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来源 :医学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ar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4月份所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等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外科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有效率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呈现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颅手术而言,微创颅内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更加理想,手术安全性、预后效果都比较好,并且并发生概率也比较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疗效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而引发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其死亡率甚至高达百分之四十至六十1。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要想降低患者致死率和伤残率,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传统开颅手术和微创颅内手术。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这两种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过研究,主要研究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4月份所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28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3人,患者年龄在42岁至69岁之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11人,患者年龄在43岁至68岁之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
  1.2治疗方法
  为了验证两种外科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与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外科手术方法,其中对照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开始前先进行消毒,通过穿刺血肿实现颅内降压效果,然后立即进行骨瓣减压。在患者存在血肿的位置进行大骨瓣开颅,切开患者脑皮层后进行血肿清除,清除完毕后进行止血,在血肿腔位置放引流管,随后对患者硬脑膜实施修补、消除骨瓣重压,在患者颅底位置放置减压窗,在此过程中要做好侧裂血管的保护,借助回流实现局部水肿消减的目的。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则采取微创颅内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让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常规等检查,确保各项检查没有问题,可以满足手术条件后再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实施全方位消毒,保障手术环境。微创颅内手术就是借助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通过CT对血肿进行定位,在血腫位置用电钻钻进血肿腔,利用生化酶技术配合针型血肿粉碎器将固态血肿转变为悬液并利用针腔排除。这种微创颅内手术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完成血肿清除。当CT显示患者血肿消除超过90%以后就可以拔出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出血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代表具有明显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生活自理情况对比
  将两组患者书中出血情况以及生活自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高,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呈现明显差异,即:P<0.05。
  2.2 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概率及治疗有效率对比
  相比传统开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微创颅内手术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和治疗有效率更加具有优势。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达到89.28%、并发症概率7.14%、治疗有效率92.86%;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为53.57%、并发症概率21.43%、治疗有效率78.57%。两组数据呈现出明显差异,即:P<0.05。
  3 讨论
  如今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常是因为情绪激动、情绪不稳定,或是过度进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进而使得脑血管破裂,引发严重脑出血。要想避免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压2。
  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疼痛,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嗜睡等症状,严重情况患者还会出现呼吸障碍。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中发病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应当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威胁患者生命。
  与传统开颅手术方法相对比,微创颅内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微创手术由于创口比较小,因此术中出血量也非常少,在血肿清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治疗有效率这几个方面的表现都更加优秀,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发现,采取微创颅内手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有效率和传统开颅手术的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即:P<0.05。
  这充分说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比传统开颅手术方法更加理想,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对于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效果也非常好,使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军辉,何艳旭.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28-29.
  [2]雍利军,贾元光,何明方,钟冬胜.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6,28(06):849-851.
其他文献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剂科的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医疗服务效果,药剂科对药品的管理需要采用专业的模式和专业的态度。本文主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的管理要求以及管理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为当前诸多社区医院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药剂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过程中,药剂科的管理十分重要。作为社区门诊,其所服务的范围主要是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是全
慢性鼻炎是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粘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  一、慢性鼻炎的分类  慢性鼻炎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喷嚏、鼻涕、鼻塞、鼻痒、鼻粘膜肿胀等症状外,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1、慢性单纯性鼻炎:是慢性鼻炎中病变最轻的一种,及时治疗有望痊
摘要:讨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筛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分娩的1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依据孕妇的孕前BMI进行分组,分为轻体重组(20例),健康体重组(112例)和超重肥胖组(35例)。记录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观察不同体重指数对分娩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超重肥胖
摘要:目的:分析行预见性护理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在2018年5月份—2020年1月份收治的4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目的 探索五行音乐改善肝气郁结型焦虑状态的最优选曲调式。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80例晚期肿瘤患者,经评估处于轻-中度的焦虑状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每组分别聆听五行音乐的角调、徵调、商调。音乐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CD4/CD8、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角调、徵调、商调均能改善患者的SAS评分、中医
摘要:目的:研究智能雾化治疗在儿科门诊患儿人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收100例需进行智能雾化治疗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雾化,实验组给予人文护理+智能雾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雾化治疗在儿科门诊患儿人文护理中的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两个神经病理学特征: 淀粉样斑块的细胞外沉积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目前对 AD 的治疗仅是对症治疗,且临床效益不大。因此,开发具有改变疾病进展潜力的药物一直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治疗方法  前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丧失、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监护老年患者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心电监护老年患者20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舒适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0例。比较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例(98.00%)高于对照组76例(76.00%)(P<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6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在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期间耗费时长以及抢救成功率。 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
)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不同方式划分成观察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均为40例。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确诊至专科诊治和接诊到确诊所用时间情况。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