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损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经济指标,降低线损一直是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配网线损产生的原因及构成,对配网线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阐述了降损增效的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电力网线损率是评价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配电网线损的程度直接反应了一个供电企业运营能力的好坏,因此加强配电网线损的管理和降损工作尤为重要。
一、影响配网线损的主要因素
1.影响配网技术线损的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配网用电需求不断增长。而配网结构比较薄弱、供电能力不足、“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配网技术线损:(1)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与实际用电的负荷量不相配的情况,造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引起损耗增加。(2)部分变压器投运时间较早,目前还是高损耗型变压器,造成变压器本身损耗高。(3)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发生偏移,甚至有些配变出现中性线电流比某一相线的电流还大的情况。
2.影响配网管理线损的因素
配网管理线损受到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素质、计量装置、社会大环境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抄收人员素质差。由于历史原因,刚刚接管时雷州供电局部分抄收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抄、核、收工作不负责,错抄、漏抄、估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抄收人员存在人情电、关系电等思想素质问题,少计电能现象严重。(2)电能计量装置残旧。雷州供电局当时在运行的电能表基本上是超过轮换期限的淘汰型机械表,计量不准确。(3)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不及时。对计量表计和CT烧坏、表计卡盘、PT断相等缺陷和故障没有及时发现、处理,造成计量不准确和部分电量的流失。(4)窃电猖獗。随着科学的发展,窃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加上部分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部分工业用户没有依法经营,而是千方百计使用高新技术窃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供电部门管理的难度,也给管理线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降低配网线损的措施
由于配网线损管理既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因此要切实降低线损,就必须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同时入手,全面加强线损管理。
1.降低配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1)加强配网改造力度,优化配网网架结构,使配网合理、经济运行。①增加变电站10kV出线,改造原有10kV线路,在考虑电压降、建设投资、机械强度和发热等条件下,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解决部分10kV线路重载运行及迂回供电的问题,消除“卡脖子”现象。②优化电源分布。电源布置方式不同,电能损失和电压损失会有很大的差异。电源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对负荷密度高,供电范围大的重负荷区,优先考虑两点或多点布置。这样不但有显著的降损节能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电压质量。③对低压配电线路改造,扩大导线的载流水平按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可以确定满足要求的最小截面导线;但从长远来看,选用最小截面导线并不经济。如果把理论最小截面导线加大到二级,线损下降所节省的费用,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增加的投资收回。④合理使用变压器应根据生产企业的用电特点选择较为灵活的结线方式,并能随各变压器的负载率及时进行负荷调整,以确保变压器运行在最佳负载状态。变压器的三相负载力求平衡,不平衡运行不仅降低出力,而且增加损耗。要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如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仅为S9系列的25~30%,很适合变压器年利用小时数较低的场所。⑤调整用电负荷,保持均衡用电调整用电设备运行方式,合理分配负荷,压低电网高峰时段的用电,增加电网低谷时段的用电;改造不合理的局域配电网,保持三相平衡,使工矿企业用电均衡,降低线损。⑥采用节能型照明电器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中照明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10%以上。随着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公用场所对照明要求的逐步提高,照明用电比例逐年递增。根据建筑布局和照明场所合理布置光源、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类型是降损节能的有效方法。如1只20w电子节能灯的光通量相当于1只100W白炽灯的光通量。推广高效节能电光源,以电子镇流器取代电感镇流器;电子调光器、延时开关、光控开关、声控开关、感应式开关取代跷板式开关应用于公共场所,将大幅降低照明能耗和线损。
(2)正确选择补偿方式,合理选择补偿位置,优化节能效果。①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线路以及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率大大降低,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②减少无功电流的传输,不仅可以减少其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而且可以提高供电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电气设备容量,多供电量。无功补偿应本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10kV配电线路上和配变低压侧加装分相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全部实现配网变电站按电压、功率因数自动投切电容器。
2.降低配网线损节能的管理措施
(1)指示管理用电管理部门应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获得较合理的线损指标,将指标按年、季、月下达给各基层部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另外,还应将用户电表实抄率、电压合格率、电容率可用率、电容器投入率及节能活动情况等列人线损小指标考核,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管理积极性。
(2)无功管理除进行正常的功率因数考核外,针对一些用户只关心功率因数是否大于0.9,对无功倒送不加重视的情况,有选择地在用电量大、功率因数接近1的用户处装设双向无功电度表;根据负荷用电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容器投切依据。
(3)谐波管理随着电网中非线性用电负荷,如整流设备、电熔炼设备、电力机车、节能器具、荧光灯、电视机、电脑等的大量增加,配电系统中谐波污染日趋严重。谐波不仅会使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而且在设备及线路中产生热效应,导致电能损失。因此,用电管理部门应对本系统的谐波存在和污染程度进行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应采取谐波抑制措施。
(4)计量管理正确的电能计量既是降低线损的依据,也是考核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对电度表应定时检查、校验,及时调整倍率,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对于关键部位的电度表尽量采用先进的全电子电度表,并尽可能的推广集抄系统。
(5)统计分析按分台区、分片、分线路、分电压等级进行线损统计,定期分析线损现状,分析电压、无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线损指标的完成。做好月、年度线损率曲线,掌握系统有功、无功潮流、功率因数、电压及线损等情况,为满足下年度负荷增长、提高电能质量、系统经济运行及制定降损措施提供依据。
三、结语
配网线损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线路、设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降低线损的工作是供电局工作当务之急。我们要在今后继续以镇为单位的电网规划建设,继续优化配网结构,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员工业务及职业道德建设,积极采用新科技手段,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实时监测等功能模块的实用化,加强线损,提高配网降损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海东.配网线损的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
