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教学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采用。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之间的关系,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模拟和虚拟的情景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的、直观的、形象有效的情境来激发联想,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故事引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大多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昏昏欲睡时,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立刻让学生精神十足,所以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或动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这一内容时,事先让一位同学熟悉故事内容,上课时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讲述一位老奶奶原来雨天愁小儿子的衣服没处晒,晴天愁大儿子的伞没人买,后来在邻居的开导下,雨天为大儿子的伞卖得好,晴天为小儿子的洗衣店生意兴隆而高兴。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知道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它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将影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动画、图像、音响等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平面知識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还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轻松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 音乐渲染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因素,一曲《二泉映月》能让人备感人生辛酸以至潸然泪下;一首《常回家看看》让多少人想家。同样道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运用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创造出需要的意境,让学生动心、动容,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时,播放了《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运用歌曲(词)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吟唱,进而联想、回忆、对比、感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更能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领会人生哲理,掌握书中重点难点。又如用《常回家看看》讲授“如何孝敬父母”时,通过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分析歌词,教师帮助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怎样理解歌词中的“家”的?(2)歌曲《常回家看看》给我们再现了什么类型的家?(3)歌词中儿女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题目一出,学生热烈讨论,对于歌词中的“家”,学生很快联想起上节所学内容,家庭是有亲人、有亲情的亲属生活组织;对于家的类型,有学生说是核心家庭,有学生说是主干家庭,还有学生说是联合家庭,经过比较,学生自己得出应该是主干家庭;对于儿女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学生通过看书,再听歌词,回答说:“儿女孝敬父母不应光是物质上赡养,还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常回家看看”、“刷筷子洗碗”、“捶捶背揉揉肩”、“谈谈”等词句都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尤其是能使父母精神愉快。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学生从中很快掌握本节课的一些重点知识:家的特点,家的类型,孝敬父母不光物质赡养,更要在精神上安慰……进而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由此可以看出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欣赏能力,使学生领悟人生哲理,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变成快乐的学堂,让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升华。
四、巧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参与
通过小品、辩论、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情景操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使得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学会合理消费》为例,我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家庭消费状况调查和在校初中生消费情况调查,以备辩论时用。上课时我针对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角色设计了三个话题:话题(1)谈个人的消费观:从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零用钱这一话题出发,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调查情况辩论;话题(2)在实际生活的消费中,我们应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要注意节约,要有环保意识;有的学生说,要学会划算,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有的学生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在辩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许多合理消费的看法和主张,也有一些有待引导的方面和环节,通过进一步的选择、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话题(3)中学生合理消费的方式、方法,然后再学以致用:我让学生课后设计一个购物计划,然后分组按计划实际购物,要求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消费最适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这种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富有指导意义的方式,学生自然感到可亲、可信、可用,从而能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教学过程。效果挺不错。
总之,创设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从新奇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当然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故事引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大多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昏昏欲睡时,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立刻让学生精神十足,所以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或动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这一内容时,事先让一位同学熟悉故事内容,上课时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讲述一位老奶奶原来雨天愁小儿子的衣服没处晒,晴天愁大儿子的伞没人买,后来在邻居的开导下,雨天为大儿子的伞卖得好,晴天为小儿子的洗衣店生意兴隆而高兴。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知道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它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将影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动画、图像、音响等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平面知識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还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轻松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 音乐渲染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因素,一曲《二泉映月》能让人备感人生辛酸以至潸然泪下;一首《常回家看看》让多少人想家。同样道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运用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创造出需要的意境,让学生动心、动容,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时,播放了《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运用歌曲(词)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吟唱,进而联想、回忆、对比、感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更能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领会人生哲理,掌握书中重点难点。又如用《常回家看看》讲授“如何孝敬父母”时,通过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分析歌词,教师帮助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怎样理解歌词中的“家”的?(2)歌曲《常回家看看》给我们再现了什么类型的家?(3)歌词中儿女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题目一出,学生热烈讨论,对于歌词中的“家”,学生很快联想起上节所学内容,家庭是有亲人、有亲情的亲属生活组织;对于家的类型,有学生说是核心家庭,有学生说是主干家庭,还有学生说是联合家庭,经过比较,学生自己得出应该是主干家庭;对于儿女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学生通过看书,再听歌词,回答说:“儿女孝敬父母不应光是物质上赡养,还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常回家看看”、“刷筷子洗碗”、“捶捶背揉揉肩”、“谈谈”等词句都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尤其是能使父母精神愉快。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学生从中很快掌握本节课的一些重点知识:家的特点,家的类型,孝敬父母不光物质赡养,更要在精神上安慰……进而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由此可以看出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欣赏能力,使学生领悟人生哲理,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变成快乐的学堂,让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升华。
四、巧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参与
通过小品、辩论、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情景操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使得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学会合理消费》为例,我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家庭消费状况调查和在校初中生消费情况调查,以备辩论时用。上课时我针对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角色设计了三个话题:话题(1)谈个人的消费观:从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零用钱这一话题出发,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调查情况辩论;话题(2)在实际生活的消费中,我们应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要注意节约,要有环保意识;有的学生说,要学会划算,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有的学生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在辩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许多合理消费的看法和主张,也有一些有待引导的方面和环节,通过进一步的选择、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话题(3)中学生合理消费的方式、方法,然后再学以致用:我让学生课后设计一个购物计划,然后分组按计划实际购物,要求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消费最适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这种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富有指导意义的方式,学生自然感到可亲、可信、可用,从而能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教学过程。效果挺不错。
总之,创设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从新奇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当然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