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调查结果从生理和心理机制分析了沙滩排球项目运动员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并主要从赛前心理准备和适应性训练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一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沙滩排球 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 赛前心理准备 适应性训练
当今赛场对阵双方大多实力相当,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任何比赛的开场(局)(本文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第一场或第一局)都关系到比赛主动权的掌握问题,即使是竞技实力有一定的差距,也关系到运动员(队)的作战气势问题。开场(局)的好坏,实际上是对双方比赛准备的检验,也是对赛前制定的关于本场(局)比赛谋略与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可行的检验。有一个良好的开场(局)不仅能增强运动员(队)的信心,而且也能对对手造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其耗用更多的精力或者一时失去方寸或参赛节奏紊乱。在多场(局)赛制比赛中,由于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运动员(队)经常出现在开场(局)比赛中受到对手“先发制人”,技战术水平发挥受到抑制,打得不顺,败下阵来,我们称其为“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沙滩排球项目由于其相较于室内排球特殊的比赛性质,比赛中开场(局)比赛技术水平发挥欠佳的现象具有普遍意义,该现象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该现象的存在和发生很大程度影响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的发挥。
一、沙排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调查结果统计
通过对国家队及十几个重点省市沙排队伍参加国内外较大型比赛的情况统计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沙排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都发生过开场(局)比赛抑制现象,在每个运动员身上发生的程度、条件、原因、对比赛影响程度、对后来比赛心理影响等不同,而且解决问题的效果、方法也有所差异。 在不同性质比赛情况下都有部分运动员开场(局)比赛发挥较差;因比赛性质不同,25%-39%运动员对开场(局)比赛发挥情况给予较差自我评价,平均值为32.4%,与教练员总体印象较为一致。教练员对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发生概率估计是:几乎每个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都发生过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在每次比赛的开场(局)比赛中大概1/3运动员发挥不出竞技水平。一般性全国和国际比赛的开场(局)比赛发挥情况较好,而在全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中则发挥较差,这与这两类比赛压力更高有关,比赛发挥情况与压力大小关系较大,呈现出压力越大,开场(局)比赛发挥越差的趋势。
二、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发生机制与原因分析
造成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运动员自身内部原因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要的心理机制因素。首先,第一场(局)比赛直接关系到整个比赛成绩,在运动员心目中极其重要,运动员容易背上沉重心理包袱,赛前想赢怕输,对比赛结果想得很多,思想负担过重造成运动员比赛中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和技战术操作,反而无法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其次,对对手技术或战术心中没底,不敢贸然进攻或果断大胆使用技术,往往保守的战术思想控制了整个比赛;再次,莫名担心、潜在恐惧等不良心态影响运动员场上行为,限制其思维能力,造成心理紧张度相对较高,同时导致生理紧张度提高,形成额外心理与生理能量消耗,制约了技战术应用合理性、流畅性。
2.主要的生理机制因素。赛前训赛脱节导致运动员生物节律适应不当。运动员由于心理压力加大无法进入正常身心放松性状态,造成大赛开场比赛前2小时的生理状态与平时训练过程中习惯的训练前2小时的生理状态有很大差异,这种训赛差异导致运动员从生物性节律上无法适应大赛时间节奏安排,到比赛时生理状态难以调整到最佳。神经生理学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一切活动按其方式来说都是反射,大脑皮层对环境改变的定向反射会降低对比赛任务的应变反应能力;另外还有对自然时差(国际比赛)从神经到内分泌系统的不完全性适应会影响首场比赛最佳竞技状态形成。此外在多场比赛的过程中首场比赛的自然作用相当于后续比赛的准备性比赛、调动性比赛,比赛状态的高峰往往在后续比赛过程中出现。
三、解决沙排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的策略
主要从赛前心理准备和适应性训练两个方面帮助运动员在第一场(局)比赛中以最佳竞技状态迎战。
1.比赛方案的制定。认真、细致地撰写比赛方案,这其中包括赛前行为程序和比赛问题对策库。比赛前把运动员各种活动安排得合理、丰富、充足,有利于稳定情绪,增加运动员集中注意能力,同时节省生理和心理能量。比赛方案还包含对各种可能发生情况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使运动员确信自己为比赛做了充分准备,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
2.结合身体准备活动加强心理动员。在运动员赛前身体准备活动和技战术练习时采用不同动作活动调节法进行心理动员。通过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动作练习进行心理动员。当情绪过分紧张时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练习可以降低情绪兴奋性,消除紧张状态;当情绪低沉时采用一些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提高情绪的奋水平。使用活动调节时应当注意活动量适当,以免造成体力过分消耗。安排赛前身体准备活动要结合运动员个体特点使之起到身体与心理双重调动作用。