[2] 陈磊.浅谈对10KV降低配网线损技术的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7).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电力网线损率是评价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配电网线损的程度直接反应了一个供电企业运营能力的好坏,因此加强配电网线损的管理和降损工作尤为重要。
一、影响配网线损的主要因素
1.影响配网技术线损的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配网用电需求不断增长。而配网结构比较薄弱、供电能力不足、“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配网技术线损:(1)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与实际用电的负荷量不相配的情况,造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引起损耗增加。(2)部分变压器投运时间较早,目前还是高损耗型变压器,造成变压器本身损耗高。(3)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发生偏移,甚至有些配变出现中性线电流比某一相线的电流还大的情况。
2.影响配网管理线损的因素
配网管理线损受到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素质、计量装置、社会大环境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抄收人员素质差。由于历史原因,刚刚接管时雷州供电局部分抄收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抄、核、收工作不负责,错抄、漏抄、估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抄收人员存在人情电、关系电等思想素质问题,少计电能现象严重。(2)电能计量装置残旧。雷州供电局当时在运行的电能表基本上是超过轮换期限的淘汰型机械表,计量不准确。(3)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不及时。对计量表计和CT烧坏、表计卡盘、PT断相等缺陷和故障没有及时发现、处理,造成计量不准确和部分电量的流失。(4)窃电猖獗。随着科学的发展,窃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加上部分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部分工业用户没有依法经营,而是千方百计使用高新技术窃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供电部门管理的难度,也给管理线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降低配网线损的措施
由于配网线损管理既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因此要切实降低线损,就必须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同时入手,全面加强线损管理。
1.降低配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1)加强配网改造力度,优化配网网架结构,使配网合理、经济运行。①增加变电站10kV出线,改造原有10kV线路,在考虑电压降、建设投资、机械强度和发热等条件下,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解决部分10kV线路重载运行及迂回供电的问题,消除“卡脖子”现象。②优化电源分布。电源布置方式不同,电能损失和电压损失会有很大的差异。电源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对负荷密度高,供电范围大的重负荷区,优先考虑两点或多点布置。这样不但有显著的降损节能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电压质量。③对低压配电线路改造,扩大导线的载流水平按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可以确定满足要求的最小截面导线;但从长远来看,选用最小截面导线并不经济。如果把理论最小截面导线加大到二级,线损下降所节省的费用,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增加的投资收回。④合理使用变压器应根据生产企业的用电特点选择较为灵活的结线方式,并能随各变压器的负载率及时进行负荷调整,以确保变压器运行在最佳负载状态。变压器的三相负载力求平衡,不平衡运行不仅降低出力,而且增加损耗。要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如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仅为S9系列的25~30%,很适合变压器年利用小时数较低的场所。⑤调整用电负荷,保持均衡用电调整用电设备运行方式,合理分配负荷,压低电网高峰时段的用电,增加电网低谷时段的用电;改造不合理的局域配电网,保持三相平衡,使工矿企业用电均衡,降低线损。⑥采用节能型照明电器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中照明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10%以上。随着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公用场所对照明要求的逐步提高,照明用电比例逐年递增。根据建筑布局和照明场所合理布置光源、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类型是降损节能的有效方法。如1只20w电子节能灯的光通量相当于1只100W白炽灯的光通量。推广高效节能电光源,以电子镇流器取代电感镇流器;电子调光器、延时开关、光控开关、声控开关、感应式开关取代跷板式开关应用于公共场所,将大幅降低照明能耗和线损。
(2)正确选择补偿方式,合理选择补偿位置,优化节能效果。①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线路以及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率大大降低,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②减少无功电流的传输,不仅可以减少其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而且可以提高供电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电气设备容量,多供电量。无功补偿应本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10kV配电线路上和配变低压侧加装分相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全部实现配网变电站按电压、功率因数自动投切电容器。
2.降低配网线损节能的管理措施
(1)指示管理用电管理部门应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获得较合理的线损指标,将指标按年、季、月下达给各基层部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另外,还应将用户电表实抄率、电压合格率、电容率可用率、电容器投入率及节能活动情况等列人线损小指标考核,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管理积极性。
(2)无功管理除进行正常的功率因数考核外,针对一些用户只关心功率因数是否大于0.9,对无功倒送不加重视的情况,有选择地在用电量大、功率因数接近1的用户处装设双向无功电度表;根据负荷用电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容器投切依据。
(3)谐波管理随着电网中非线性用电负荷,如整流设备、电熔炼设备、电力机车、节能器具、荧光灯、电视机、电脑等的大量增加,配电系统中谐波污染日趋严重。谐波不仅会使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而且在设备及线路中产生热效应,导致电能损失。因此,用电管理部门应对本系统的谐波存在和污染程度进行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应采取谐波抑制措施。
(4)计量管理正确的电能计量既是降低线损的依据,也是考核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对电度表应定时检查、校验,及时调整倍率,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对于关键部位的电度表尽量采用先进的全电子电度表,并尽可能的推广集抄系统。
(5)统计分析按分台区、分片、分线路、分电压等级进行线损统计,定期分析线损现状,分析电压、无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线损指标的完成。做好月、年度线损率曲线,掌握系统有功、无功潮流、功率因数、电压及线损等情况,为满足下年度负荷增长、提高电能质量、系统经济运行及制定降损措施提供依据。
三、结语
配网线损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线路、设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降低线损的工作是供电局工作当务之急。我们要在今后继续以镇为单位的电网规划建设,继续优化配网结构,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员工业务及职业道德建设,积极采用新科技手段,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实时监测等功能模块的实用化,加强线损,提高配网降损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海东.配网线损的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
[2] 陈磊.浅谈对10KV降低配网线损技术的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