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外泌体sHLA-G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浆外泌体可溶性HLA-G(sHLA-G)水平并评估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CRC患者52例,同时选取25名健康体检者,20例良性结直肠息肉患者,20例慢性肠道炎症作为对照。采用exoEasy Maxi试剂盒提取血浆外泌体,纳米颗粒示踪技术(NTA)和免疫印迹法用于鉴定外泌体。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泌体sHLA-G水平,并用ROC曲线和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分析其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CRC诊断中的差异。

结果

CRC血浆提取的外泌体颗粒大小峰值为101.1 nm,表达CD63、CD81和TSG101蛋白。CRC患者外泌体sHLA-G[28.0(21.5~35.1)U/ml]显著高于良性结直肠息肉患者[19.7(16.2~22.5)U/ml,U=180.0,P<0.001]、肠道慢性炎症[19.9(16.7~25.2)U/ml,U=197.0,P<0.001]和健康对照组[19.6(16.8~21.3)U/ml,U=143.0,P<0.001],且术后sHLA-G[19.6(17.8~26.3)U/ml,325.5,P=0.015]显著低于术前水平。CRC患者外泌体sHLA-G在肿瘤分期(U=64.0,P=0.006)、淋巴结转移(U=81.0,P=0.003)及TNM分期(U=105.0,P=0.015)等分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ROC曲线分析表明,FCM和ELISA方法测定外泌体sHLA-G、CEA、CA19-9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0.019、0.899±0.038、0.786±0.058、0.680±0.068。AUC经Z检验表明:在诊断CRC效能上,FCM测定外泌体sHLA-G优于CEA(Z=2.884,P=0.004)和CA19-9(Z=3.994,P<0.001),ELISA测定外泌体sHLA-G优于CA19-9(Z=2.811,P=0.005)。

结论

血浆外泌体sHLA-G与CRC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且在诊断效能上优于传统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期腹腔镜手术(SL)对胆囊癌(GBC)及肝门部胆管癌(HC)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和Google学术有关SL探查在GBC及HC诊断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的优势。结果经过筛选,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062例SL患者中,有316例(29.8%)发现不可切除肿瘤
常规影像技术难以发现肝微小转移癌,导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对吲哚菁绿荧光影像的机制及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以及此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心血管疾病标志物POCT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床旁检测细分领域,但是质量管理的步伐略显滞后。本文将分析国内心血管疾病标志物POCT使用中在项目选择、质量体系、结果报告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与其他种类床旁检测的差异性。同时归纳总结了国外心血管疾病标志物POCT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质量标准,结合国内情况为后续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POCT质量管理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的利用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UF-5000细菌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尿道感染疾病辅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至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门诊与住院,怀疑尿道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共1 021份,采用UF-5000检测所有患者标本,以评价其相关检测结果的重复性、线性、携带污染率、稳定性以及复检报警效率等;以尿细菌培养和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
目的研究从定君生胶囊分离出的德氏乳杆菌发酵上清在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并探索发酵上清中可能的效应成分。方法从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中分离培养出德氏乳杆菌,并用质谱仪和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微量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和导尿管建模法检测发酵上清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用Live/Dead荧光染料染色,显微镜拍照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用浓硫酸-苯酚法检测发酵上清对白念珠菌
目的评价血浆中一种作用于树突状细胞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nc-DC)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pSS患者139例,选取78名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同时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各50例,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SS、SLE、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是一种与抗NMDAR脑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自从2007年发现该抗体以来,神经免疫学领域对该抗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从抗NMDAR抗体的概述、抗NMDAR抗体与脑炎以及抗NMDAR抗体的实验室检测等几个方面的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常见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特征,为过敏性疾病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数据收集研究,收集2013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11 641例,按照年龄、季节和年度等统计各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总IgE检测数据20 636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数据45 620项次,总IgE阳性率达47.8%(9 874/20 636);吸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