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untpp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学生要经过高质量且足够数量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高质高量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使智力以及非智力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明显提高,老师可以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进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如何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关键词: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一、概述
  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应该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能够体现整体的知识框架,能够让学生可以深入挖掘出其内涵。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把握好尺度,难易程度要适中但能够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设计的练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按照学习课程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一)准备性练习
  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联系,只是因为学习时间的先后导致具有一段距离。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注意这一点,适当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同时有的新知识要先排除旧知识的干扰,才能进行深入的学习。比如旧知识为“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在学习“什么数能被3整除”时要先忘记这个干扰项,当得出结论3,6,9,12,15,18,21等都是能被3整除的数,而这些数的个位数字不是仅有3、6、9。
  (二)形成性练习
  当课程进度已经结束一个章节的内容的时候,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加深理解,充分挖掘其中的隐含知识,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采取同个例子做练习思考,让学生对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进行分析并思考,查看是否有规律可寻,等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后,老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将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进行提升,讲解有理论依据的规律:将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相加得到的和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字就可以被3整除,否则不能被3整除。再让学生自己验证这个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性练习
  老师要能够保证在将某个知识充分讲解之后,学生可以完全掌握这个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个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所以每个知识都要有一个最后的巩固性练习,达到巩固该知识的目的。比如可以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下面的三位数都可以被3整除,将以下几个数字补充完整。
  35()、1()7、2()6、87()
  (2)在下面的8个数字中能够被3整除的有几个?
  257、358、78、26、18、33、227、128
  三、按照课堂的内容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一)内容具有生活性
  数学是能够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一门学科。数学教材上的知识一般都是单纯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没有联系,很难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适当加入一些生活素材,在数学与生活中建立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注意收集生活素材,要有丰富的联想力,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取自于生活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够把问题带入生活,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并且产生对应用数学的了解。
  (二)内容具有趣味性
  小学的数学课堂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使得课堂比较枯燥,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同时要让练习变得更加生動有趣,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比如在学习如何辨认指针时钟的时间时,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的练习,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能够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进而培养起学习这个知识的兴趣。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就会主动去探索挖掘,那么以前枯燥的知识就变成令人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因此能够掌握知识。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印象,在回顾旧知识时能够想起当时的场景,这个知识点自然就会牢记于心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练习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让老师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设计的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习惯,学生能够代入式的进行练习。设计的练习要避免单一、呆板的重复的模式,教师要及时改进练习的形式和题型,让练习能够新颖有趣。
  (三)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教导小学学生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以及创造的能力,并且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课堂设计的内容要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而改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了解练习的重要程度,将练习设计与实际生活能够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对问题产生代入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巩固数学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能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玉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
  [2]扎西卓玛.论小学数学优化课堂练习的探索与实践[J].金色年华:下,2013(6).
  [3]韩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途径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
  [4]黄艳红.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7):53-54.
  [5]乔继斌.如何发挥好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8):132-133.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新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的设计存在照搬教材、教辅的现象,这些练习题不但零散,也相对单一,所以对学生的高效练习并不能发挥其重要的辅助功能。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要突破单一化格局,要通过向“题组”设计的转化,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由此实现“串珠成链”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小学阶段中最复杂的,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己的数学归纳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不能够再依赖于老师给自己总结知识,要通过自己进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数学归纳;能力培养  一、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很强,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摘 要:课堂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场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一方面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着重探讨当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显著问题,并探讨解决策略。  關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著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 要:想要切实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就综合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水平、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具体教学实际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改革,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尽管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是依据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依据学科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当前,我国初中物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很多因素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带来了小语种法学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此类人才供求失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小语种法学复合型人才的极度匮乏突出反映了此类人才教育培养教育方面的欠缺,本文结合自身的了解,对于小语种法学复合型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围绕需求进行了培养策略的论述,希望能够基于需求导向,来对于如何培养小语种法学复合型人才有一个基本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倡导积极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等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无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教师应紧跟新课程改革脚步,转变教学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引言  提高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进行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以及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也可以让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运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意義以及如何实现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化学;课堂策略  一、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巧借多媒体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二是巧借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巧借多媒体点拨学生学会学习;四是巧借多媒体反馈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