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心魔,“双料”治疗能去除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搏不是病,“心病”才是病


  走进胡大一“双心门诊”的,是一位消瘦、面带倦容的中青年女性。她说自己在2010年怀孕4个月时发现有心脏早搏,生下孩子后感觉好了,但出了月子又出现了,Holter24小时发现有1万多次。中药西药都试过,效果不太好,医生也劝他做手术。现在做Holter已经有3万多次,自己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胡大一:你血压如何?
  患者:高压105mmHg,低压60mmHg~70mmHg。
  胡大一:现在还感觉不舒服吗?
  患者:有一点,晚上睡觉的时候侧着睡,就觉得心脏跳得特别厉害。
  胡大一:从超声检查结果看,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都是正常的。早搏不是病,也没有风险。你每一两年做一次超声检查就可以。如果你吃药难受可以不吃,尽量把这个事情淡化。
  患者:我现在不敢吃西药,害怕猝死,所以每时每刻都带着“救心丸”。
  胡大一:你尽量不要去关注它,这是很良性的。不要老做Holter,做出来2万、3万你更烦恼。也没有必要做射频消融手术。如果你愿意吃药,可以吃美西律。你是做什么行业的?
  患者:我开店,白天在店里,晚上做淘宝。
  胡大一:做生意很忙,生活不是很规律吧?
  患者:对。请问我可以运动吗?
  胡大一:你可以运动,可以做个活动平板,应该是越运动越好。
  患者家属:她需要吃什么营养品吗?
  胡大一:不需要,她需要放松地生活。
  这是一位典型的“心病”当作心脏病医的患者。很多医生对这种早搏没有正确的认识,并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加上患者18岁时得过模棱两可的“心肌炎”,其父亲有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她对自己的早搏症状过度敏感,对早搏的预后过度担忧,以至于把“救心丸”时时带在身上。实际上,是患者无规律、缺乏运动的生活,职场上的压力,使她长期处于不典型的焦虑之中。
  胡大一说,这种症状不是心脏病,而是“心病”,它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甚至给全家带来压力。“正确、耐心、清楚的解释,每年随访一次超声心动图,打消患者心中的疑虑,才能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心内科,提供精神心理服务


  此心非彼心,患者不知情,临床医生也盲目推荐患者做手术。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多年,胡大一发现,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心脏疾病与心理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为此他提出,心内科等临床非精神心理科室亟需加强精神心理服务。从1995年开始,他就在北京朝阳医院开始执著探索“双心医学模式”。
  何谓“双心医学”?胡大一解释说,是指医生看病时不仅仅关注心血管有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注意患者有没有焦虑、抑郁,包括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同时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况。
  当年胡大一所在的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都要接受精神心理常识教育与培训;他立志于在心内科培养一些既懂心血管疾病、也经过专业精神心理进修学习的“双心医生”,让他们在心内科临床解决大多数的轻中度焦虑或抑郁。同时,与精神心理专业医疗机构建立会诊与转诊合作制度,真正为患者除“心病”。
  在胡大一看来,心血管疾病与其他慢病的发生发展,都受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是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加上现在分科越来越细,相当一部分医生看病就是“盲人摸象”,“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患者主诉胸部不适,而胸部不适可有胸痛、胸闷、后背疼、心悸、出汗,甚至有濒死感。对这些症状,几乎无一例外就是去看心内科。腹部症状可有腹胀、腹痛、腹泻、急便,自然应该在消化科就诊。
  谈及当时为什么这么做,胡大一说:“我学医从医50年,深刻体会到,不认真学习掌握精神心理的常识,医生难以尊重患者的感受和体贴患者的疾苦,不可能成为合格的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生。”
  胡大一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就是因强烈情感刺激引致焦虑急性发作。这是一位即将大学毕业,已与同校同学订婚的女生,突然接到男方说自己是同性恋,要解除婚约通知。女生十分痛苦,随后频繁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大汗,夜间憋醒,有濒死感,一周内看了5次心脏急诊,每次检查全部正常。其实,这位女生根本就没有心血管病,后来在胡大一的“双心门诊”明确了诊断,经抗焦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如同上面两位女患者,类似以胸部或腹部不适为躯体表现的焦虑/抑郁患者长期在心内科或消化科打转转,走不出困境。目前来看,这些患者几乎不可能自己去尋求精神心理专科的医疗服务。心内科和消化科医生也很少有意识把这些患者转向精神心理专科。即使转了,患者也往往不去。
  还有一类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介入治疗,虽然支架置入手术很成功,复查时各项指标也正常,但患者却总是对自己的疾病和接受的治疗心里没底,有时担心支架会突然掉下来,有时咨询多长时间需要更换支架,有时甚至觉得心脏里装了个铁丝网,都能听见铁丝摩擦的声音,让人浑身不舒服。他们郁郁寡欢,很容易陷入焦虑或抑郁,并产生反复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双心医学”的温馨服务能帮他们摆脱阴影。

