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署名要打假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一份报纸,读“本报讯”后面的那一长串署名,心里酸溜溜的。一篇百字简讯,两三个署名,至少2个,一个人署名极少。4个或5个也有,再加上作者的身份如本报记者、特约记者、实习生、特约通讯员、通讯员,洋洋大观占了20多个字。如某报9月30日1版报道“某地第四届花博会开幕”的消息。全文200字,就有4个署名。再如10月19日某报报道一个新设备用于选矿的新闻,全文含标点符号仅300字,也署4个作者名。9月3日某报1版反映某市环境整治的新闻,竟有2名记者、3个通讯员共5个作者署名,600字的新闻,仅作者署名加上身份就占了18个字(通讯员已删姓取名)。最近,笔者对某报第9版上发表的11篇“本报讯”(不含新闻照片和通讯)的署名作了统计分析,署名1人的3条,占27.3%;署名2人的3条,占27.3%;署名3人以上的5条,占45.4%。上述分析,只是新闻署名不规范的冰山一角。一些晚报类、都市类报纸的新闻署名就更乱了,如某都市报百字新闻署名4~6(尤其是法治、社会新闻居多)。
  写文章搞报道本来是非常个性化的劳动,思维活动很个体,怎么一发表署名就成为多人组合。笔者要问:“谁是真正的作者?”新闻署名中还有一种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无记者无以成新闻,“本报记者”多是第一作者,下面依次是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通讯员、实习生。据我观察发现,有的县市基层通讯员发表的新闻稿,几乎没有一篇无“本报记者”署名,哪怕是一篇“豆腐块”也不放过。这种新闻署名多而滥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新闻腐败,不仅严重损坏了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人们尊崇的新闻媒体这块净土也不干净了。因署名惹官司的新闻时有发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某些地方党报作为本地的主流媒体、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本应是宣传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的旗帜,规范新闻署名的表率,但近年来,某些新闻媒体的新闻署名却乱套了。
  新闻署名的规范,首先要保证署名的真实性。新闻署名的真实准确,也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署名打假,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措施。规范新闻署名,一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记者形象;二要整治新闻市场,保护新闻资源,防止对资源“滥采滥伐”,浪费新闻资源,让真正的新闻资源开发者成为第一作者,保护他们的署名权;三要纳入新闻媒体“三项学习”中,端正无产阶级新闻观、价值观、世界观;四要媒体的新闻出版部(夜班值班编辑)当好署名把关人,给予他们以充分的把关权,除长稿(1000字以上的通讯、调查报告、新闻故事等)外,新闻消息一律只能署名2人,凡超过2人及以上者,依次划掉,如此措施的落实要有铁的手腕和刚性操作,新闻署名没有治理不好的。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根据《针灸学》在中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分析原因可能与陈旧的教学模式、实训时间不足、学生主动性缺乏等有关
研究了几种常见氨基酸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建立动力学方程.用TG-DTG热重仪测定氨基酸的热解曲线,用多升温速率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微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根据TG-DTG热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经典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更多的强调线性计量理论。目前的计量方法在衡量技术与创新为主的人力资源价值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地市报印刷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市报社印刷厂现有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束缚了报社印刷厂的发展。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
在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相伴随而生的高风险。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运营模式,其管理和经营都存在缺陷,前期的融资金额、资本投入、使用单车的收入、押金、资
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个特殊的"规律群
在当前不断扩版的各类报纸中,娱乐性的休闲版占据着主流位置,传统的文艺副刊声音越来越弱,有的停刊,有的压缩版面,有的转成了娱乐版、休闲版,严肃的纯文艺作品的版面难觅足迹。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