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绝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在集体层面,人类常常做出自我毁灭的举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就是战败国竟然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期。不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在军队投降、帝国彻底崩溃20年之后,富裕程度前所未见。它们一开始究竟为什么要开战?为什么要让数千万人承受不必要的伤亡和破坏?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愚蠢的誤判。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将领、经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都认为,如果无法夺下朝鲜和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日本经济注定会陷入停滞。他们都错了,事实上,日本著名的经济奇迹是在日本输掉了所有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之后才开始的。
  人类的愚蠢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而我们常常忽略这件事。政客、将领和学者把世界视为一个巨大的棋局,仿佛每走一步都要经过仔细的理性计算。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很少有领导人真的因为疯了,而随意移动小兵和骑士。东条英机、萨达姆等人在走每一步时都有其理性的理由。但问题在于,世界比棋局复杂得多,人的理性不足以完全理解,于是即便理性的领导人,也难免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
  所以,我们究竟该多害怕爆发世界大战?过于害怕或过于放心都是不理智的。一方面,战争绝非无法避免。冷战最后和平结束,就证明,只要人类做出正确的决定,就算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也能和平解决。而且,如果人们一心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无法避免,这种心态非常危险。这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只要各国开始觉得战争无法避免,就会不断提升军力,开展激烈的军备竞赛,拒绝在任何冲突中妥协,并怀疑所有善意都是陷阱。这样一来,战争就真的无法避免了。
  另一方面,一心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过于天真。即便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灾难,也没有任何神祇或自然法则足以阻止人类的愚蠢行径。想治疗人类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加点儿谦逊。人一旦认为自己的国家、宗教和文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就会认为自身利益比任何人甚至全人类还重要,这让各个国家、宗教和文化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我们如何才能让国家、宗教和文化看清现实,让它们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真实地位?
  过去几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平静的时代。早期农业社会,因人类之间的暴力而死的人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在20世纪约占5%,而在今天只占1%。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急速恶化,好战心态卷土重来,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从亚述帝国和秦朝开始,各大帝国通常都依靠暴力征服而建立。1914年时的情形也是如此,各主要强权国都是因为打赢了许多场战争,才得到当时的地位。
  美国在1846年入侵墨西哥,占领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也控制了科罗拉多、堪萨斯、怀俄明和俄克拉何马的部分地区。最后签订的和约,也使之前美国吞并得克萨斯共和国成为既定事实。
  因此,在1914年,华盛顿、伦敦和柏林的精英都很清楚,什么是一场成功的战争,从中能获得多少利益。相较之下,2018年的全球精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种“成功的战争”几乎绝迹了。
  以色列最后一场成功的战争发生在1967年。在那之后,虽然以色列日益繁荣兴盛,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战争绝非助力,而是负担。多半时候,虽然它扩张了领土,却让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束手束脚的政治责任。
  虽然在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战争让以色列过去的敌方元气大伤,但以色列只是保持冷眼旁观。没有卷入叙利亚内战,可以说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伟大的政治成就。如果形势允许,以色列国防军不用花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夺下大马士革,但这对以色列到底有什么好处?如果以色列国防军真想占领加沙、推翻哈马斯政权,也是可以做到的,但以色列也一再拒绝这个选项。虽然以色列政客手中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经常会发表鹰派言辞。但他们心知肚明,发动战争几乎无利可图。
  军力在21世纪的作用有限,而且一场成功的战争,必定是一场懂得克制的战争。
  到21世纪,为什么各大强权国家想要打一场成功的战争竟变得如此困难?原因之一在于经济本质的改变。在过去,经济资产主要是实物资产,因此可以很直接地通过征服使自己壮大。只要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就能掠夺一座又一座城市,把敌国的平民放到奴隶市场贩卖,并占领极有价值的麦田与金矿。
  但到了21世纪,占领已经赚不了大钱,只剩蝇头小利。今天,主要的经济资产是科技和体制的知识,而不再是麦田、金矿甚至油田,而知识是无法用战争来掠夺的。
  然而,即便现在美国攻击的只是拥有一般网络战能力的国家,战火也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蔓延到加利福尼亚州或伊利诺伊州。恶意软件和逻辑炸弹可能会让达拉斯的空中交通中断,火车在费城相撞,密歇根州的电网瘫痪。