“三步曲”,摸清患者心思


  “心病”被当做心脏病医,问题的核心,即无论患者还是非精神心理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都片面地认为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仅限于情绪心境的低落或亢奋,而不了解焦虑或抑郁可有广泛存在的躯体不适,突出表现在胸部与腹部的不适感。所以,心内科与消化科诊治的常态,是先考虑本科器质性疾病,而问诊仅有几分钟,就让患者查CT。CT发现有血管狭窄,就造影。狭窄超过70%,就做支架。   “这都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留下的祸患。”胡大一说,这种方式一不能正确诊断疾病,无法帮患者解除病痛;二是大量浪费医疗卫生资源,钱越花越多,病越治越重;三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还在不断制造“医源性疾病”。查的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许多毫无临床意义的检测结果,使患者产生疑病虑病的焦虑情绪,如同火上加油,冰上加霜。“‘双心’医疗服务就是把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推动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实践。”胡大一说。
  也是在实践中,胡大一深感“看病真不是几分钟的事”,并慢慢摸索总结出看病的“三步曲”。“一问病情(认真、详细问症状);二看心情(患者的精神状况);三聊人生工作生活经历和性格。三者缺一不可,能帮医生真正摸清患者心思。”胡大一说。
  美国已故著名临床学家、学术名著《Heart》创始主编Hurst讲过,胸痛的鉴别诊断问诊少于30分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诊断方向。就是要确定一个患者的胸痛是不是心绞痛,需要询问患者胸部不适的部位与范围(包括放射部位)、不适的性质与特点、持续的时间、终止的方式、近一个月来的变化、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样一来,三五分钟肯定是不够的。通常来说,“双心医生”还要会“相面”,问诊时注意患者和家属是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一脸困惑,还是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可从睡眠情况入手,逐渐展开。当然,如果具备条件,医生还要给机会,让患者充分“倒清苦水”。特别是就诊的经历,他对疾病和支架有什么困惑。这些往往能帮医生抓住他身心两方面症状产生的来龙去脉。
  这个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传统势力非常顽强,即便是一个问诊,改变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第二个是在社会经济市场模式下,“双心医学”虽然讲究以人为本,提倡综合的健康管理,但无疑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需要医生拿出更多的时间跟患者沟通,付出与收获存在严重不对等。
  让胡大一欣慰的是,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专程来看“双心门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双心医生”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他们充分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对病情和防控措施做到心里有数,走出了困境,开始重新享受人生。接受抗焦虑治疗后,心房颤动患者两周多没再发作;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参加了“过好支架人生”俱乐部,有氧运动能力稳步提升,甚至可以坐飞机出国旅游了;心血管病变患者经运动心电图评估,无心肌缺血,也敢安心自己驾车了。
  虽然至今没有医保支持,但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都在诊疗实践中充分體验到,这种服务以较低的医疗成本,为患者更大程度上解除了疾苦,收获的是职业的幸福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胡大一的这句口头禅,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实践着。

