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学习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影响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以幼儿舞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影响为对象,通过对幼儿舞蹈和幼儿身心素质概念的认识,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幼儿家长的问询,了解烟台市幼儿舞蹈学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研究幼儿舞蹈学习前后对幼儿身心素质发展有何作用和影响,进行对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舞蹈练习方法,提高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以及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孩子们对音乐的体验和感觉,培养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对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总之,学习幼儿舞蹈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舞蹈 身心素质 作用和影响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烟台市东华幼儿园30名幼儿(3—5岁)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搜集有关幼儿舞蹈教育和幼儿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培养等书籍、资料和期刊,参考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评论和研究。
  1.2.2数据统计法
  在幼儿园挑选同等年龄的并且之前没有接触过幼儿舞蹈学习的孩子进行舞蹈教育,在经过八周的舞蹈学习以后,通过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指标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
  1.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幼儿学习舞蹈前后身心素质指标的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幼儿舞蹈学习对幼儿身心产生的影响。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身心素质的定义与概念
  身体素质通常指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是构成体能的一个因素,是体能的外在表现,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和主体的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心素质水平。
  2.1.1幼儿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幼儿期是人体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的时期,身体机能发展迅速但很脆弱,该时期幼儿骨骼细小,骨骼中含有的有机物较多,而无机物较少,骨骼硬度差,但弹性较好,所以易发生弯折变形;肌肉体积小,肌纤维细薄,收缩能力弱;心脏腔室小,心肌薄且收缩力小,心跳较快;肺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少,呼吸肌不发达,肺活量小,呼吸较弱;神经系统比较容易兴奋,但持续时间较短,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持续较短。因此,幼儿时期不宜进行长时间、重复性的练习,也不能进行超过幼儿承受能力的强度和负重练习,以上可以看出,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活动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且要严格遵循这一规律和原则,应采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对该时期的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根据人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幼儿期属于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幼儿能够进行一些简单且具体的形象思维,但是思维能力比较弱,思维特别浅。由于幼儿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感知、想象、思维、记忆以及注意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兴趣爱好具有暂时性,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力不够坚定,情绪、个性、性格都属于形成前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
  2.1.2幼兒的肢体柔韧性
  舞蹈动作对身体的柔韧性有较高的要求,柔韧性是学习舞蹈动作的基础,动作主要是指手臂和躯干的动作。手臂的柔韧性主要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等部位的柔韧性,躯干部位的柔韧性主要包括胸腹部、背部、腰部以及躯干两侧的柔韧性。这里以腰部柔韧性训练为例,腰部处在人体的中段,是人体核心区域的一部分。我们在训练腰部柔韧时,首先,要遵循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的规律,根据孩子们的身体条件和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不要盲目或不切实际。要遵循柔韧性练习的方法和手段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柔韧性练习更加有导向性和针对性。并且要由简单到复杂,有小幅度到大幅度,逐步发展,逐渐提高,让孩子们的身体逐渐熟悉并适应这种训练方式。
  2.2幼儿舞蹈的定义和概念
  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对生活的提炼、组织、美化通过人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艺术,反应某一个主题、人们的思想情感或事件、背景。幼儿舞蹈,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现孩子们的可爱、天真,表达孩子们童真和童趣的舞蹈。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动作简单、力度适中,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2.3对济宁市东华幼儿园舞蹈学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济宁市东华幼儿园没有接触过舞蹈学习的30名3-5岁的幼儿进行为期8周的舞蹈学习,运用生理指标每周一次对孩子们进行测试,观察记录8周的变化;通过观察和询问幼儿舞蹈教师以及孩子家长得知他们这8周心理上的变化,例如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形象思维能力等产生了那些变化,通过记录整理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2.3.1幼儿参加舞蹈学习前后的对比分析
  经研究可以看出幼儿舞蹈可以促进幼儿肢体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的发展。舞蹈动作一般复杂多变,需要包括上下肢和躯干以及头部等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全身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需要手、眼、身、法、步的共同协调,幼儿通过练习舞蹈动作,身体更加灵活,更加柔软,动作更加协调,舞步更加轻盈,身体姿态也更加优美。幼儿舞蹈有利于促进幼儿优美体态的形成通过舞蹈学习,能使幼儿的腰背挺拔,形体更加优美,纠正了一些弯腰、勾头、端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和习惯,为孩子今后优美形体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学习幼儿舞蹈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优美体态的形成,促进幼儿肢体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发展;学习幼儿舞蹈对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静,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体现[J]. 文教料,2010,11
  [2]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
  [3]王雁,浅谈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玉溪师范学院,2005(9)
  [4]刘娜,幼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讨[J].教学探蹊,2010(11)
其他文献
公司法定代表人超越章程规定的担保限额或决策权限而签署担保合同的现象很普遍,法律对此问题并非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在担保公司违反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担保的情形中,担保合同是否当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关注小学语文的学习和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 语文学习 学习与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育,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培养方向,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摘要】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就幼儿教师该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方法 策略 理解尊重  交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需要技巧,需要用心研究,确保孩子健
对法官的准确理解和考查法官的正当性离不开考查法官的角色和行为特性,法官的内涵显示出鲜明的身份特征、活动场所特征和职能特征,法官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解决纠纷、解释法律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了,对于如何搞好课本中的对话教学有几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话教学即是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在PEP教材中,分为几个板块,而我们的对话教学Let’s talk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因此对话教学十分重要,甚至在我们的单词教学中也渗透了对话教学,可以说对话教学无不在,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语言运用的能力。我认为成功的对话教学应是
人才测评的发展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讨论了人才测评的功能、特性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人才测评在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摘 要:我国已经走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并在这过程中积累厚重的文化及制度,其中就包括继承制度。相对而言,我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变历经的时间较长,在继承制度上主要包括两种制度,即包括身份繼承及财产继承。在本文中,主要对古代继承制度这两方面制度的演变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继承制;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经过历史的不断沉淀后,已经形成自己的
文章分析了和谐校园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介绍了历史上大学制度改革的动因,提出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着重从高等学校的法规体系、内部管理、
摘 要:物权法和担保法之所以产生使用时间效力的冲突,是因为物权法在担保法的基础上产生,但是原来的担保法仍在使用,这必然会使物权法和担保法产生冲突。物权法和担保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时间效力的原因,在实际案件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解决了这些物权法和担保法在这一问题上的冲突,才能妥善解决实际案例。  关键词:物权法;担保法;时间效力  物权法和担保法在很多方面有重叠之处,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