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误”进行到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往往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经验和技能。而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有完美的情结,课堂上把学生教得频频点头,无一答错就心满意足。面对答错做错的题时教师就焦躁地大声疾呼:“瞧,这是我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还是没听懂。”恨不得将那些错题嚼碎咬烂喂进孩子嘴里。显然,这需要教师建立一种新的错误观。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端正心态,你会发现错误其实是个宝贝。课堂教学中将“错误”进行到底,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那么如何巧妙利用“错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视错为宝,强化识记能力
  低段教学中,最容易发生的错当属字词类的错,尤其是字形上的错。我尝试着做了三件事:(1)准备了一本《宝贝收藏本》。(2)在教室中摆放了一块“宝贝收集板”。(3)每周开展宝物鉴赏拍卖会。
  把我们收到的四件宝贝“冻、微、烧、溪”摆在班级的“宝贝收集板”里,学生手头各持一本自己的宝贝收藏本,我们的宝物鉴赏拍卖会就这样开始了。先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宝贝收藏本,请收集这四个字的同学站起来,要求他们献宝,请学生上台将字写在黑板上。目的是让犯过错的学生提高警惕。然后请错过的同学说说曾经错过哪里。接着请台下的同学竞拍,竞拍的方法是想出最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孩子们还真是很聪明。其中写“微”字时很容易将中间一横给漏了,一学生想出“微微一笑,只是一笑,不能漏下”后,大家一听马上记住了。还有一学生想出了“溪水流进大海里”,有力地避免了溪下写小字的错误。“烧字不加点,加点就灭火。”学生用编儿歌的方法记住了“烧”字。“冻”字用的是同音字记忆。拍卖成功的学生奖励一个“鉴宝家”章,然后由这位学生带领大家将这个字抄写在自己的收藏本里。通过游戏强化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低段学生比较适用,既有趣又形象。
  二、将错就错,培养辨析能力
  受以往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错误,面对偏差教师要气定神闲,将错就错,把皮球踢回给学生,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
  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时,当学到朗志万回答伊琳娜的话时,有学生提出,朗志万就是在骗小朋友,课文为什么不说骗呢?这个小朋友根据妈妈提供的以往经验,认为只要不说真实的话就叫骗人。然而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意图是告诉学生朗志万教授是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以达到告诉学生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手做的目的。可见从教材的角度看,学生对教授的行为理解是有偏差的。但是,在教学中一口否认学生的理解显然是缺少说服力的。于是,我顺势引导,表扬他:“这个小朋友很有想法,能把课文中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进行比对。不过,书里的故事和我们生活中的所谓欺骗意思是不是一样呢?”话题一提出,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想法很多:有的学生觉得在骗人;有的学生认为教授没有骗人,因为骗人最后会害人的;还有学生认为是教授在考验大家;也有学生说教授的意图是让大家明白不能相信别人说的话,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做做看……最后大家从讨论中明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手做。
  以小小的认识偏差引发讨论,让孩子们通过思维的碰撞,得到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将错就错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三、对比思错,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中产生的有些错误,往往不需要老师刻意的纠正,只要经过比较,孩子自己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且往往通过这样的比对,孩子的想象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如《画风》一课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来画风,说说你会画些什么。学生回答:“我画风筝。”这个回答显然不够完整,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怎样的风筝给你带来了风一样的感觉。学生马上来了灵感,我画一只飞翔在蓝天上的风筝。我还出示了一组句子让学生对比思考一下错在哪儿。(1)我想画窗帘。(2)我想画吹得胖胖的窗帘。学生经过比较很快发现第一句中表达不够清楚,不知道是不是有风,第二句写得很形象,风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句子类型的错误,只要通过比较思考,一般学生都能很快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挖掘潜错,拓展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还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错误,以下称“潜错”。潜错在课堂上稍纵即逝,需要老师的细心引领。
  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有段话是这样写的: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时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全班同学都有相同的感受,在他们看来最弱小的是萨沙,理所当然应该给他了。其实,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理解上的潜在错误。大家都认为年龄越小能力越弱,弱者需要强者的帮助。显然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于是我查找了原文,《我不是最弱小的》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原文是这样的: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妈妈,似乎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了萨沙,似乎她也不怕淋雨。教学时我与学生解读原文,告诉孩子们无论强弱都可以尽力去帮助别人,通过保护帮助别人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这样使学生对强弱与互助的理解更为深刻了。所以如果教师能够站得比学生更高远些,看问题更深入些,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错误,就能时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中生成的“错误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就会让它成为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手段,课堂也会真正地属于孩子们。
其他文献
机器人被称为“未来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实现产业规模化,各类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同时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工业化产业中的一枝新秀。  智能机器人从应用环境来划分,一般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冯常的研究属于后者。作为“中国核用特种机器人先行者”的他积极参与着这场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历程。他主持发明的“反应堆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
品德课作为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即达到知行统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总是出现在课堂上“听听感动,说说激动”,课堂外“一动不动”的现象,孩子们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往往是“口是心非”,让品德教育导行实效很难落实,反思其原因主要呈现以下两点:    一、理不
一、教材呈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級上册)关于混合运算的前三个例题呈现如下。    (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解答,得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先算乘法。    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列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问题的解决,得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
策划人语  当前,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和紧迫任务。同时对一线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強对当前理念的更深入的学习:二是要加强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努力钻研学科知识:三是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践行理念,着力打造基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新常态课堂教学。打造新常态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加强研究,课题研究,尤其是小课题研究或者说案例研究更是一线教师易于展开、便于实践的很好的研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已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使用修订后的新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以大开本、明朗清新的风格展示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这套教材的实验版于2001年开始使用,从实验教材使用之始,我们就对使用教材的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材与教学的行动研究。自2008年起,我们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对实验教材的修订研究:总结实验教材的使用经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搜集社会
有心栽花花不开  上午第二节上课铃声一响,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教室。今天要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前,我认真地批阅了学生的预习本,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学生预习得很充分,小组合作学习也卓有成效。不一会儿,检查预习这一环节的目标很快达成,随即进入品读文本的环节。  师:课前预习中很多同学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可是,这么多问题中,你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解决
根据化石的垂向分布探索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演化,这就是李国彪的工作。这些年,李国彪几乎走遍了青藏高原,在他的足迹背后,是他对地层古生物及古海洋的熱爱与执着……高原上的探寻者  中国地质大学,对于这个地方,李国彪再熟悉不过了,在这里,他从一名本科生成长为博士生,夯实了地层古生物学的科研基础。在这期间,他获得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排名第一)、湖北省优秀博士学
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讲”教学正在我市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变得更有生命力。课堂上时刻闪动着灵动的火花,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点燃,教师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学讲”这份放手所特有的美丽。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姿态,提高了学生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语文的阅读课
近年来,经典诵读之风吹遍全国中小学校,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在名师们的影响下,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经典诵读的尝试、研究活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道德经》《中庸》《论语》等中华古代经典诗文陆续走进学生的课堂;《飞鸟集》《晨读对韵》《绕口令》《儿歌集》这些中外现代经典诗歌也常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应该说,经典诵读的盛行,给一批喜爱文学的学生带来了福音,也丰厚了广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笔者
李和言,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特种车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传动技术、传动摩擦与设计,主要从事车辆变速系统集成设计、静液驱动系统和离合器摩擦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当前研究集中在离合器摩擦热失稳方面。]99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学士学位,2004年获车辆工程博士学位。2009.11-2010.12,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2014.6-2015.1,美国丹佛大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