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问题发现教学法,很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家们的兴趣,最有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不仅学习从问题开始,人类的每个发展创造或进步,也是从对问题的认识开始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自主探学;讨论问题,小组助学;解决问题,师生展学。现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学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并设计多个有效问题,环环相、由此及彼、步步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从本质上讲,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可见“善教者,必善问”。我认为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问题的质量:问题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难易适中。
  2.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3.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层层深入。
  二、讨论问题,小组助学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各小组选1名同学分析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形成敢于尝试、积极探究的科学习惯。
  【问题1】确定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小组讨论1:药品的实验探究。
  小组展示1: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应物是否产生气泡现象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有速度适中石灰石和浓盐酸有很快且不纯石灰石和稀硫酸有先有后无碳酸钙和稀盐酸有太快续表
  碳酸钠和稀盐酸有太快碳酸钠和稀硫酸有太快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组一致认为:最好选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理由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利于收集。
  小组讨论2: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有哪些缺点?可否用硫酸代替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为什么?
  小组展示2: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因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而不纯。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因为开始时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问题2】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小组讨论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应包括哪些部分?
  小组展示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小组讨论4:我们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发生装置?
  小组展示4: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双氧水制氧气两种装置。
  小组讨论5:如何选择?
  小组展示5:如果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的,选择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的,选择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请看我们组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绘制的表格。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是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氧气固态
  固态和液态加热
  不加热大不易二氧化碳固态和液态不加热大能反应小组讨论6:二氧化碳的制取到底用什么装置呢?
  ABCD
  小组展示6:B和C。
  【问题3】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的探究。
  小组讨论7:在制取气体前你认为还应做什么?
  小组展示7: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小组展示8: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下端水柱的水平面高过锥形瓶中的水平面而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小组助学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见解。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实现互补、共同提高。
  三、解决问题,师生展学
  解决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归宿,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无论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自身感悟到的问题,都要激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探索,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4】怎样利用下列仪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小组展示9:几种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问题5】设计家庭用制取CO2的实验装置。
  小组展示10:
  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只要是新颖独到的想法,就值得鼓励和肯定。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都是思维的成果,也都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也要提倡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责任编辑罗艳)
其他文献
珠峰,我来了!2015年4月10日,我踏上了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飞机,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兴奋。为了这一刻,我准备了两年:攀冰、攀岩、跑步、健身房、上登山课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生活。这次我将要攀登海拔884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海拔8516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并在攀登结束后参加丹增希拉里珠峰马拉松赛,从珠峰大本营跑下去。4月12日,作为中国第一支女子珠峰登山队的一员,我和其他4名队友飞
苏州世乒赛结束的第二天,当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训练馆内一张张乒乓球台被拆走时,中国队总教练刘国梁站在一旁,双手插裤兜,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位长年报道乒乓球的央视记者走过去询问,是否可以帮苏州当地电视台补录一条对世乒赛的总结,刘国梁欣然答应。面对镜头,总教头直言,苏州世乒赛是一届完美的世锦赛,不仅因为中国队的成绩好,还因为在他的倡导下,国球变成世界球的梦似乎越来越清晰。论成绩,实力强大的中国队此番尽管
世锦赛,我们准备好了  新体育:北京田径挑战赛与田径世锦赛是何关系?  王刚:两年前,北京申办田径世锦赛成功,国际田联把挑战赛放在举办城市举行,算作田径世锦赛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团队。北京市体育局也主动申请承办该项赛事,打算将其打造成北京的一个品牌赛事。  新体育:三届挑战赛办下来,为世锦赛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刚:太多了。首先是场地、器材得到了整修与提高。今年翻修后的鸟巢场地已经得到了国际田
第一届亚洲23岁以下排球锦标赛5月分别在缅甸内比都和菲律宾马尼拉落下战幕。中国女排夺冠,男队获得第四名。被冠以国奥队的23岁以下中国青年女排在此项比赛中顺利问鼎,实现了亚洲范围内各年龄段青少年女排赛事的大满贯。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训练部官员冯坤作为领队全程经历了此次比赛。在冯坤看来,中国国奥女排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同年龄组的球队中都是具备自身特点和一定优势的,未来中国排协也会与国际接轨,增
奔赴东莞前,总教练李永波坦言这是中国羽毛球队近20年来冲击苏迪曼杯最艰难的时刻。对于习惯了包揽的乒羽项目来说,如此言论是烟雾弹还是真实流露?有人会拿中国队在决赛中3比0轻松地战胜日本队说事儿,证明这是李永波的“危言耸听”。毕竟,能在一项1989年才创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混合团体赛中,连续第六次、历史上第十次捧起冠军奖杯,这是其他队伍难以企及的成绩。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会发现李永波的话不无道理。奥运会
每年的NBA总决赛是球迷最关注的盛事。两支经过了常规赛82场拼搏,又经过了3轮季后赛争夺最后胜出的球队,将进行约两周的超级对决,最后胜出者捧得奥布莱恩杯。30年来,围绕总决赛赛制如何制定和进行,NBA争论不休,赛程也不断修改完善,力争把最完美的总决赛呈现给球迷。奥布莱恩力主公平NBA季后赛共打4轮:分区首轮、分区半决赛、分区决赛、总决赛,即两个分区冠军争夺总冠军。1983-1984赛季之前,NBA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常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为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我们在推行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三案六环节”的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尝试着引入了三案六环节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以往教学中只看重教学形式,追求教学数量的缺陷,它更看重教学目标的落实,看重师生课堂上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一、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概述三案六环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笔者精心设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过程,由创设的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数学的殿堂,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尝试,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笔者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一些教学体会.一、教学设想本课的知识性内容非常简单,如果单纯从例题出发,就题讲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处理本课中的例2时,我从学生平
一、引言前些天,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二、教学实践与反思恰巧的是,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在备课的时候,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很快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基础概念到应用、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问题.为了让他们能够继续学下去.我给他们设置关卡,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难点.  【例1】如图1,在△ABC中,AB=10,AC=8,BC=6,经过点C且与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P、Q两点,则线段PQ的长度的最小值为多少?  图1第一关:本题所用知识点(学生抢答).  ①两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