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学校休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况调查
  
  2009年10月,笔者对某地市的12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如下表1。
  
  
  二,问题研究
  
  1.师资不足。教师缺乏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中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兼职和转科的教师较多,无法保障农村小学体育课时和教学质量,更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2.场地设施条件薄弱。据调查,约有32%的农村小学运动场地不达标(无200米环形跑道),小学运动场地有被挤占或荒置问题,约有30%的中学运动场地不达标(无300米环形跑道);约有30%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不足或上体育课很少用器材,体育课堂仍采用“放羊式”上课。场地的因素和常用器材的不足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多的常规体育活动。
  3.校长健康观念的滞后。不少校长在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认识上还很落后,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仍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体育工作形不成长期的制度,体育教师的评价和待遇得不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样的思想决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健康成长。
  4.农村小学体育锻炼效率很低。据调查,约有30%的农村小学教师不能经常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指导不到位,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涣散;体育课教学不能按课标上课,上课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学生不能享受科学的学习和有效的锻炼,个别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常被挤占。
  5.“两操一活动”,只重表面、忽视本质。有近35%的学校虽然安排有“两操一活动”。但是活动不能长期坚持开展,活动时间、形式和内容不固定,随意性大,活动效果评比留于形式,有甚者,就没有开展“两操一活动”,这样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6.体育锻炼“避重就轻”。教师不能科学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教师为了便于操作,选择活动项目时故意“避重就轻”,造成重难点项目少练或不练,特别是耐久跑和技术性强的体育项目(篮球运球)锻炼缺乏,学生体育练习强度和密度较小,女生的体育锻炼更为薄弱,造成学生耐力速度和技能素质下降。
  
  三、改善措施
  
  1.依法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局依靠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力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招聘专业体育教师,有效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从而开足小学体育课程;如不能尽快解决师资问题,也可根据学校条件尝试教师“走教”,这样也能暂缓师资短缺问题。
  2.加大学校运动场地清查力度,重拳打击非法侵占学校运动地问题,严肃查处场地荒置问题,有计划地建设一部分学校高标准的运动场地,保障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强化校长责任意识,实行责任追究,明确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第_责任人。校长根据每年学生健康监测结果、中招体考成绩及体育学科水平测试成绩等与教师的奖惩,晋级挂钩,逐步形成和谐、竞争的干事氛围。
  4.继续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力度,强化新课程培训。教研培训部门每年定期对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学科系统培训,阶段性地对教师业务工作中反应强烈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水平。
  5.教师立足课堂,潜心钻研教学,认真备写教案,规范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既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又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发展的课堂教学,尽快扭转“放羊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要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培养体育拔尖人才。
  6.实行学生体育学科水平测试制度,每学期末要对小学各年级、中学非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体育学科水平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与文化课教师同等评价),学生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7.狠抓学校的“两操一活动”,实行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固定活动时间,落实责任分工。
  8.坚持开展“阳光体育”三级联赛制,即每年分阶段开展校内联赛、分区联赛和市总联赛的三级联赛。学校立足传统体育项目,定期开展班班联赛,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学校优秀学生参加分区联赛(分区联赛即几个就近学校为一区,开展校校联赛),通过分区联赛,决出区优胜队;最后区优胜队参加市级总联赛。
  9.扎实开展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通过评优、评先活动撬动学校积极、规范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锻炼、测试、评价及上报等工作;坚持做好每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上报,及时分析年度学生体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体质不良状况。
其他文献
小小的沙包可以用来做什么?在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第二届体育文化节的开幕式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了沙包多种多样的奇妙玩法:跳包、夹包、踢包、投包、传包、抛包等,包的大小、形状不一,色彩不同,老师和孩子以及被邀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一起将小沙包玩出了大花样。  世纪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多种活动项目,在确保全校学生每天享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身心得以和谐发展,为师生提供了锻炼、
为总结与反思前一阶段的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体育教学》编辑部2012年拟出版《体育教学》增刊,旨在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体育教学经验交流和研究成果发表的平台。现将具体事项公布如下:  一、征稿主题  1.教学探蹊:前一阶段的课改经验、理论阐述及研究成果;  2.教学一得: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3.阳光体育:在
打排球对于广大热爱运动的发烧友们来说并不算难,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改动一下比赛规则,只允许使用头部和脚来比赛,就是一种将足球与排球结合在一起并且极具观赏性的新式运动——藤球。  看过藤球比赛的朋友往往会联想到少林足球中的某些细节,藤球选手就是这样,他们个个潇洒自如,诠释了力量与美的结合,往往会为第一次观赏藤球比赛的观众带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藤球是用9~11根细藤单层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
李昌平最近又写了一本书,叫《再向总理说实话》。  10年前,他曾出过一本《我向总理说实话》。那之前,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在任期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激愤痛陈三农问题,那封信开头所写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当时对三农问题的最经典概括。  之后的这10年,李昌平辞了职,南下,北漂,转换了多种职业身份。现在的李昌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在出差,三分之一时间在做新农村建
太极拳的教学,只有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科学性,才能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八式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先“点”即单个动作,再“段”即一式动作,最后“线”即全套动作的方法,递进教学。    1.单个动作    圆活性、柔和性是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体现在单个动作时,要求身体姿势不能横平竖直,不能僵硬。教学时,笔者提出“圆”的概念,即单个动作定型,须感受到双臂抱着一
2010年6月8日-12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了“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培训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省调研组长、形态机能测试人员、素质测试人员、数据录入专业人员等160余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标志着继1985年第一次大规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后,在同样调查范围、相应对象,对同样调查指标用同样的调查方法(个别指标有所调整)进行的第六次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进入了
渭滨区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市城区,是宝鸡市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23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在校中小学生59857名,辖五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是西北地区率先建成的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民政、科技、科普、社区建设、双拥模范、计生服务先进区,陕西省教育强区、双高普九县区、索质教育实验县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近年来,渭滨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十
【编者按】:本期是一个大拼盘,但不是杂烩,而是“群英会”。在平台上有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因为与专题不符,较长时间内不能组刊,所以我们在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做一期这样的“群英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本期选择的6篇设计虽然在题材上百花齐放,但是他们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整个学习过程总会有一条主线连接;他们能够遵循学习的规律,让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递进过程;他们能够关注教学的重点与难
进入21世纪,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领域进行着两件大事,一件是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一件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尽管这两件大事在时间跨度上相差六年,但是在共同走过的三年时间里,以发展为目的,以运动为形式,以关系为方法,以相容为途径,相互影响,密切在一起,互利互赢,和谐发展,逐步成为一种模式。但是在现实中,体育课程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支持是不是已经非常到位,理性反思觉得仍有差距,也就是距离走向共生还有许多事
我区教育局围绕中央精神根据区内各校特色文化品牌,植入体育因素,以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为抓手,实现了文体活动的交融发展、相互促动。我们在推广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方面的探索,得到了全区师生的积极响应和社会的较高评价,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时间,我区各校在“绿色、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以“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