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冲刺意识是提高小学生快速跑能力的重要一环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常态课50m快速跑练习或者测试过程中,学生常常不能在最后几米“冲一把劲儿”,低段小学生更是如此,不到终点线就减速“缓冲”、在终点前回头看其他学生、跳起来跃过终点线、“急刹车”停在终点线上等现象频出。由于欠缺终点冲刺意识,往往导致50m成绩不理想。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思考,总结了培养低段小学生冲刺意识的方法,对提升小学生快速跑能力有一定帮助。
  一、以“歌”促冲刺
  以“儿歌对唱”为例。
  目的: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队形变换转场习惯还未养成,遇到感兴趣的练习内容极易兴奋,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此时,教师一边整理队伍一边讲解要求,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采用儿歌对唱的方式,在师生间的儿歌对唱中,既让学生记住了冲刺的技术要求,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节省了整理队伍队形的时间。
  方法:把50m快速跑冲刺技巧编成儿歌,教师在组织学生跑步练习和比赛的队形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对唱。教师可在50m跑步环节前,边拍手踏步,边唱儿歌与学生呼应,节奏与踏步“1—2—1”一致。如,“快速跑,来排队,快速跑,来站位,快速跑,两脚开,预备跑,快摆臂,腿抬高,过终点,挺胸脯,莫停脚”。
  教学建议:在此方法运用前期,可在解散集合排队时渗透“1—2—1,来排队;1—2—1,来站位”,在课中教师讲解并示范口诀内容“快速跑,两脚开,预备跑,快摆臂,腿抬高,过终点,挺胸脯,莫停脚”,让学生有清晰的技术概念。适时集中加强各小组组长培训,明晰指令的路线及要求。
  二、以“快”促冲刺
  1.游戏:“谁是王者”
  目的:处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好胜心,当被教师点名为本班级最快的“王者”时,更想在其他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利用“王者”角色的“鲇鱼效应”来激发练习者的主动性,以增加学生在50m跑中“冲一把劲儿”。
  方法:选取班级跑得比较快的学生作为“王者”,并将“王者”的起跑点设置在50m起跑线向后5m的地方(图1-1)。比赛过程中,“王者”在终点前超过其他练习者,则“王者”得1分,没能超过,则其他练习者得分(图1-2)。
  教学建议:选取“王者”时,应根据班级学生平时记录的成绩而定,建议“男王者”与“男生”比赛,“女王者”可与男、女生比赛。若本课有见习者,可让见习者担任裁判,辅助教师判罚名次并记录得分。
  2.游戏:“王者对对碰”
  目的:教师组织快与快,次快与次快的学生进行竞争,这样让每一名学生能够与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比赛。虽然前两轮会出现名次“悬殊”差距,但随着轮数增加,每名选手实力都逐步接近,都会有拿“第一”的可能,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最后的“冲劲”。
  方法:首先让学生4人一组比赛。教师站在终点线位置计时辨名次,等学生跑过终点之后,告知每名学生的名次,跑完一轮的学生按名次编成4个大组,即所有4人比赛的第一名为一组,第二名为二组,第三名为三组,第四名为四组。所有学生都完成编组后,教师可根据比赛成绩组织“二次”排序,排序时分组路线成“S”形,满4人为一组,4人小组比赛后再按名次重新编组。
  教学建议:因每次学生在比赛中会与不同组员进行比赛,组织过程中没有固定组员,为了避免学生在“二次”排序后位置混乱,练习者冲过终点进行相应排序后,教师告知学生原地进行拉伸,并为同伴加油助威。此方法在初次教学中,可能会因为“二次”排序花费一些时间组织,但耐心练习数次后,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也会对规则熟悉掌握,自动排序加快速度。
  三、以“远”促冲刺
  以“红绿灯”游戏为例。
  目的:“红绿灯”游戏通过比赛情境激发练习者的“争先”意识,同时增加学生最后几米跑的距离,来延长学生冲刺区间,加快冲刺速度,让学生明白不过“绿灯”就不能松气儿不能歇劲儿。当终点线后距离拉大时,也能有效让学生缓慢减速,避免了前期跑完的学生在终点线附近围观逗留,影响下一组练习者进行冲刺。
  方法:用不同颜色的标志桶把终点线后的区域划分为“加速区”“减速区”“缓冲区”;绿色标志桶为“绿灯”,放在终点线位置,终点线向后5~6m处放置黄色标志桶,“绿灯”與“黄灯”之间为“加速区”;黄色标志桶向后3~4m放置红色标志桶,“黄灯”和“红灯”之间为“减速区”;过了“红灯”为“缓冲区”(图2-1)。游戏之前告诉每位练习者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以最快速度冲过“绿灯”,但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按“路标指示”行进(图2-2)。
