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容乐观的现状,探究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所应遵循的思想,并且相应地提出了改革策略,以期达到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的筹码。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面临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高端会计人才,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将从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课题体系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研究,以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来培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会计专业英才,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虽然,通过课程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工作,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改进速度缓慢,使该专业存在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要求相分离,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至于阻碍学生的就业进步空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出现脱节,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未能将人才技能、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所以,在当前理论本位的教学环境下,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过时,且以理论为主。高职会计教育未能做好教育目标定位,继续沿袭传统教学理念,开设的课程多以理论教育为主,教材更新频率低,未能按照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及时更新、合理规划课程内容,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没有为学生提供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有效渠道。
2.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不合理。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来设置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不能满足财务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是关于工业企业,而对于服务业企业的内容则涉及很少,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服务业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方向,如果未能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会使很多学生走上服务行业会计岗位之后,无法快速融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优势,导致学无所用。
3.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人才脱节。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安排了一些类似电算化的专业实践课程,但由于这类课程一般安排在理论课之后,且课时较少,学生未能全面系统的掌握电算化的关键知识,多数学生只是对电算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遇到具体复杂的企业会计问题不能独立分析解决,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深入了解,不具有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而对于企业而言,每天面对着变化复杂的市场竞争,追求的目标是盈利,需要的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只是一个只懂皮毛的学生,所以高职只有能够培养高精尖的专有技术会计人才,才能获得企业的亲睐,这样的学生职业道路才会更宽阔。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化应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才能有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专业课程的设置應有相应的会计职业岗位安排与之对应衔接;要按照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的设置要求来整合、安排课程的阶段化分配,要有针对性地取舍知识和在注重能力形成上的循序渐进。
2.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想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为导向,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需要,突出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1.调整课程教学顺序。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应充分研究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深度,根据内容深浅和内在联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表,分配好教学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惩罚监督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学一门掌握一门,学一门精一门,所学知识能经得起社会大学的检验。
2.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由于会计专业的专业体系庞大,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也要求在国家机关、企业等机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这些都意味着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将在会计行业寸步难行,所以为了让高职学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重视课程体系与资格证书的衔接,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助力。
3.拓宽职业路径,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开拓思路,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机会的提升。例如:争取获得校企合作机会,将社会资源与校园资源有机结合,培养服务于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为这些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士提供一个教育平台,指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增加获取社会技能的途径,使其更快的步入社会。其次,应该筛选行业优秀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
4.重视拓展学生素质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目标定位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需要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资格、职业素养等。高职院校在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利用学生的休闲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社团,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既能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又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还可以及时向学生宣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信息,为学生考试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并将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与学分挂钩,促进学生获取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比赛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完善学生的职业人格。
5.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驻点,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园内体验企业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体验不同会计专业岗位员工的职责,系统的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其次,还可以利用暑期、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既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铺垫,也可以为企业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发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建立特色高职院校,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李文兰,卢进强,陈瑞生.同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倪清翠.关于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3]艾修俊.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职业教育,2000,(5).
[4]李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作者简介:李丹(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昌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6579);项目名称: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面临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高端会计人才,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将从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课题体系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研究,以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来培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会计专业英才,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虽然,通过课程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工作,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改进速度缓慢,使该专业存在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要求相分离,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至于阻碍学生的就业进步空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出现脱节,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未能将人才技能、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所以,在当前理论本位的教学环境下,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过时,且以理论为主。高职会计教育未能做好教育目标定位,继续沿袭传统教学理念,开设的课程多以理论教育为主,教材更新频率低,未能按照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及时更新、合理规划课程内容,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没有为学生提供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有效渠道。
2.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不合理。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来设置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不能满足财务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是关于工业企业,而对于服务业企业的内容则涉及很少,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服务业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方向,如果未能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会使很多学生走上服务行业会计岗位之后,无法快速融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优势,导致学无所用。
3.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人才脱节。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安排了一些类似电算化的专业实践课程,但由于这类课程一般安排在理论课之后,且课时较少,学生未能全面系统的掌握电算化的关键知识,多数学生只是对电算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遇到具体复杂的企业会计问题不能独立分析解决,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深入了解,不具有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而对于企业而言,每天面对着变化复杂的市场竞争,追求的目标是盈利,需要的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只是一个只懂皮毛的学生,所以高职只有能够培养高精尖的专有技术会计人才,才能获得企业的亲睐,这样的学生职业道路才会更宽阔。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化应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才能有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专业课程的设置應有相应的会计职业岗位安排与之对应衔接;要按照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的设置要求来整合、安排课程的阶段化分配,要有针对性地取舍知识和在注重能力形成上的循序渐进。
2.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想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为导向,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需要,突出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1.调整课程教学顺序。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应充分研究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深度,根据内容深浅和内在联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表,分配好教学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惩罚监督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学一门掌握一门,学一门精一门,所学知识能经得起社会大学的检验。
2.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由于会计专业的专业体系庞大,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也要求在国家机关、企业等机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这些都意味着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将在会计行业寸步难行,所以为了让高职学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重视课程体系与资格证书的衔接,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助力。
3.拓宽职业路径,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开拓思路,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机会的提升。例如:争取获得校企合作机会,将社会资源与校园资源有机结合,培养服务于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为这些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士提供一个教育平台,指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增加获取社会技能的途径,使其更快的步入社会。其次,应该筛选行业优秀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
4.重视拓展学生素质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目标定位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需要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资格、职业素养等。高职院校在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利用学生的休闲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社团,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既能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又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还可以及时向学生宣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信息,为学生考试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并将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与学分挂钩,促进学生获取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比赛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完善学生的职业人格。
5.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驻点,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园内体验企业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体验不同会计专业岗位员工的职责,系统的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其次,还可以利用暑期、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既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铺垫,也可以为企业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发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建立特色高职院校,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李文兰,卢进强,陈瑞生.同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倪清翠.关于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3]艾修俊.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职业教育,2000,(5).
[4]李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作者简介:李丹(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昌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6579);项目名称: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