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的话题历久弥新。而要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资源,改善教学过程绩效,提高教师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就要进行生本教育,即把课堂、动手的时间、黑板、笑容和赏识激励以及管理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上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生本教育 新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
与其他类型的活动一样,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教师效能,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根本——“生本教育”,也是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而真正的要做到这些,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就要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先在黑板上进行例题讲解,滔滔不绝,整节课都是一言堂,或者好点的也是老师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只照顾了个别的学生,其他学生会与不会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实行了课改之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成了课堂上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新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研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课堂结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了组长,副组长,联络员,记分员,资料员,讲解员,各人有各人的分工。课上无论是板演,合作探究,讲解展示,总结提升等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有了问题,也是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解决。需要合作交流的,由联络员到别的组去询问,或者去老师处请求答案;需要总结的规律,也是学生自己发现。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例如我在讲一道几何题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展示,而展示的结果却让我出乎意料,他们想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两种既简单又正确的方法是我都不曾想到过的,这让我感到既高兴又激动。
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科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来,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做,充分落实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生本教育”的新课程理念。
二、把动手的时间还给学生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都是在上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任何事情都不让学生干,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听众,一节课几乎都动不了手。 这样的课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而如果把动手的时间还给学生,需要学生做的而且学生能做的老师坚决不再越俎代庖,那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能够操作的问题,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做对了,更好,做不对,就让大家讨论,然后找出错误的地方,再让另外的同学去做,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把黑板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黑板一直是老师统治的天下,无论是课上课下都很少见到学生在黑板上写写东西,从上课到下课总是老师在上边不停地写啊画啊,要多累有多累,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误解,认为黑板就是给老师准备的,自己从来不想去黑板上做题,写字,也就产生了懒惰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生本教育以后,我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彻底地把黑板还给了学生,从每节课的目标书写,到习题的演练,还有最后的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在演练,整个黑板上很少看到老师的字迹。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上,一直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很少参与其中,这也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有时候,即使在课下,我也让学生去黑板上涂鸦,久而久之,我班的学生写的字都很漂亮,所以做题的时候书写得也非常的清楚。把黑板还给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还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四、把笑容和赏识激励还给学生
平时上课,我们老师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于是每天总是绷着脸,一点笑容都没有,更不用说激励表扬赏识学生了,这样你就会让学生无法亲近,即使有了疑难也不敢去询问。试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和你交流,学生又怎么能学到知识呢?尤其是在课堂上,你的脸阴沉沉的,学生时刻提防着唯恐犯错误,让你更加面沉似水,怎么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啊?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应该把笑容还给学生,把赏识激励还给学生。我们成人听到了表扬还会心花怒放,何况这么天真幼稚的孩子呢?我班的孙海洋,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自己觉得在班里矮了半截,从来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后来,我经常鼓励她,让她大胆点,终于有一次非常简单的题孙海洋回答了,而且答对了,我给与了她高度的赞扬。慢慢的,她越来越主动了,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有时答错了,我也是让学生来给她指出来,这样她就容易接受了。所以在以后的每节课,我都是自始至终脸上挂着笑容,让学生们觉得我特别的和蔼可亲,使得课堂的气氛非常的融洽。你把笑容还给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你的亲和力,学生学习起来必然地也就轻松愉快,成绩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把管理权还给学生
当老师很多年了,班级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我亲自参与,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说,效果还甚微。学校实行了改革,进行了生本教育以后,我一改过去事必躬亲的做法,不是原则的和重大的事情,我都让学生自己处理。也就是让学生管理学生,老师不再插手班级的各项事务。每日的值日班长,负责当日班级管理的常规事物,让班上的同学都有机会管理班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通过划分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将一个大班划分为适当的小组。小组划分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这样更方便管理,也有利于学习。然后班级常委再负责管理各个小组长,一层一层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关系,让班级的工作井井有条,有规有矩。把管理权还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责任感,会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完美,也会使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只有这样,新课改的这艘大船才能够趁着新课改的春风,在教育的大海上扬帆起航!