  教学建议:教师可在终点位置附近设置“小助手”(或者见习生)等练习者快到终点时,语言提示“绿灯”“黄灯”“红灯”,以达到听觉和视觉双重提示作用。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碰上让人头疼的“捣乱”学生,很多时候他们都让教师觉得束手无策,但置之不理又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尊师重道”,作为学生就应该乖乖遵守教师定的规矩,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但我们常常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不听话的越来越多,有时候教师责问,学生要么沉默以对,要么满嘴理由,抵触、反抗情绪不断增加。如何引导有这类行为的学生能正常地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近期,笔者组织了一次针对市直属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评比活动,其中课堂片段课教学环节,一名抽到《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呈现了一些有争议的分解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呈现如下。  教学方法1:一人一球,向上抛球,在额前上方接球,体会传球手型、击球点。  教学方法2:一人一球,地面反弹球,额前上方接球,体会传球手型、击球点。  教学方法3:在教学方法1、2的动作基础上,增
一、2018年第7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8年5月23日)  1.为师之道:《第三届全国学校优秀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专集》“参与有乐”版块,本年度内将广泛征集获奖作者的参与感悟与有趣故事,未获奖教师的疑惑或失误教训,读者的学习体会与不同观点;一节值得学习的公开课。公开课多为精心设计、用心研究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可学习、可借鉴的,能引发思考与共鸣的课堂教学。  2.教学有招:小学高年级室内体育
一、发展幼儿力量与持久力的体育活动区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对发展幼儿力量与持久力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练习“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1],很明显是希望在发展幼儿力量与持久力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一般来说,幼儿在完成平衡、灵敏与协调动作时,是比较快乐的,但在进行力量与持久力练习时必须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发展幼儿力量与持久力的练习中,徒手动作相对比较枯燥,练习过程中容易造
一、案例背景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阶段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有时会逐渐发现,游戏教学的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在课上有时还会听到学生们的叹气声:“怎么又玩这个游戏呀,真没劲!”针对这种情况,我查阅了大量关于游戏创编的资料,结合自身7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老鹰捉小鸡”游戏为载体,在本校二年级(3)班学生中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尝试从游戏的
教师课程领导贯穿于学校课程实践始终,包括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实施力、课程评价力等诸多环节。课程领导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呢?下面笔者以体育学科为例,谈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一、课程规划力  1.科学认识学科本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缺乏课程规划力而造成的弊端随处可见,以初中体育为例,目前已经被许多地方纳入到中考项目
2019年12月3日—13日,“第四届中俄大学生冰雪嘉年华”与“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大学生冰雪嘉年华”先后在哈尔滨举办。通过连续举办的2场嘉年华活动,不仅促進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东欧国家校园冰雪运动的文化交流,更是对国家“3亿人上冰雪”号召的积极响应与践行。随着活动的落幕,也标志着2019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各项双边人文交流活动圆满收官。图为2场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指出: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教研员提出“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标准。实践表明,教研员是区域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科学精准评价的引导者,是教师开展课程研究、校本教研
人生中有许多难忘的人和事,在记忆中都会留下标志性的印记,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每当听到《梦中的额吉》这首歌时,就像是触碰到了查干沐沦的记忆开关,在查干沐沦经历的一切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安静的校园,那些可爱的孩子,还有朝夕相处的老师们,依然清晰,依然怀念。《我是体育教师》支教民族自治区巴林右旗站一周的支教生活带给我的是一辈子的回忆,也让我对我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5月7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路人”。“四有”好教师既应当成为教师个人理想的崇高追求,又是这个时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