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皮中柠檬烯闪式提取工艺的优化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柠檬烯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橘子皮中柠檬烯的闪式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工艺条件下柠檬烯的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作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次数3次。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对干橘子皮进行提取,平均得率2.13%,RSD为1.14%。
  关键词:柠檬烯;闪式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柠檬烯是天然物质,具有无毒特性,经FDA批准可以食用,FAO和WHO对柠檬烯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也不作限量规定。柠檬烯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生物功效,有杀虫、抑菌、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的功效。柠檬烯是一种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在氧气和光照环境中不稳定,易氧化,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是提高提取率的关键。本实验以柠檬烯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橘子皮中柠檬烯的最佳闪式提取条件[1-6]。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7890型气相色谱仪,带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闪式提取仪,无锡广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美国Tomas公司;涡漩混合器,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均质器,德国IKA公司;固相萃取装置,Supelco公司;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SPE小柱(6 mL,500 mg),Supelco公司。
  1.2 提取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提取溶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本研究在固定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以柠檬烯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以上单因素工艺条件对柠檬烯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条件。
  1.3 实验方法
  (1)橘子皮中柠檬烯提取的实验室工艺流程。干橘子皮→粉碎→闪式提取→离心→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旋转蒸发浓缩至无正己烷→正己烷溶解残渣定容至10 mL,气相色谱测定。
  (2)柠檬烯得率的测定。柠檬烯得率(%)=c×v/m×100%,其中c-提取液中柠檬烯浓度(g/mL),v-定容体积(mL),m-试样质量(g)。
  (3)气相色谱仪器条件。色谱柱:DB-1柱30 m×0.32 mm×1.0 μm;柱箱温度:100 ℃(2 min)以10 ℃/min的速度升至20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载气:高纯氮气,1 mL/min;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柠檬烯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1.016 33C-0.172 5,r=0.998 9,A为吸光度,C为柠檬烯的含量,据此计算橘子皮中柠檬烯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称取6份粉碎的橘子皮样品各2.000 g(每份之间误差不超过5%)置于100 mL闪式提取器中,分别加入10 mL乙醇、丙酮、甲醇、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醚、石油醚和6号溶剂油作为溶剂,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 min,进行闪式提取。提取液按1.3(1)步骤处理,按1.3(3)的气相色谱条件测定,计算柠檬烯得率,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提取溶剂对柠檬烯得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时,得率达到最大值。因为柠檬烯类物质是脂溶性强的物质,在烃类、醚类溶剂中溶解效果较好,醇类溶剂提取效率低一些。
  2.1.2 料液比的确定
  称取6份粉碎的橘子皮样品各2.000 g(每份之间误差不超过5%),置于100 mL闪式提取器中,分别加入体积为2 mL、5 mL、10 mL、15 mL和20 mL的正己烷作为溶剂,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 min。提取液1.3(1)步驟处理,按1.3(3)的气相色谱条件测定,每组实验重复3次,计算柠檬烯得率,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柠檬烯的提取效率随着正己烷添加量即料液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正己烷添加量为10 mL,即料液比1︰5后趋于平缓。
  2.1.3 提取时间的确定
  准确称取6份粉碎的橘子皮样品各2.000 g(每份之间误差不超过5%),置于100 mL闪式提取器中,加入10 mL正己烷作溶剂,提取1次,分别控制提取时间0.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和3.0 min进行闪式提取。提取液按1.3(1)步骤处理,按1.3(3)的气相色谱条件测定,计算柠檬烯得率,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1 min以前,随着提取时间增加,得率增大,1 min之后,得率随时间的延长不再增加,可能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过程产生热量,导致少量的柠檬烯挥发,并且柠檬烯受热更易于氧化,导致得率反而会微弱下降。
  2.1.4 提取次数的确定
  准确称取6份粉碎的橘子皮样品各2.000 g(每份之间误差不超过5%),置于100 mL闪式提取器中,加入10 mL正己烷作为溶剂,提取时间为1 min,分别提取1、2、3、4、5及6次。提取液按1.3(1)步骤处理,按1.3(3)的气相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得率,结果如图4所示。
  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柠檬烯的得率逐渐增大且趋于平缓。
  2.2 正交试验
  2.2.1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
  为获得橘子皮中柠檬烯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以柠檬烯含量为考察目标,选取影响橘子皮中柠檬烯提取效率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每个实验条件做3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正交水平因素设计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极差RA> RC > RB,因此影响因素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最佳条件为:A3B3C3,即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正己烷,料液比1 ︰ 10(g/mL),提取时间 1.5 min,提取 3 次。
  2.2.2 提取工艺验证
  按以上最佳工艺条件,用橘子皮样品 2.000 g,重复实验 6 次, 柠檬烯得率分别为 2.15%、2.14%、2.11%、2.12%、2.15% 和 2.09%,平均值为 2.13%,RSD为 1.14%,证明工艺是可行的。
  2.3 结论
  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橘子皮中柠檬烯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正己烷,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1.5 min,提取3次,平均得率为2.13%,RSD为1.14%,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柠檬烯提取工艺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迪,王勇,王彦兵,等.闪式提取法提取枣果皮中多酚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259-262.
