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情景 优化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课堂中创设多种情景,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创设生活情境的。
  一、发挥媒体优势,适时展示情境
  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素材保证。作为品德教学,讲究的是情境的创造,尤其是品德与生活,与社会综合研究性活动课程,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用武之地提供了绝佳场所。如在教学《做事不拖拉》一文,教学伊始,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寒号鸟做事拖拉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了上来,学生会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如学习《心中的110》一课,让学生想一想、走一走、看一看,真真切切地去体会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为更多掌握丰富的知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二、巧设故事佳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性的的故事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新知的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教师从课题入手,启发性、趣味性、新颖的故事导入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迅速投入到文本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做事不拖拉》
  1、故事引入,了解拖拉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寒号鸟(出示寒号鸟的图片)。我们一边来听一听寒号鸟的故事,一边想一想,这个新朋友我喜欢吗?为什么?(播放《寒号鸟》的动画片)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呀?(揭示板书:做事拖拉)
  故事中的策略新颖奇妙,学生沉浸于故事之中,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总之,成功的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正突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有趣。
  三、创设对话心境,搭建沟通平台
  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更是一种实实在在辅助课堂实践全新的教学行为。新授课堂作为整堂课的中心环节,如果讲课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与趣味性,学生就会没有耐心与兴趣,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不能实现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教学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创设对话情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就可以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内容实际和条件可能,通过不同的对话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具体、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地体悟人生的哲理,受到良好的熏陶。
  表演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上采取表演的艺术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从而达到指导他们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问题的目的。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基本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上好品德课,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确立主题,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课堂中充分发表言论: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激越高昂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澜,让学生兴趣盎然。
  四、营造生活意境,深化实践主题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比如,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危险?然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避免危險;最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到社区去发现危险,想方设法化险为夷。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又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中,“110”数字不会说话,但拟人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110”成为一口警钟,一面镜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只要心中有110,危险就能避免。
  思品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总之,我们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造一种情境、心境、意境,优化教学环境,让思品课充满诗情画意。只有创设多样的情境,单调的思品课才会变得灵动,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熏陶、建构,情感上得到愉悦;思维上得到顿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记叙文一般有四个意义段: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个段叙述事物的一个发展阶段。记叙人称有三种:我、你、他;常用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叙述的顺序:以事情的发展
猜想与假设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教师不得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所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猜想与假设活动包括学生思维活动从具体经验向抽象思维的跨越、对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加工应用、思维活动的冲突与升华等,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猜想,避免学生怎么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口语训练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需要教师花大力气的难点
心理学是作用于一切学科的科学。外语教学史上每一种风行一时的教学法思潮,都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总是受到一些心理学流派的影响。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改善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疑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一、“习得”or“学习”?  英语教学中的习得与学习是目前人们争议较多的问题。习得理论是在乔姆斯基(Chomsky)关于语言内在天赋理论的启发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