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作文难,难作文,一提作文脑壳疼,这是不争的事实。将作文教学融入大自然课堂——接地气,对解决作文教学的“两难”问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想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有值得咀嚼和回味的地方。
转轨在瞬间。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辅导课《校园一角》,我讲了整整一节课,口干舌燥的。指导读习作要求,引导列提纲,写下水文,学生打草稿,修改,誊正,原以为大功告成。后来发现居然还有5个学生写的一团糟,其他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优秀作文。我把这五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原打算好好批评他们一番的,可看到他们手足无措的样子,茫然无知的眼神,我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唉,怎么办呢?难道还要我继续口干舌燥的再讲一遍?一想都害怕。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把他们带到校园里走一走,我把他们带到生物园,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观察。看到他们细心认真的样子,我想他们一定收获到了在教室里没有收获到的东西。第二天,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是他们交来重写的作文。打开一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有了作文味道。其中刘子健同学写的一个片段非常生动:“我们来到生物园角落的一棵大樟树下,原指望去转转就回来的,没想到樟树上面有一个黄蜂窝,我看这个黄蜂窝至少有小碗般大,形状也像碗。窝上面的黄蜂密密麻麻的,在动,我们不敢惊动它们,其实我不怕,我正准备用小石子扔它们,其他四人吓得大叫。把在别的地方看的老师都吸引过来了。我们只好若无其事的到别的地方。其实,我也怕黄蜂,只不过装着胆大的样子吓唬他们,没想到他们仅吓得如此大叫”这不就是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吗?我原来苦口婆心的指导,学生们怎么就是写不出来这么生动的情景呢?这,还是学困生啊!我略有所思:今后的作文教学我有方向了。为了巩固成果,仿写《草虫的村落》,我把学生带到田野上,孩子们一个个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样子真有点融入进去了的感觉呢!后来,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字就出现在作文中了。如《蚂蚁的战斗》(蚂蚁们常常为争斗食物而大打出手,那个指手画脚的大个子,我想可能是它们的头。和我们的班长一样——常常是动嘴不动手滴。)《狡猾的螳螂》(螳螂本来的颜色就和树皮差不多,还躲在树叶后面,难怪可怜的蝉察觉不出来,轻而易举的就成了螳螂的美餐。)从这次无意中,我尝到了甜头,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一瞬间的主义改变,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呢!
拓展着长远。在学校,老师有组织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能力,还要开拓视野,激发孩子们到社会生活中去。双休日,节假日就是锻炼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几十个学生普遍开花在全镇的各个区域,我要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融入社会,接通人脉地气,学会从微小中捕捉作文材料。如王雨琴同学写的《吆喝的学问》,写出了和妈妈一起卖菜如何招揽生意的奥妙;家住在福利院旁边的邹秦同学写的《有趣吴奶奶》中的吴奶奶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两边眼角的泪水都出来了。原来,这就是幸福的热泪呢!她这一笑,就是一朵绽放的菊花。大家轻松作文,和原来一提写作文就愁眉苦脸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校共引导。在家长会时,我倡导接地气作文辅导,家长们欣然应允,有的立即着手,带着孩子去买菜,让孩子体验菜市场讨价还价的热闹;为了写游记,爸妈带孩子做有目的旅游。周记自由命题,题材五花八门,内容言之有物,思想真实感人。家校联手,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把学生从枯草乏味的教室带到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们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如果没有空气,鸟儿也就无法飞向天空。”这就是我为他们飞向天空制造的浓浓空气。
整合传统与电教,相得益彰各显其长。今后,我还要把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现代的电教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带上摄像机(学校现有的设备),记录活动的全过程,回来后适时播放,让我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声也有色!
作文难,难作文,一提作文脑壳疼,这是不争的事实。将作文教学融入大自然课堂——接地气,对解决作文教学的“两难”问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想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有值得咀嚼和回味的地方。
转轨在瞬间。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辅导课《校园一角》,我讲了整整一节课,口干舌燥的。指导读习作要求,引导列提纲,写下水文,学生打草稿,修改,誊正,原以为大功告成。后来发现居然还有5个学生写的一团糟,其他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优秀作文。我把这五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原打算好好批评他们一番的,可看到他们手足无措的样子,茫然无知的眼神,我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唉,怎么办呢?难道还要我继续口干舌燥的再讲一遍?一想都害怕。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把他们带到校园里走一走,我把他们带到生物园,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观察。看到他们细心认真的样子,我想他们一定收获到了在教室里没有收获到的东西。第二天,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是他们交来重写的作文。打开一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有了作文味道。其中刘子健同学写的一个片段非常生动:“我们来到生物园角落的一棵大樟树下,原指望去转转就回来的,没想到樟树上面有一个黄蜂窝,我看这个黄蜂窝至少有小碗般大,形状也像碗。窝上面的黄蜂密密麻麻的,在动,我们不敢惊动它们,其实我不怕,我正准备用小石子扔它们,其他四人吓得大叫。把在别的地方看的老师都吸引过来了。我们只好若无其事的到别的地方。其实,我也怕黄蜂,只不过装着胆大的样子吓唬他们,没想到他们仅吓得如此大叫”这不就是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吗?我原来苦口婆心的指导,学生们怎么就是写不出来这么生动的情景呢?这,还是学困生啊!我略有所思:今后的作文教学我有方向了。为了巩固成果,仿写《草虫的村落》,我把学生带到田野上,孩子们一个个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样子真有点融入进去了的感觉呢!后来,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字就出现在作文中了。如《蚂蚁的战斗》(蚂蚁们常常为争斗食物而大打出手,那个指手画脚的大个子,我想可能是它们的头。和我们的班长一样——常常是动嘴不动手滴。)《狡猾的螳螂》(螳螂本来的颜色就和树皮差不多,还躲在树叶后面,难怪可怜的蝉察觉不出来,轻而易举的就成了螳螂的美餐。)从这次无意中,我尝到了甜头,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一瞬间的主义改变,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呢!
拓展着长远。在学校,老师有组织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能力,还要开拓视野,激发孩子们到社会生活中去。双休日,节假日就是锻炼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几十个学生普遍开花在全镇的各个区域,我要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融入社会,接通人脉地气,学会从微小中捕捉作文材料。如王雨琴同学写的《吆喝的学问》,写出了和妈妈一起卖菜如何招揽生意的奥妙;家住在福利院旁边的邹秦同学写的《有趣吴奶奶》中的吴奶奶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两边眼角的泪水都出来了。原来,这就是幸福的热泪呢!她这一笑,就是一朵绽放的菊花。大家轻松作文,和原来一提写作文就愁眉苦脸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校共引导。在家长会时,我倡导接地气作文辅导,家长们欣然应允,有的立即着手,带着孩子去买菜,让孩子体验菜市场讨价还价的热闹;为了写游记,爸妈带孩子做有目的旅游。周记自由命题,题材五花八门,内容言之有物,思想真实感人。家校联手,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把学生从枯草乏味的教室带到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们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如果没有空气,鸟儿也就无法飞向天空。”这就是我为他们飞向天空制造的浓浓空气。
整合传统与电教,相得益彰各显其长。今后,我还要把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现代的电教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带上摄像机(学校现有的设备),记录活动的全过程,回来后适时播放,让我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声也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