  [2]范成杰,江道峰,凌宗士.响应面法优化黄芩中黄芩苷闪式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48-51.
  [3]赵蕾,唐辉,董琼,等.组织破碎提取法及闪式提取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3):74-76.
  [4]王瑾,杨义雄,林海,等.闪式提取无患子中长春藤皂苷元的最优工艺[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50-51.
  [5]刘娟,李楠,王昌涛.牡丹花粉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0):39-44.
  [6]谢捷,周萍萍,朱兴一,等.竹叶黄酮的闪式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5):194-198.
其他文献
摘 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酶催化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能强烈收缩血管的血管紧张素II,是降压药物开发的重要分子。本研究以鲜牛奶为原料开展碱性蛋白酶法制备鲜牛奶粗蛋白ACEI混合肽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L25(54)的正交实验中,在40 ℃、pH=11、酶和底物组成比例为1∶30的条件下,
摘 要:鸡肉是日常生活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类之一,鸡肉的风味是鸡肉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鸡肉的风味是由鸡肉的风味物质所决定。该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有关鸡肉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进一步研究鸡肉风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鸡肉;风味物质;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从原来的吃得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对肉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肉类品质的判断依据主要是从色、香、味3个方面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行业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好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已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添加剂的使用会在外观、口感以及保质方面发挥良好效用,但是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会因为添加剂的不当使用而受到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应对措
摘 要:目的:了解E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饮食营养KAP现状。方法:对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5份。结果:E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饮食营养知识掌握不牢固,出現了饮食营养知识与饮食营养行为脱节的现象。建议:利用E时代便捷的网络技术,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健康知识并进行长时间的饮食行为监督。  关键词:E时代;营养知识;饮食行为;KAP
摘 要:本文研究了2018—2020年五莲县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结果,了解与掌握五莲县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疾病因子发病及流行感染性的动态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监测;五莲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数据资料为2018-2020年五莲县所有哨点医院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1.2 方法  五莲县从2014
摘 要:当前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问题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样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检测标准和要求,对食品展开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微生物检测对象多样化以及检测内容复杂化,导致检测工作存在较大难度。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国家检测标准已无法满足现实的检测需求。鉴于此,本文将以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现状和具体的检测策
摘 要:目的:为使各微生物实验室达到比较一致的检验质量和质控水平,发现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性,参加2020年度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盲样考核工作。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2016)第二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对盲样进行大肠菌群定量分析。结果:该盲样的大肠菌群数为4.0×104 CFU/mL,结果评价为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非成熟蜂蜜的成因及加工工艺,着重分析了原料检验、预热、过滤、真空浓缩、包装材料检验及灯检等主要工艺对蜂蜜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优质成熟蜂蜜替代目前的非成熟蜜,将是蜂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非成熟蜂蜜;质量;质量安全;加工工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日益重视,健康成了现代人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来自大自然的健康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蜂蜜是大自
摘 要:食品安全学为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系统的概述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本文基于课程的定位及目标、线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学线上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食品安全管理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线上教学模式;高职院校  从吃饱到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食品领域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化。吃得安全、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