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彩虹 日新月异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紧抓“一个机遇”,充分利用“四大优势”,即农业发展的得天独厚基础优势、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平台承载优势、中心城区不断扩容的体量优势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
  一、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六大产业
  近年来,科尔沁区坚持以工业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托工业园区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的战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工业集群化程度大幅提高,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工业结构更加优化。通过实施“双百亿工程”,形成了支撑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玉米生物科技、原铝及铝后加工、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业、硅砂及新能源、现代及蒙医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12455169”工程。即:打造个1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现2000亿产值,上缴40亿税金,安置5万人就业,培养5个百亿企业,培育10个上市公司,完善配套6大产业,建成9大基地。
  (一)工业经济不断做大,重点项目硕果累累
  2012年,科尔沁区突出以非资源产业项目为重点,新建项目39个,其中超10亿元的3个、超亿元的17个,梅花生物谷氨酰胺及小品种氨基酸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
  其中:霍煤碳素公司年产12万吨碳素和10万吨石油焦粉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亿元。金锣食品日产1000吨清真制品项目总投资10亿元,引进2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真制品生产线,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年出栏5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2013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0.9亿元、安置就业1000人。甘肃亚盛滴灌管(带)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安置就业1000余人,实现节水总量4.5亿立方米。河北迎新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总产量2100万重量箱,实现年产值35亿元,利税3.8亿元,安排就业1200余人。蒙古王实业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库房现已投入使用,酿酒车间2013年10月投产。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如期竣工投产,将为科尔沁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为循环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科尔沁工业园区南区90%的工业废水和10%的生活污水,其中,工业废水主要包括以梅花生物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随着国家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环保事业的重视,该污水处理工程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是科尔沁区水质环境改善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1.6亿元,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已连续近4年保持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处理污水主要出水指标已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COD在50mg/L以下,BOD在10mg/L以下),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二期污水扩建工程位于一期工程北部,扩建工程占地约72亩,总设计能力为日处理5万吨,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3.24公里。同时,增设增加部分中水回用附属设施以及9公里中水管网。出水水质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放。该工程总预算共计1.2亿元,预计2013年11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将有效减少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西辽河流域水体污染,对促进科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
  在进一步强化现有政治、经济、金融、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信息等各项中心城市功能的基础上,科尔沁区重点开发“两种资源”,加强非资源型产业的主导地位,全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集中建设“一个中心”,将科尔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不断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五个功能”
  1.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利用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体系,巩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发展大物流。
  2.提升产业带动功能。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打造自治区功能最全、产业最优、实力最强、环境最美的工业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提升要素集聚功能。推进物流、金融、会展、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
  4.提升服务、管理和创新功能。发挥科尔沁区优势,加快民生服务大楼、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5.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城中村改造启动红星、建国、铁南和五家子4个片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现已投资11.47亿元,征收土地2809亩。棚户区改造现已投资27亿元,完成征收1.550户、45万平方米。民航路两侧改造工程完成征收350户、16.8万平方米。明仁大街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亿元,对60栋楼进行整体外立面装修。对主城区9条街路进行改造,路面进行拓宽。为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投资5000万元,对涉及11个街道、70多个社区的113条巷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总长度2万延长米,总面积8.5万平方米。打造全城绿色氛围,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一环、两带、四纵、六横、十七园、五百景点”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2%。2012年,共栽植国槐1350株,建设街角绿地27处,游园5个,平整绿地近4.2万平方米,栽植乔木4665株,灌木54578株。
  (二)加快城乡规划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1.高起点定位,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坚持主城区“南扩、东移”战略,突出铁南、红星、建国3个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将城区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非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如木里图镇、大林镇要依靠工业资源发展;育新镇、莫力庙苏木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钱家店镇、余粮堡镇就要依靠商贸流通资源发展。
  2.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极,更应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融入城区园区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目前,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7家。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240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6.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30个,会员1.8万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首先,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做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依托当地资源,负责抓落实。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全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为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梅花味精、金锣集团、蒙古王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第三,大力抓好特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节水高产田、设施农业、沙地葡萄、食用菌、黄牛和生猪养殖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高质量完成80万亩节水高产田、3万亩设施农业、2万亩沙地葡萄、2800万棒食用菌任务目标。
  3.强化保障,统筹推进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今年,累计争取支农惠农资金39.5亿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二是加强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保障,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向城市集聚。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要逐步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在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其到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范围。2012年,全区累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7.3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1.4亿元。四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完善城乡一体化督查考核体系,使发展目标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4.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科区城镇化率现已达到 62.2 %,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6%。重点扶持已经形成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城镇优先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交通节点型、旅游度假型、加工制造型、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等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切实把科尔沁区打造成为上承中心城市,下带广大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平台。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是中心城市的物质载体,也是限制中心城市要素聚集最常见的瓶颈之一。撤盟设市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明显的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也渐趋形成,水、电、通讯等网络都得到较大改善,但按照百万人口中心城市拉大城市框架总体要求,老城区明显滞后的状态,重建设轻管理,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配套等情况均制约着城市的综合发展。
  (一)中心城市要凸显时代品位
  1.要加大城市规划力度,中心城区框架的扩张,铁南片区,东出口的城市道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速度。
  2.要改善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小街小巷改造、弃管住宅楼、生活垃圾转运站等建设和管理。
  3.要加强城市规划。通过功能区设置和强化建国、红星街道、木里图镇组群式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中心城市的结构不合理,城市聚集功能弱化的局面,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突出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4.要把城市管理责、权、利下放基层,突出块块管理原则,做好条块结合,形成城市管理的网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和体制,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努力打造秩序井然、运转高效的中心城市。
  5.要结合街道和建筑风格,精心作好亮化规划和景观设计。重点抓好主要街道、商业区和沿辽河公园亮化工程,全力打造精品夜色景观,不断增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要打造孝庄故里和科尔沁文化要素,塑造高品位的城市形象,要继续抓好城市文明的创建活动。
  (二)基础保障,破除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1.加快道路建设。科区现有县级公路4条,里程12796公里;乡村公路(油路)53条,里程550.22公里;村道(砂石路)116条,里程685.28公里。2012年,积极完成公路的养护、建设通村公路986公里,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工程,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使人流、物流畅通,增强支撑农民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2.加快水利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农业开发政策,做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人畜饮水解困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80%,安全饮水率达到90%。
