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关键词】 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 创设
  
   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 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 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 下面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创设情境的做法.
  
   一、饮水思源,从筑基开始,提出问题,预设情境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有如下应用题:
   例1 一列快车长180 m,时速为72 km, 一列慢车长220 m,时速为48 km,问:
   (1) 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2) 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例1),而是将例1中的题目条件改变,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
   例2 一列火车长180 m,时速为72 km, 一座桥长220 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例1)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 在学生弄清此题后,我进入下一环节.
  
   二、 挖沟引水,从研究、探索开始,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
  
   我要求学生将例2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 m”任意更换为其他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 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 m,时速为72 km, 一山洞长220 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 m,时速为72 km, 另一列火车长220 m, 时速为 a 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a km代替),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 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 m,时速为72 km, 另一列火车长220 m, 时速为 a km, 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 km”的条件, 第一类题与例2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这个过程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
  
  三、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体验情感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地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地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 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 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比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由上面的教学例子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正是情境创设教学功能的体现,下面再具体谈谈我对情境创设教学功能的感悟.
   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仍采用前述“三步曲”模式,其功能主要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前面两个教学实例充分说明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前述两个教学实例中的问题都是所有数学教师熟知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寻找知识的意境,诱导他们自己问自己.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重要”.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反客为主,从作为问题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更有作用,更有意义吗?
其他文献
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改善高速公路拥堵、提高收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不停车收费网络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也为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
免疫是预防动物发生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伊犁地区各养禽场、养禽专业户都对禽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蔓延、流行,但免疫后依
通过对天山北坡中段典型草原围栏内外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多样性指数、根系及土壤种子库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经过2年围栏后,草地植物的盖度、产量有大幅度提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视频应用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了系统设计的视频传输及设备选型,提出了系统集成的功能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数学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结合平时的教研工作,建议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  1. 备《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