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课堂艺术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音乐欣赏课的课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好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我这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设计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可以说是导入新课最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声情并茂的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写《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的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矣乃归舟。通过生动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新课也就比较顺利。
  二、运用多媒体音像画面
  如欣赏中国民歌,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他们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然后我说:在我国除了江苏还有很多地方有民歌《茉莉花》,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但是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不同,从而造成音乐风格上的不同。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欣赏其他地区《茉莉花》的欲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最终,通过欣赏河北等其他地方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同一首民歌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再如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对芭蕾舞知之甚少,因此不喜欢欣赏芭蕾舞剧。新课前,我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的舞蹈片段。当学生听到这熟悉的音乐,看到芭蕾舞演员优美、形象的舞姿,他们能感觉到四只活泼可爱的小天鹅仿佛就在眼前翩翩起舞。然后我再进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教学,通过先欣赏熟悉片段的音像来导入新课,能使后面的教学衔接的比较自然,而且,学生对芭蕾舞的兴趣和原来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用范唱、范奏方式表达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的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加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先用钢琴熟练的弹奏这部作品的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或者我先随伴奏音乐深情的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我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
  四、引用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起注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而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讲述莫扎特小时侯被誉为“神童”,成年后怎样备受上流社会的冷落,但是生活的艰辛、贫困,上流社会的冷落都没有使他消沉和悲观的故事。再如欣赏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我先向学生讲述歌剧《茶花女》中女主人公薇奥丽塔和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得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故事不宜太长,应当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五、通过图画启发学生
  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启发思维。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我先出示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我设计好问题进行启发:图中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情绪怎样?欣赏后你的感觉怎样?先让学生谈体会,我再进一步描绘画面的意境。然后顺利的过渡到歌曲的欣赏。最后让学生一边看油画一边欣赏《伏尔加船夫曲》,通过视觉、听觉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另外,与音乐欣赏内容有关的自然风景、人物场景画,也能提高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欣赏民歌,我课前准备了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精美图片,并把这些图片作成课件。课前先展示这些图片来导入新课,能直观而形象的让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等常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六、以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适当的手势、形体动作来刻画音乐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如欣赏《二泉映月》,我介绍乐曲的意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辛酸,我顺手拿起自己的二胡拉了起来,然后我闭起眼睛,脸上表现出痛苦不堪的表情,同时嘴里哼唱作品的主旋律,由此引出作品的欣赏。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评价体系,赋予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时代内涵。  【关键词】企业 宣传思想工作 原则方法 评价体系  新形势下如何为企业改革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思想保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是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课题。
教学案例,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能够启发思考的典型事例,客观地写成指导教学实践的描述性文稿。教学案例有利于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增强教研效益,提高教研水平,形成教研成果。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案例素材的特点  1、案例要典型  能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