简介


  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其他文献
《自然·通讯》2019.08.09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两个基因突变的组合或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子宫内膜癌通常发生于更年期女性中,研究者发现,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发生过程中,两种基因会频繁发生突变。研究者说,新一代的基因测序仪能够帮助他们鉴别出与癌症相关的新型基因突变以更好预防疾病。手术对大脑功能有影响  《英国医学
园区设计总投资34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学生2.5万人,每年可培训各类技术技能型人员2.7万人。职教园区建成后,将成立“职业教育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园区管理,实行“独立办学、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10所入驻学校相对独立办学,但在实训、生活服务、体育活动、行政办公和对外服务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特邀嘉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杨慧霞  30岁之前,阿丽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在即将步入30岁之际,阿丽跟先生终于决定要宝宝了。可阿丽的美好憧憬却被一次微信群里的聊天冲破了。  那是她的大学校友群,大部分都是女生。其中一位师姐刚刚怀孕,但很不幸,胎儿被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只好引产,放弃宝宝。同学们有的同情,有的遗憾,大多数人认为不幸的发生与这位师姐36岁的高龄关系密切。继而,有人说,女性最
外科体检的内容  一般观察:  主要包括发育、营养、体态、面容、 表情、步态等观察。如肿瘤病人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貌,精神状态差。脊柱及四肢疾病可能表现为步态或姿态改变、跛行等。  皮肤、体表及浅表淋巴结检查:  检查皮肤颜色、弹性、光泽,以及是否存在瘢痕及其他改变。颌下、颈部、锁骨上下、 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颈部检查:  淋巴结、甲状腺、气管及颈部血管观察。  胸部及乳腺检查: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素问·五脏别论》  众所周知,老慢支、肺气肿、哮喘等肺系疾病常有鼻塞、呼吸不利或嗅觉功能异常等表现。中医认为,鼻为肺之门户,鼻与肺二者联系紧密。但实际上,除了肺系疾病,心系疾病也同樣会出现鼻部症状,这类情况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心与鼻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的《素问·五脏别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
中国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赢一场战争,了解敌情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只能打糊涂仗。如何了解敌情呢,自然是通过侦察,侦察机就可以完成一般的侦察任务。但如果要想不受干扰地进行大范围战略侦察,那么就只有军用侦察卫星能做到了。  军用侦察卫星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窃取军事情报,它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真正的多面手。有些侦察卫星装备有特制的照相机,能利用可见光对目标拍照。这些侦
一本杂志情系亿万农民,科技培训致富千家万户。  创刊于2001年,《农民科技培训》已走过17载寒暑春秋。做农民信赖的朋友,为他们和广大农民教育工作者奉上精心烹制的精神盛宴,一直是我们最初的梦想。回望17年来,我们脚踏实地,成绩厚重。  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们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农民教育主旋律,牢牢守住主流舆论阵地
“苹果青”是北京郊区传统名优蔬菜品种,20世纪50-80年代在海淀、朝阳、丰台等城区的二环至四环路之间的菜田种植,因其成熟时高圆的果实从顶部开始变粉红色,果肩为似苹果一样翠绿色,故名“苹果青”。掰开果实看里面果肉是沙沙的,吃到嘴里是浓浓的番茄味,甜酸适中,非常适宜鲜食,产品深受各阶层消费者的欢迎,在北京等城市产品供不应求。目前产品主要采取配送或超市销售的形式销售给讲究生活质量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
9月中旬,《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和《预防老年人肌少症核心信息中国专家共识(2021)》发布。  目前全球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肌肉太少会患病  肌肉和骨骼一起构成人体的支撑运动系统。从儿童期开始,肌肉随人体的生长发育而增长,3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逐年减少。60岁以后,肌肉流失进一步加快。营养不均衡和缺乏运动锻炼是现代老年人肌肉流失
节目安排可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查看。  广播节目可在央广网www.cnr.cn收听。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可获取节目安排与节目音频。  栏目名称: 《致富快车》  栏目时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早4∶30-4∶55播出。  节目形式: 以专题讲解、专家访谈形式为主。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鸡腿蘑的俗称,因为它形如鸡腿,肉质肉味都类似鸡丝而得名,是近年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