”的念头是对自己、对生命极其不负责的表现。又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写遗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轻生者”的身份来给家人写一封“遗书”,多想一想父母给自己的爱,想象“永别”之后给父母和其他亲人带来无尽的伤痛与无法弥补的损失,进而在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一时轻生,永远遗憾!这种特殊的活动,不但形式新颖,而且效果明显,真正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轻生的可悲、死亡的可怕、懦弱的可耻。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生命,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德轻易放弃生命。此外,当其他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尽可能的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
  苏格拉底说:“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知道到生命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才会想到珍爱生命;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才希望抓住每一个时光、重视每一个时光。只有懂得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与热爱生命,甚至可以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明白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该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逐渐延伸生命的价值,最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感悟生命的真谛。
  二、在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让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生存教育是关键。生存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习生存技能,把握生存规律,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增强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例如,逃生救护知识适宜于模拟演练与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笔者设计了一个“野外迷路”的场景,让学生知道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必需有生存的技能才能走出困境。除此之外,还列举许多生活例子,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掌握出现意外时自救的方法,学会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培养自救能力。
  生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存的能力,树立人和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引领学生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坚持生存的原则:不害人利己,不违纪犯法,学会选择和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摆脱生存困境与生存危机。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让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这个社会环境的变化,要不断努力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去创新,让生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同时增强学生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要让他们珍惜生命,远离黄、赌、毒,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在教中渗透生活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生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热爱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由于大量的新鲜事物的涌入,对小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吸烟、不爱劳动、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盲目崇拜一些不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良好品质,要他们懂得,今后要享受既能满足物质需求又能满足精神需求、健康快乐的高品质生活,必须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只要自己有人生目标,坚持不懈地朝地努力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的。同时引领学生确立个人、家庭、国家与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上学不努力学习,经常惹是生非,甚至和父母“唱反调”。结合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现身说法。具体做法是,让一位同学来扮演“父母”的角色,其他同学扮演“子女”的角色。让学生自己来辨别是非,讨论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亲子矛盾”,如何做才可以和家人和谐共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与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受教育,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同时可以过上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才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课堂上,笔者也经常引用名人说的名言引导学生,如,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让学生知道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坚持学习,我们的人生才会有出路、才会更精彩。知识能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要使学生懂得高质量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生命、生存、生活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生命是开始,生存是过程,而生活是选择幸福和痛苦的过程。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资格放弃生存,更没有机会重新选择生命。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使学生知道生命是可贵的,进而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学会生活,适应现实生活,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懂得去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命观与生活观,促使学生可以快乐、健康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每个单元活动应始终贯穿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行动,明白爱国与爱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切实让学生增强爱国的意识。爱国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铸成一个国家的灵魂。梁启超认为,爱国和爱自己一样,一点也不能勉强,一刻也不可以放松。因此,对小学生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閱读行动启动  营造阅读氛围,积累文化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行动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学术指导、语文报社主办,其主题为“守望”。本阅读行动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养中成长。引领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
【摘要】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的一种,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当中的出题量很大,占的分值很多,并且这些题难度较低,分数比较好拿,所以这部分分数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拿到的。因而,三角函数在高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转化思想运用得好,那么就能非常灵活地、奇妙地解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为高考数学争分。  【关键词】转化思想;角度的转化;名称的转化;次数的转化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在每年的
【摘要】现今社会,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成为了拉开同龄人之间语文水平差距的重要环节,体现在阅读在考试当中所占的分值相对较高,可见其重要性。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时,其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提高。那么针对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
01/集结令  你是否有这样的懊恼:孩子们越来越和我对着干了!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伤: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是,你“反思”:我的工作似乎越来越累了?我该如何做好我的工作?我还能坚持做一 名幼师吗?……  如果你愿意,来吧,和我们一起对话吧,相信你定能收获一束阳光!  就是这样一封简单的邀请函,市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市幼儿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各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纷至沓来,共同拉开了这
【摘要】随着艺术教育的推进,水墨画教学在很多中小学校开展了起来,在水墨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临习为主。教师如何在指导过程中既要把传统的笔墨精华规范教给学生,又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这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水墨画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构建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儿童国画;内容;传统;创新  长期以来,校内外少儿中国画教学基本上还是沿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临习为主。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新课程的深化实施,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不仅符合小学生贪玩的天性,还能够增加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农村;小学数学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理念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审美性艺术学科,它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凭借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富有情感的演唱,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无可取代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通过科学的筛选,确定课程教学所用的曲目,并且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进行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通过教程安排设计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且努力开发学生的审美;通过音乐
STEM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内容整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要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幼儿的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要“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引发了STEM教育研究的热潮。广州幼教人也参与了
本报综合消息 2019年1月20日,广东教育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部署会议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敏,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兼登记处处长王德彬出席会议,各市级教育学会会长、秘书长,广东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广东教学报》各版主编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教学报》社社长刘劲予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