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逻辑与数学中的法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呈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級上册)关于混合运算的前三个例题呈现如下。
  
  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列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问题的解决,得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观察第一个方框,我们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观察第二个方框,我们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观察第三个方框,我们发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得出:加、减是低级运算,乘、除是高级运算。
  12 12 12 12 9=12×4 9,我们在计算12×4 9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12 12 12 12-9=12×4-9,我们在计算12×4-9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108 23 23 23 23=108 23×4,我们在计算108 23×4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108-23-23-23-23=108-23×4,我们在计算108-23×4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得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我们已经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第二课时
  教材中的例1、例2、例3。
  第三课时
  相关练习(略)。
  
  四、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三个方框的观察思考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加、减、乘、除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提升”和“简便”。接着通过一组算式的改写,得出结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又由于前面有了“加、减是低级运算,乘、除是高级运算”的教学,再次引导学生得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最终自然形成初步完整的法则:先乘除,后加减。
  第二课时通过第1例、第2例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问题是与数学的法则相吻合的,接着教学第3例,此时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些问题是按照“先加减,后乘除”的逻辑顺序,因为前面有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规定,而法则是不能违背生活逻辑的,于是对原先“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作出补充规定,即引进“括号”,说明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课时组织相关的练习,巩固强化法则的运用。
  至此,我们可对问卷中关于为什么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因作出如下回答:
  因为乘除法是加减法的高级运算,所以要先乘除后加减,由于有些具体的实践问题需要先加减,则用括号,此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的作用是对“先乘除,后加减”法则的特别补充。一句话,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是数学自身内在体系科学运行的必然,又通过括号的介入,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例1及练习十六中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口诀的含义,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初步记忆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
(本刊记者王银凤)以团结广大科技新闻工作者、致力于科技传播为使命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12月9日在京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审议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关于修订学会章程的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同志当选为理事长。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直属学会,成立2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近百家科技新闻媒体从业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至理名言。作为一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真”教育,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真爱。拓展开来,“真”教育就是一种质朴无华却又润人心、动人情、获真知的教育。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等,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来合理选取、有效教学、适当拓展,使学生真
自能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段不同,对象不同,自学能力的培养亦应不同。小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走向自学的必要前提与重要准备。  这三年来,我们以习作量规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习作质量,获得习作经验。  一、明晰结果,建立适合不同年段的“健康体检”标准  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不等于就会学语文;我们的学生成绩不错,但不意味着就能从中获得快乐。影响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最大障碍恐怕是
“创造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能提出问题的人,并且有勇气去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肯定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价值,就等于打通了一条进入社会的通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信自我是学校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西卡森特米哈伊曾提出:“创造力可以是行动,可以是创意,可以是成果。它们可以刷新、拓展我们旧有的认知范畴。”怎样才能把创造力转化为创新行动?对孩子而言,玩耍是培养创造力的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与英语教学关系密切:一方面,情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说:“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情感教育应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那如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
以葡萄为“名牌”,积极打造葡萄文化区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位于滨海新区茶淀街北部。东抱蓟运河,西倚津宁高速,南邻北京清河区,北靠天津宁河县,周边与唐津高速、112国道、津汉路、芦汉路、塘汉路等公路相连,距天津中心城区50公里,据北京市128公里,据河北唐山市50公里。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是国家第七批农业示范项目,是天津市第二批市级重点项目,是滨海新区六大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园区规划
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我发现好几位学生列出的方程都带有逆向思维的成分。比如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1)王老师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6.5元,一共付了78元,王老师买了多少本?学生的答案是78÷x=6.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是宽的1.5倍。一面国旗长144厘米,宽应是多少厘米?学生的答案是:144÷x=1.5。  课堂上我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机器人被称为“未来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实现产业规模化,各类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同时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工业化产业中的一枝新秀。  智能机器人从应用环境来划分,一般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冯常的研究属于后者。作为“中国核用特种机器人先行者”的他积极参与着这场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历程。他主持发明的“反应堆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
品德课作为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即达到知行统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总是出现在课堂上“听听感动,说说激动”,课堂外“一动不动”的现象,孩子们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往往是“口是心非”,让品德教育导行实效很难落实,反思其原因主要呈现以下两点:    一、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