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面临更多的选择,选择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与开发,本文主要对职业生涯设计概述、职业生涯误区、职业生涯开发步骤、职业环境分析、等进行概述。进行终身学习,有利于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 核心竞争力 终身学习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生涯规划简单的说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使自己能适得其所。生涯规划分知己、知彼、解己、抉择与行动四步骤。
(一)知己
生涯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自己,它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生涯信念与追求等的了解。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他人的反馈,以及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来了解自己。
(二)知彼
在了解自己以后,还必须人道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彼可以分为“信息积累”和“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两部分。
(三)解己
充分了解自己和认识外在的环境之后,就要进入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解己,所谓的解己就是通过知己和知彼的分析,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功能,找出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逐步解决问题。
(四)抉择与行动
知己、知彼、解己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行动,为自己的生涯寻找适当的定位。做出合理的判断与抉择。
1.2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什么——职业生涯认识误区
职业生涯规不是一种技术性设计,而是基于思想、责任和理想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人生探索艺术。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掌握命运的法宝,而是立足现在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规划职业生规划不是“未来的决策”而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可以化解或消除风险,而是了解所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在此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设计行之有效,就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定和修订。应该不断地调整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
1.3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步骤
职业生涯设计主要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环境分析。
二、“自我评估”理论与方法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的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导读水平、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2.1自我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自我的本性和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具有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社会中,当被问及你是谁时,往往倾向于回答名字和所从事的工作,个人身份的界定以私有财产和个人成就为基础。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回答都是所属地区和家族。身份以群体遵从和集体成就为基础。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人有一个从“自我知觉”到“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从“存在自我”或“主体自我”到“类型自我”或“客体自我”的转化过程。
(三)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人为的内在动力系统。
2.2心理测量方法
(一)个性测量
所谓个性测量:是指对个体所具有稳定性心理特征,如品质、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的测量。
卡特尔16种人格特征测量问卷量表
DISC个性测量问卷量表
(二)职业适应性测量
职业适应性测量主要从个人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方面考察其是否适应从事某种职业。
罗夏墨迹测验 主观统觉测验
(三)能力测量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能力有类型的差异和水平的差异,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要求匹配的能力。
一般智能测验 能力倾向性测验
三、职业环境因素分析
3.1社会分析
社会在进步,在变革,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式、了解社会职业状况、调查就业市场信息供给分析、调查就业市场信息需求分析、总供给分析、流动分析、把握政府就、业政策。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步伐。
3.2组织分析
现代组织越来越强调组织文化的建设,对员工的适应生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应你将置身的组织的各方面做详细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3.3人际关系分析
人际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于那些人打交道,其中那些人将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会遇见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相处、对待等等。
3.4确定职业战略目标
制定职业生涯战略规划的核心工作是确定职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职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大致思路是“三环定位法”,即基于个人职业基本志向,分析自己职业的优势和劣势,兼顾社会职业需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来确定自己的职业锚。
“职业锚”理论
在目标设定阶段,“职业锚”理论作为指导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经典理論,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职业锚”是指“自省的才干、动机和价值观的模式”,具体说是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对自我加以认识,发展出更加清晰的全面职业自我观。 斯隆管理学院的施恩教授总结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技术职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自主独立性。
个人职业的志向的确定可以借助著名的“SWOT”模型。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兼顾社业需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利用期望理论模型,来进行职业选择和定位思路。
职业选择正确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和失败。
四、职业生涯开发与人的生命周期——舒伯的生涯发展观
职业生涯阶段所划分的实际上就是我们作为个体在职业成长方面的生命周期,所以,心理学对于生命周期的研究是职业生涯开分就行职业生涯开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
4.1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
所谓生命广度,是指跨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舒伯将之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一)成长阶段(出生~1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有家庭、学校中重要任务的认同,发展处自我概念,此阶段个体透过经验了解周围世界,尤其是工作世界,并以此作为探索选择的依据。
成长阶段还可以分出三个比较严重的时期:
(1)幻想期(4~10岁):需求占决定性因素,角色扮演在这个阶段很重要。
(2)兴趣期(11~12):喜欢是明确报复和所从事活动的主要原因。
(3)能力期(13~14):能力占的比重比较大,但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二)探索阶段(15~24)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反思、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
这一阶段也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1)试探期(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登场时,做试探性的选择。
(2)过渡期(18~21岁):会考虑现实的情况,并试图将自我概念实施。
(3)初步尝试期(22~24岁):已经确定了一个似乎比较合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
(三)建立阶段(25~4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如果觉得自己的决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这一阶段的两个重要时期是:
(1)尝试期(25~30岁):原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2)稳定期(31~44岁):当职业的型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稳的位子。
(四)维持阶段(45~6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守住眼下的工作,继续将它做好,并为退休做计划。
(五)衰退阶段(65岁~死亡)
由于这是人生阶段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工作活动也将改变,所以主要任务是发展出新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所以我们要因人而异,避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职业危机。
总之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有持续的竞争力,这使得自我学习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终身学习是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开发包括,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开发、人际交往能力开发和领导力开发四个层面,是未来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2] 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2006.
[3] U型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09.