  在那个属于征服者的伟大年代,战争是一种低损害、高利润的事业。核战争和网络战争则是高损害、低利润的科技战。虽然这些工具能摧毁整个国家,但无法打造力量强大的国家。
  因此,在这个剑拔弩张、 云谲波诡的世界上,或许最能维持和平的方式,就是各个大国都不知道如何打一场成功的战争。
   (摘自《今日简史》)
其他文献
1941年,爷爷六岁,被曾祖父赶到村口的大树上放哨,接替大爷爷。  曾祖父是河北一个乡镇抗日武装的负责人,自家的孩子自然从小就要放哨送信。有次鬼子扫荡,冷枪打在树枝上,爷爷吓得从树上掉下,曾祖父来安慰他,爷爷问:“要是咱们打不过日本咋办?”  曾祖父说:“老爷们儿打仗想啥失败?日本兵力和咱们相当,就抱必胜的心。日本兵力是咱们十倍,就抱必死的心。”  爷爷去世以后,整理遗物,偶然翻到他的日記本,在扉
经合组织表示,中国若要实现经济的“有序再平衡”,就必须解决企业高债务水平以及房地产和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年度中国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财政支出应当面向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回报较高的领域。为避免资本分配不合理,应当由银行承担定价风险。经合组织表示:“有序再平衡需要解决企业过度杠杆化、房地产和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资产市场的过度投资问题。”经合组织指出,中国
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下的近海防御  “近海防御”战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称谓的海军战略,也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军种战略。它的提出准确把握了当时的海上战略态势,贯彻了军委关于军队建设指导方针战略性转变的精神,是军事战略方针在海军的体现。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战略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可以说,从“近岸防御”转变到“近海防御”,标志着海军完成了第一次历史性战略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
2016年,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由央企和国企组成的“国家队”占据8席,16个拿地总额超百亿的巨无霸项目中,有9家花落“国字头”。  按道理,代表中央政府的国资委发文要求央企从房地产领域退出,央企应毫无价钱可讲,坚决从房地产领域退出。且对央企职能定位中央政府也早有明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央企竟置国资委“退房令”于不顾。  而央企退房令为何会沦落为一纸空文,国资委官员的解释多少有点勉强,说是央
丁玖著 商务印书馆 2016年10月出版  这是一部美国教育的真实见证。作者1986年留学美国,此后经历研究生教育、攻读博士学位,经历从助教到教授的全过程,其间还切身体会到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在这里,作者的身份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同时还是学生家长。所以,他对美国教育的全过程的体验非常丰富,他的作品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出版物所欠缺的。作者在书中既有故事性很强的回忆,叙述中穿插了大量有趣的细节
在山的那一边,老犹太会堂背后,埋着一件宝藏。  村里人都这么说。  但想要找到宝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村里的犹太人和谐相处,一起去寻找,就能找到。  村里人都这么说。  要是这些犹太人过得平平安安,不嫉妒,不中伤,不吵架,不嚼舌头,不传谣言,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找到宝藏。不然的话,宝藏就会在地里越埋越深。  村里人都这么说。他们开始辩论、反驳和争吵,话越说越多越恶毒,这一切都是因为宝藏。有人说在这
清末最初的试验品是一群小孩子,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留美幼童”,这个试验充分显示出事业草创之际当事者的天真与无畏,大清帝国居然首先选择了一个与其在各个方面都迥然相异的国家派遣留学生。从现在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这些孩子在美国学业有成、生活愉快,可在当时,除了玉成此事的容闳认为孩子们是在健康成长而倍感兴奋外,其他留美学生督监却大多处于倍感焦虑的状态,尤其是1876年上任的吴子澄。  这位视留学为离经叛道之
世界杯使用VAR有争议,有人认为“VAR破坏了比赛的连续性”“VAR判罚不公平”,你怎么看?  正方:VAR会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在比赛正精彩的时候,主裁判突然来个暂停,然后通过视频回放来决定判罚,就像一盆凉水从看得正投入的观众头顶浇下来,太让人扫兴了。国际足联前主席布拉特在任期间坚决拒绝引入视频回放技术,他的理由是“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话糙理不糙。VAR让世界杯几乎成了点球大赛。因为VAR频
自美国政府2011年秋推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周边安全问题有所升温,中美亚太博弈也在加剧。中美舆论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新冷战”的声音。但自去年7月12日所謂“南海仲裁案”终结以来,外界看到的是,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中美互动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在2016年9月4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多项共识。综合来看,所谓中美陷入“新冷战”乃至“必战”的宿命论是迷思。
哲理的故事:  最近,在荷兰乌特勒支的火车站,一个奇特的现象绝对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一处“滑梯”上,滑下的不是三五岁孩童,而是一些身着职业装、夹着公文包的男女,甚至是到此地游玩的外来游客。  这种“滑梯”,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交通设施,名叫移动加速器,它是由一位名叫拉玛娜的女工程师构思设计出来的。  一次,拉玛娜接到临时出差任务。早上8点多,她提着行李到火车站楼梯口时,到处挤满了人。拉玛娜担心自己带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