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叙事类文本的教学追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教材是学生叙事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中的叙事文为例子,引领学生从“有意思”“会表达”“有意义”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记事文的表达要领,促进学生叙事表达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期刊
一位戴眼镜的小伙跑到“月老树下”征婚舞台,向主持人鞠躬、向女嘉宾挥手,然后站在话筒前说:“主持人好,女嘉宾好.我叫娄草根,今年35岁,来自武夷山下的小山村.我的爱情宣言是—有孝心=有爱心,才艺展示是唱歌.”
期刊
早就听说“天上云居,诗画西海”,现实中却未能亲身领略.这回有机会一睹庐山西海的壮观大气,不禁让我唏嘘感慨,沉吟良多.rn汽车跟随着导航在高速上惬意地疾驰,沿路那大片大片的翠绿迸发出清新而甜润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远处的群山层峦叠嶂,令人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与遐想.
期刊
期刊
阅读需要思考,因此阅读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而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研究,则在于教师是否具备凝视作品的眼光.当一个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做出任务设计时,其追求的不是唯一的、惯性的、大众化的答案,而是给学生质疑、辩证思考的空间,那么这个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才是成功的.
传统的作文教学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学习例文—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习作任务,提交一篇有质量的作文,缺失了对学生习作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习作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感受内心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表达内心世界.
期刊
时下,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要能够从读写结合内容的选取、读写结合形式的丰富与转向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以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双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源自于“做中学”的项目化学习把素养目标包裹在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完成情境中的具体任务来自主建构对语文核心概念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给学生提供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素养生长的土壤,更能培养学生的学科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能力,与培养核心素养的课改目标有很强的适切性.
期刊
今年的冬天确实来得让人猝不及防,秋天还没好好感受一下,冬便从那遥远的西伯利亚,跨过黄河,翻过秦岭,越过长江,气势汹汹地一路杀到了江南.这阵势的确把人们吓得有些六神无主,于是纷纷翻箱倒柜,寻觅出不知藏在哪个旮旯里,皱巴巴的,还略带一点霉味的珍藏版棉衣.
期刊
萧红,1911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现为呼兰区),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作家,原名张秀环,后改名张迺莹,笔名萧红,另有笔名悄吟、玲玲、田娣等.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但萧红一生著作颇丰,深受鲁迅先生赏识,被评论家称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更有人将之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在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萧红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商市街》《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近百万字的不朽篇章,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长篇杰作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