[4] 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大商业评论,2008,03:40-47.
作者簡介:王爽(1985.7),女,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 核心竞争力 终身学习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生涯规划简单的说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使自己能适得其所。生涯规划分知己、知彼、解己、抉择与行动四步骤。
(一)知己
生涯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自己,它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生涯信念与追求等的了解。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他人的反馈,以及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来了解自己。
(二)知彼
在了解自己以后,还必须人道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彼可以分为“信息积累”和“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两部分。
(三)解己
充分了解自己和认识外在的环境之后,就要进入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解己,所谓的解己就是通过知己和知彼的分析,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功能,找出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逐步解决问题。
(四)抉择与行动
知己、知彼、解己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行动,为自己的生涯寻找适当的定位。做出合理的判断与抉择。
1.2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什么——职业生涯认识误区
职业生涯规不是一种技术性设计,而是基于思想、责任和理想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人生探索艺术。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掌握命运的法宝,而是立足现在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规划职业生规划不是“未来的决策”而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可以化解或消除风险,而是了解所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在此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设计行之有效,就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定和修订。应该不断地调整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
1.3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步骤
职业生涯设计主要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环境分析。
二、“自我评估”理论与方法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的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导读水平、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2.1自我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自我的本性和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具有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社会中,当被问及你是谁时,往往倾向于回答名字和所从事的工作,个人身份的界定以私有财产和个人成就为基础。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回答都是所属地区和家族。身份以群体遵从和集体成就为基础。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人有一个从“自我知觉”到“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从“存在自我”或“主体自我”到“类型自我”或“客体自我”的转化过程。
(三)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人为的内在动力系统。
2.2心理测量方法
(一)个性测量
所谓个性测量:是指对个体所具有稳定性心理特征,如品质、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的测量。
卡特尔16种人格特征测量问卷量表
DISC个性测量问卷量表
(二)职业适应性测量
职业适应性测量主要从个人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方面考察其是否适应从事某种职业。
罗夏墨迹测验 主观统觉测验
(三)能力测量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能力有类型的差异和水平的差异,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要求匹配的能力。
一般智能测验 能力倾向性测验
三、职业环境因素分析
3.1社会分析
社会在进步,在变革,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式、了解社会职业状况、调查就业市场信息供给分析、调查就业市场信息需求分析、总供给分析、流动分析、把握政府就、业政策。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步伐。
3.2组织分析
现代组织越来越强调组织文化的建设,对员工的适应生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应你将置身的组织的各方面做详细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3.3人际关系分析
人际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于那些人打交道,其中那些人将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会遇见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相处、对待等等。
3.4确定职业战略目标
制定职业生涯战略规划的核心工作是确定职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职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大致思路是“三环定位法”,即基于个人职业基本志向,分析自己职业的优势和劣势,兼顾社会职业需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来确定自己的职业锚。
“职业锚”理论
在目标设定阶段,“职业锚”理论作为指导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经典理論,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职业锚”是指“自省的才干、动机和价值观的模式”,具体说是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对自我加以认识,发展出更加清晰的全面职业自我观。 斯隆管理学院的施恩教授总结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技术职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自主独立性。
个人职业的志向的确定可以借助著名的“SWOT”模型。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兼顾社业需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利用期望理论模型,来进行职业选择和定位思路。
职业选择正确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和失败。
四、职业生涯开发与人的生命周期——舒伯的生涯发展观
职业生涯阶段所划分的实际上就是我们作为个体在职业成长方面的生命周期,所以,心理学对于生命周期的研究是职业生涯开分就行职业生涯开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
4.1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
所谓生命广度,是指跨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舒伯将之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一)成长阶段(出生~1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有家庭、学校中重要任务的认同,发展处自我概念,此阶段个体透过经验了解周围世界,尤其是工作世界,并以此作为探索选择的依据。
成长阶段还可以分出三个比较严重的时期:
(1)幻想期(4~10岁):需求占决定性因素,角色扮演在这个阶段很重要。
(2)兴趣期(11~12):喜欢是明确报复和所从事活动的主要原因。
(3)能力期(13~14):能力占的比重比较大,但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二)探索阶段(15~24)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反思、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
这一阶段也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1)试探期(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登场时,做试探性的选择。
(2)过渡期(18~21岁):会考虑现实的情况,并试图将自我概念实施。
(3)初步尝试期(22~24岁):已经确定了一个似乎比较合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
(三)建立阶段(25~4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如果觉得自己的决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这一阶段的两个重要时期是:
(1)尝试期(25~30岁):原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2)稳定期(31~44岁):当职业的型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稳的位子。
(四)维持阶段(45~6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守住眼下的工作,继续将它做好,并为退休做计划。
(五)衰退阶段(65岁~死亡)
由于这是人生阶段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工作活动也将改变,所以主要任务是发展出新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所以我们要因人而异,避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职业危机。
总之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有持续的竞争力,这使得自我学习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终身学习是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开发包括,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开发、人际交往能力开发和领导力开发四个层面,是未来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2] 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2006.
[3] U型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09.
[4] 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大商业评论,2008,03:40-47.
作者簡介:王爽(1985.7),女,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