3.临赛前的心理准备活动。身体准备活动过程后还应强调赛前心理准备,即调节运动员心“气”,有助于赛前准备活动效果更好,可以采用4个步骤:第一步,运动员在赛前身体和技战术准备活动练习结束后,简短地表象演练自己正在完成比赛任务,特別需要体验自己高水平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肌肉感觉;第二步;运动员完成表象演练后应将精力集中于体验高水平发挥后的积极情感,即赢得比赛后的“兴奋”。这种体验不仅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升运动员的心气;第三步,接下来运动员检查自己的比赛服是否合适比赛等一切与完成比赛任务有关的事情上。这有助于运动员集中精力于当前比赛;第四步,运动员完成检查以后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与完成比赛任务有关的事情上。有两种简单有效的帮助运动员注意集中的方法。一是采用自我暗示方法,比如默念自己的得意技和比赛提示要点,二是通过凝视某一点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上场前先做一些腹式深呼吸,同时大脑感觉自己身体重心的位置并合适调整,当感觉自己身体已经处于平衡状态时再上场比赛,注意力便能够极度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以上4个步骤只是一些原则性意见,运动员可根据自己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
4.转变思维并关注比赛过程。第一场(局)比赛前运动员不由自主会对比赛结果想得很多,对比赛结果产生各种想法是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担心它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和心理负担,导致不能发挥应有水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持认可态度,每位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第一场(局)比赛前都会考虑比赛结果,因此运动员这样也是正常的。这样的态度可以缓解紧张心情,不将想赢怕输作为一个自己的专利;第二分析想赢怕输的危害。想赢怕输是一个矛盾心理,不利于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需要消除这种矛盾心理;第三理解过程与结果的辨证关系。运动员应该认识到比赛结果并不完全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围之内,有能力控制的只有自己。关注过程,结果自然发生。因此运动员应当在赛前和赛中把注意和思维指向于如何更好地完成技术、战术,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第四明确比赛过程的技、战术关键性指标。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真正关注比赛过程,并对这些可以控制的指标坚定必胜信心。赛前运动员应与教练员一起通过技术水平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操作目标和指标,并使之成为自己心服口服的内在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定势。
5.根据比赛发展情况适时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比赛中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让运动员更大地发挥心理能量。例如处于不利局面时要鼓励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做好”;失误了,“没关系,再来”;处于有利局面时要鼓励自己“再接再厉”、“别松劲”;得了一分,“就这么打”;比分咬得很紧时,“要顶住”;胜负紧要关头时,“要沉着、冷静,不手软”;对于观众喧闹,“他们在为我加油”;对于裁判误判,“无所谓,有的是机会”;出现心理不稳定时,“镇静、放松”、“现在情况很正常”、“我感觉很好”;疲劳至极时,“咬咬牙,拼到底”。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运动员都要以积极的、肯定的自我暗示来鼓励自己。
关键词:沙滩排球 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 赛前心理准备 适应性训练
当今赛场对阵双方大多实力相当,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任何比赛的开场(局)(本文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第一场或第一局)都关系到比赛主动权的掌握问题,即使是竞技实力有一定的差距,也关系到运动员(队)的作战气势问题。开场(局)的好坏,实际上是对双方比赛准备的检验,也是对赛前制定的关于本场(局)比赛谋略与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可行的检验。有一个良好的开场(局)不仅能增强运动员(队)的信心,而且也能对对手造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其耗用更多的精力或者一时失去方寸或参赛节奏紊乱。在多场(局)赛制比赛中,由于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运动员(队)经常出现在开场(局)比赛中受到对手“先发制人”,技战术水平发挥受到抑制,打得不顺,败下阵来,我们称其为“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沙滩排球项目由于其相较于室内排球特殊的比赛性质,比赛中开场(局)比赛技术水平发挥欠佳的现象具有普遍意义,该现象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该现象的存在和发生很大程度影响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的发挥。
一、沙排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调查结果统计
通过对国家队及十几个重点省市沙排队伍参加国内外较大型比赛的情况统计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沙排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都发生过开场(局)比赛抑制现象,在每个运动员身上发生的程度、条件、原因、对比赛影响程度、对后来比赛心理影响等不同,而且解决问题的效果、方法也有所差异。 在不同性质比赛情况下都有部分运动员开场(局)比赛发挥较差;因比赛性质不同,25%-39%运动员对开场(局)比赛发挥情况给予较差自我评价,平均值为32.4%,与教练员总体印象较为一致。教练员对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发生概率估计是:几乎每个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都发生过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在每次比赛的开场(局)比赛中大概1/3运动员发挥不出竞技水平。一般性全国和国际比赛的开场(局)比赛发挥情况较好,而在全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中则发挥较差,这与这两类比赛压力更高有关,比赛发挥情况与压力大小关系较大,呈现出压力越大,开场(局)比赛发挥越差的趋势。
二、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发生机制与原因分析