【关键词】生本教育 新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
与其他类型的活动一样,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教师效能,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根本——“生本教育”,也是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而真正的要做到这些,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就要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先在黑板上进行例题讲解,滔滔不绝,整节课都是一言堂,或者好点的也是老师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只照顾了个别的学生,其他学生会与不会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实行了课改之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成了课堂上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新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研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课堂结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了组长,副组长,联络员,记分员,资料员,讲解员,各人有各人的分工。课上无论是板演,合作探究,讲解展示,总结提升等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有了问题,也是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解决。需要合作交流的,由联络员到别的组去询问,或者去老师处请求答案;需要总结的规律,也是学生自己发现。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例如我在讲一道几何题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展示,而展示的结果却让我出乎意料,他们想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两种既简单又正确的方法是我都不曾想到过的,这让我感到既高兴又激动。
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科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来,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做,充分落实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生本教育”的新课程理念。
二、把动手的时间还给学生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都是在上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任何事情都不让学生干,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听众,一节课几乎都动不了手。 这样的课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而如果把动手的时间还给学生,需要学生做的而且学生能做的老师坚决不再越俎代庖,那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能够操作的问题,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做对了,更好,做不对,就让大家讨论,然后找出错误的地方,再让另外的同学去做,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把黑板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黑板一直是老师统治的天下,无论是课上课下都很少见到学生在黑板上写写东西,从上课到下课总是老师在上边不停地写啊画啊,要多累有多累,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误解,认为黑板就是给老师准备的,自己从来不想去黑板上做题,写字,也就产生了懒惰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生本教育以后,我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彻底地把黑板还给了学生,从每节课的目标书写,到习题的演练,还有最后的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在演练,整个黑板上很少看到老师的字迹。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上,一直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很少参与其中,这也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有时候,即使在课下,我也让学生去黑板上涂鸦,久而久之,我班的学生写的字都很漂亮,所以做题的时候书写得也非常的清楚。把黑板还给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还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四、把笑容和赏识激励还给学生
平时上课,我们老师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于是每天总是绷着脸,一点笑容都没有,更不用说激励表扬赏识学生了,这样你就会让学生无法亲近,即使有了疑难也不敢去询问。试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和你交流,学生又怎么能学到知识呢?尤其是在课堂上,你的脸阴沉沉的,学生时刻提防着唯恐犯错误,让你更加面沉似水,怎么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啊?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应该把笑容还给学生,把赏识激励还给学生。我们成人听到了表扬还会心花怒放,何况这么天真幼稚的孩子呢?我班的孙海洋,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自己觉得在班里矮了半截,从来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后来,我经常鼓励她,让她大胆点,终于有一次非常简单的题孙海洋回答了,而且答对了,我给与了她高度的赞扬。慢慢的,她越来越主动了,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有时答错了,我也是让学生来给她指出来,这样她就容易接受了。所以在以后的每节课,我都是自始至终脸上挂着笑容,让学生们觉得我特别的和蔼可亲,使得课堂的气氛非常的融洽。你把笑容还给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你的亲和力,学生学习起来必然地也就轻松愉快,成绩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把管理权还给学生
当老师很多年了,班级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我亲自参与,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说,效果还甚微。学校实行了改革,进行了生本教育以后,我一改过去事必躬亲的做法,不是原则的和重大的事情,我都让学生自己处理。也就是让学生管理学生,老师不再插手班级的各项事务。每日的值日班长,负责当日班级管理的常规事物,让班上的同学都有机会管理班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通过划分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将一个大班划分为适当的小组。小组划分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这样更方便管理,也有利于学习。然后班级常委再负责管理各个小组长,一层一层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关系,让班级的工作井井有条,有规有矩。把管理权还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责任感,会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完美,也会使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只有这样,新课改的这艘大船才能够趁着新课改的春风,在教育的大海上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