  3.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2012年,农村电网覆盖面积达到140万亩,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4.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建设好国家商品粮基地,2012年,全区今年总播面积23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6亿斤。重点打造节水高产高效粮食示范田、设施农业、沙地葡萄、食用菌、生猪、肉牛等富民产业。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以上。
  5.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生态建设,推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1.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三北”防护林、农田林网建设。2012年,完成人工造林13.7 万亩,封育5 万亩,绿化新农村7个,森林覆被率达到16.9%。退耕还林还草、舍饲圈养、植树造林,编织围沙挡风的绿色屏障,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变沙地为宝地。以开展沙地葡萄为总抓手,创建了9万亩沙地葡萄园的建设、沙地西瓜、沙地花生等经济作物齐头并进,提高了农业经济的贡献率。
  2.完善水资源管理,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区域、行业用水定量控制和定额管理。2012年,节水灌溉工程达到12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达到80万亩,加强了辽河水资源的保护。
  3.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科尔沁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逐年呈下降的趋势。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06 吨,COD排放量减少495 吨 ,氮氧化物减排量73吨,完成氨氮减排量64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34天。建设项目环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执行率达到100%。
  4.促进农村节能减排。目前,农村沼气总数达到16350 户,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减少废弃物,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赢”目的。有部分农户用上节煤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
  四、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连续多年实施兑现了“民生工程”。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一个岗位不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2012年,科尔沁区创建就业基地1个、创业园区4个、孵化基地2个,吸纳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500余家、安置就业4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4%。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18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93835人。
  (二)教育是民生之基
  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起学、上好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目前,全区学前一年级受教育率达到85%、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5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6%、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5.8%。教育体育事业跨入自治区优秀教育旗县行列;累计投入资金8.7亿元,加强校安工程建设,规划改造学校56所,全部改造面积将达52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已建成标准化公办农村幼儿园10所。
  (三)医疗是民生之需
  以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提高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参合率达到96.7%,核销住院医药费用3026.62万元;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院重点打造“六大专科”品牌,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成为集妇女儿童保健、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医院,在相应领域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中医院投资7500万元、2.7万平方米的病房综合楼正在施工建设,努力创建三级乙等现代化中医院;区域内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9.96%人,每万人拥有床位19.43%张,比2003年增加了18%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1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19个,标准村级卫生室达到626个。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五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6万人;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了城镇非从业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年人均收入的20%以上,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年递增200-3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五)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科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莫力庙蒙古族、鲜光朝鲜族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形成了少儿版画艺术节、科尔沁风筝节等节庆文化品牌;2012年,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街道文化站、镇苏木文化广场、村(社区)文化室达到279个。投入380万元,建设草原书屋71个,放映电影4900场。
  (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实施了在城区各街道全面推广了GIS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在农村全面实行“532”民主决策机制,各镇苏木均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七)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融合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作者系通辽市科尔沁区区长助理)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等5个盟市进行首轮巡视,共发现被巡视地区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28条相关意见、执行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38个,发现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376件。  ——新华网  发现问题及时遏制,既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对当事人负责。
期刊
作为畜牧大区,内蒙古在畜牧业和畜产品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日前正式启动的内蒙古物联网追溯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旨在以内蒙古的地方标准和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模式,为制定物联网技术畜牧业和畜产品行业标准体系和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内蒙古晨报  这才是畜牧业强区应有的水准!
期刊
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现实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途径,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发展条件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法。对于转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根本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思维调整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传统畜牧业仍然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主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越来越频繁。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跨国经营,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1984年到2009年,商业银行共发生了28起海外并购案,涉及的金额约200亿美元。其中尤以工商银行在并购案例中独占鳌头。从2000年到2012年,工商银行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印尼Halim银行、澳门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
期刊
一、引言  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消费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决定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推进消费来增进国民经济增长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战略。因此,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是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选择。  国内学者张邦科(2012)、朱琛(2012)、杭斌、闫新华(2013)等基于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解释或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十项有力措施: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二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三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四要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五要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六要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七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八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九要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十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期刊
一、商旅融合的基础  商业和旅游业同属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两者本身就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商业涵盖了住宿餐饮业,这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旅游业离不开商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商品流通、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两个产业的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  随着传统旅游购物模式的改变,未来以游客自主式的购物需求将给商旅融合带来极佳的机遇。自2013年10月1日起,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团或者跟旅
期刊
一、红色旅游发展背景介绍  (一)全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也开始发展旅游业。这个阶段也被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
期刊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转型的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摆脱单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使城市功能从不完善向强化和多元化转型。乌海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开采,已经进入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城市发展乏力、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阶段。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因其低消耗、污染少往往成为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投入产出率高、关联带动性强、就
期刊
三季度,国内外经济运行出现好转迹象,我区部分经济指标呈小幅回调态势,但受自身发展动力减弱以及市场环境制约、投资后劲不足、消费无热点支撑等因素影响,经济上升动力仍然较弱,整体未脱离低速增长态势,短期内快速回升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在9%左右,全年运行呈稳中偏弱态势。  一、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本文选取工业生产先行指数、投资建设秩序指数、消费互动关系指数和政府企业个人收益联动关系指数对全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