造成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运动员自身内部原因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要的心理机制因素。首先,第一场(局)比赛直接关系到整个比赛成绩,在运动员心目中极其重要,运动员容易背上沉重心理包袱,赛前想赢怕输,对比赛结果想得很多,思想负担过重造成运动员比赛中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和技战术操作,反而无法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其次,对对手技术或战术心中没底,不敢贸然进攻或果断大胆使用技术,往往保守的战术思想控制了整个比赛;再次,莫名担心、潜在恐惧等不良心态影响运动员场上行为,限制其思维能力,造成心理紧张度相对较高,同时导致生理紧张度提高,形成额外心理与生理能量消耗,制约了技战术应用合理性、流畅性。
2.主要的生理机制因素。赛前训赛脱节导致运动员生物节律适应不当。运动员由于心理压力加大无法进入正常身心放松性状态,造成大赛开场比赛前2小时的生理状态与平时训练过程中习惯的训练前2小时的生理状态有很大差异,这种训赛差异导致运动员从生物性节律上无法适应大赛时间节奏安排,到比赛时生理状态难以调整到最佳。神经生理学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一切活动按其方式来说都是反射,大脑皮层对环境改变的定向反射会降低对比赛任务的应变反应能力;另外还有对自然时差(国际比赛)从神经到内分泌系统的不完全性适应会影响首场比赛最佳竞技状态形成。此外在多场比赛的过程中首场比赛的自然作用相当于后续比赛的准备性比赛、调动性比赛,比赛状态的高峰往往在后续比赛过程中出现。
三、解决沙排开场(局)比赛受抑制现象的策略
主要从赛前心理准备和适应性训练两个方面帮助运动员在第一场(局)比赛中以最佳竞技状态迎战。
1.比赛方案的制定。认真、细致地撰写比赛方案,这其中包括赛前行为程序和比赛问题对策库。比赛前把运动员各种活动安排得合理、丰富、充足,有利于稳定情绪,增加运动员集中注意能力,同时节省生理和心理能量。比赛方案还包含对各种可能发生情况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使运动员确信自己为比赛做了充分准备,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
2.结合身体准备活动加强心理动员。在运动员赛前身体准备活动和技战术练习时采用不同动作活动调节法进行心理动员。通过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动作练习进行心理动员。当情绪过分紧张时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练习可以降低情绪兴奋性,消除紧张状态;当情绪低沉时采用一些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提高情绪的奋水平。使用活动调节时应当注意活动量适当,以免造成体力过分消耗。安排赛前身体准备活动要结合运动员个体特点使之起到身体与心理双重调动作用。
3.临赛前的心理准备活动。身体准备活动过程后还应强调赛前心理准备,即调节运动员心“气”,有助于赛前准备活动效果更好,可以采用4个步骤:第一步,运动员在赛前身体和技战术准备活动练习结束后,简短地表象演练自己正在完成比赛任务,特別需要体验自己高水平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肌肉感觉;第二步;运动员完成表象演练后应将精力集中于体验高水平发挥后的积极情感,即赢得比赛后的“兴奋”。这种体验不仅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升运动员的心气;第三步,接下来运动员检查自己的比赛服是否合适比赛等一切与完成比赛任务有关的事情上。这有助于运动员集中精力于当前比赛;第四步,运动员完成检查以后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与完成比赛任务有关的事情上。有两种简单有效的帮助运动员注意集中的方法。一是采用自我暗示方法,比如默念自己的得意技和比赛提示要点,二是通过凝视某一点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上场前先做一些腹式深呼吸,同时大脑感觉自己身体重心的位置并合适调整,当感觉自己身体已经处于平衡状态时再上场比赛,注意力便能够极度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以上4个步骤只是一些原则性意见,运动员可根据自己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
4.转变思维并关注比赛过程。第一场(局)比赛前运动员不由自主会对比赛结果想得很多,对比赛结果产生各种想法是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担心它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和心理负担,导致不能发挥应有水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持认可态度,每位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第一场(局)比赛前都会考虑比赛结果,因此运动员这样也是正常的。这样的态度可以缓解紧张心情,不将想赢怕输作为一个自己的专利;第二分析想赢怕输的危害。想赢怕输是一个矛盾心理,不利于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比赛任务,需要消除这种矛盾心理;第三理解过程与结果的辨证关系。运动员应该认识到比赛结果并不完全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围之内,有能力控制的只有自己。关注过程,结果自然发生。因此运动员应当在赛前和赛中把注意和思维指向于如何更好地完成技术、战术,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第四明确比赛过程的技、战术关键性指标。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真正关注比赛过程,并对这些可以控制的指标坚定必胜信心。赛前运动员应与教练员一起通过技术水平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操作目标和指标,并使之成为自己心服口服的内在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定势。
5.根据比赛发展情况适时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比赛中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让运动员更大地发挥心理能量。例如处于不利局面时要鼓励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做好”;失误了,“没关系,再来”;处于有利局面时要鼓励自己“再接再厉”、“别松劲”;得了一分,“就这么打”;比分咬得很紧时,“要顶住”;胜负紧要关头时,“要沉着、冷静,不手软”;对于观众喧闹,“他们在为我加油”;对于裁判误判,“无所谓,有的是机会”;出现心理不稳定时,“镇静、放松”、“现在情况很正常”、“我感觉很好”;疲劳至极时,“咬咬牙,拼到底”。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运动员都要以积极的、肯定的自我暗示来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