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分报告之二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调节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3项能力。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苏州学生的情绪调节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与其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其得分表现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高与职高间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健康、幸福感、满意度、考试焦虑、亲近家人和亲近他人等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
其他文献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苏州市10岁和15岁组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结果发现:10岁组学生在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得分都略高于15岁组学生;10岁组学生中女生在合作、共情、乐群、毅力和包容度能力上得分高于男生;除包容度以外,15岁组学生中男生在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上得分都要高于女生。乐观是迄今为止与生活满意度和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抗压力和乐观与学生考试焦虑的关系最为密切。总体而言,学校归属感和师生关系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正相关。相比之下,校园欺凌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
语言文化负载词承载着民族文化内涵,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工作尤为重要。该文基于奈达(Nida)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分类理论,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从语音、语法、词汇及修辞方面,对其语言文化负载词及翻译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外文化对话互鉴。
网络语言英汉语码混合现象在如今中国社会十分常见,例如“打call”“hold住”等词语曾被评为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采访人们对
“五育并举”是指教师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兼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效果,以推动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初中生物教学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应当和“五育”结合起来。因此,我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五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所谓“四字格”即由四个汉字自由组合或固定组合形成的中国特色词组,往往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兼具加强语气和表达效果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展现中国特色的政治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