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应急保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处在抗疫斗争一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着传递权威声音、回应公众诉求、听取意见建议、发现漏洞问题、稳定社会情绪等重要职责,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实时互动沟通的主要窗口.提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应急保障能力,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课题.2021年7月,江苏南京、扬州两地先后发生局部疫情,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即“12345热线”)经受严峻考验.期间,江苏省通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形成“多援一”远程协作机制,以技术手段在全省范围内调配话务资源实时支援热点城市,初步探索出一条通过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实现既不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又可大幅提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应急响应能力的新路子,相关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涵,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研究和行政文化建设,2021年12月19日,由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行政思想史体系与方法”高峰论坛在燕山大学成功举办.
期刊
在中国治理实践中,领导小组作为一个“多功能性”机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治理事务中,并对地方治理场域的条块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深描Y市“空心房”整治发现,领导小组能够有效促使条块关系从分割走向协同,形成“块”对“条”的注意吸引、统筹协调与监督控制的实践图景.在领导小组发挥高效治理的背后,所蕴含的实践机制包括政治压力传导、职责结构调整与协作风险控制,实现地方政府条块关系的优化.虽然领导小组可以灵活消解常规治理中的结构性困境,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其制度化要素,实现制度化与有效性的有机平衡.
全球抗击甲型H1N1流感、寨卡疫情、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证明,公共危机事件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并不是单一危机,而是具有明显外溢性、扩散性和复杂性特点的跨界性危机,“跨边界传播已经成为现代公共危机的本质特征.”[1]跨界性危机需要依靠整体性逻辑和行动框架进行治理,在公共危机治理模式转型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倒逼我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系统性、基础性问题的契机.应充分利用好当前应急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性治理框架与匹配策略.
期刊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普遍面临着公共决策型、风险识别型和公众认知型的信息不确定性困境.在制度层面,对应存有传染病预警发布、风险识别数据治理方式和传染病信息服务三类政府信息工具.通过检视现行制度,可以发现上述政府信息工具的运用存在着传染病预警发布机制障碍、数据治理方式有违平等保护原则以及传染病信息服务便民不足的问题.从功能性改进的角度出发,应当及早构建快速反应的传染病预警发布制度、确立数据治理方式应用的平等保护原则以及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传染病信息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