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熟悉美院教师因专业所形成的特点,避免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在意图和行为方式上的误解及工作冲突,在理解的基础上和谐关系,采取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管理模式,使美院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 美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063-02
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1]其中用了“建立目标”“最好的方法”“他人努力”,并与“艺术”关联。这其中揭示了管理不是孤立的或是由管理者独断的。也如泰勒在解读“泰勒制”的听证会上所说的“科学管理不是任何一种效率措施,……,也不是一批或一组取得效率的措施’”[1]中的16个“不是”,强调的是管理工作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将管理目标所涉及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过程中的主导者、对象、机制与方法等,按其相互关联的系统规律整体地对待,最大限度地求得态度上共识和行为上的一致,以利共图愿景。
因此,二级美院行政管理除借鉴管理工作的一般特征外,还要认知美术教师因专业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特点,并以艺术性的思维实施管理工作。将行政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就如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管理者就是创作主体,所面对的群体的个性化客观实际,就是要达到效果的要素。其作品如何,主要取决于管理者这一主体的创作思路和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能力。依据社会心理学“我们如何推断他人的态度?我们可以观察在特殊情境下人们如何行动,然后将其行为归因于个体的特性和态度”[2]114,管理层应以自身的职责与美院教师个体的“特性和态度”相容,并以此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1 二级美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管理工作中,除了具有其他学院的共性外,又有着自身实际,比较典型的有三点。一是对上要承接全校依据一般理科与文科的普遍性,所制定的目标管理要求;对下则又处在以形象艺术创作为个人追求,及所从事的教学有自身规律的特殊群体中。既要对下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对上沟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现实。二是对美术教学、主题研究与实践全程所涉及的辅助性事项随机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涉及行政人员的工作较杂,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频繁性。三是在形式上的统一较难。除此,综合大学二级美术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构成也多为非艺术类专业人员,与管理对象在诸多方面反差大。
2 美院教师群体的特点
在校内为教师角色,而在社会上又愿以“画家”或“艺术设计师”称谓。又因大学美院专业教师年度完成几百课时的额定工作量后,大量时间活动于社会,多显现“画家”“设计师”角色特征。社会心理学认为:“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2]114于是,“画家”“设计师”自由、独立、唯我等特点,多在美院教师身上体现。
在主体创作上 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在创作过程中多为个人独立思考、自我确定、按创作需要对人与物等必要性条件自我整合;偏重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性,轻统一化模式;有明显的个人作息习惯;等等。
教学过程中 宏观原则下,在表达情感和思想观念时,以个性化形式为主,有针对性地区别学生与启发引导偏多,情境性视知觉敏感度高;依据本专业的规律行事,自主度较大;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以可量化的固定模式或标准进行考量的偏少,以纵横向差异性比较来鉴别学生的态度,通过作业展示所获得的认知或感觉予以评定;等等。
日常社会性方面 流动性大,活动范围较广;时常独守单行,忌干扰;有着个人行动的高自由度,而又很少深度关注逻辑类的理性内容,直觉性强。
所以,对工作中涉及人员的事项,主动把握其轻重缓急和强弱程度,避免管理人员与教师在意图和行为方式上的误解及工作冲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和谐关系,采取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管理方式,使美院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3 确立依据教师特点实施管理的思路,是团队愿景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
“群体规模小,则彼此作用与往来的机会多,容易凝聚。”[3]200二级美院教师群体相对于全校教师,实属小群体,若不能做到有效的凝聚,势必造成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宏观决策和总目标,在美院的主导层与美院教师间形成夹生层或隔离段,碍于工作顺畅开展。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史家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说:“艺术家跟公众之间的不信任是相互的。”[4]从某一视角道出艺术群体与公众之间各自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评定价值的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征或侧重,缺少如其他行业的大多人员在群体内“希望获得别人的接纳”[2]173的心理需求。美院行政人员,相对于本院专业的教师群体而言,实属公众序列,两者间的矛盾有其先天性。公众常是通过艺术作品间接地了解创作者,致使彼此对各自的处事心理和生活方式等有陌生感,影响相互的信任度。
美院教师与行政两者间,行政是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利用与教师频繁接触的机会,在尊重合理的差异中求统一,否则难以形成学院内部应有的“凝聚”力。一旦这一在综合大学中的小群体不能实现有益于全局而又符合自身规律的凝聚,必将成为全校的边缘或异类,造成教师自尊受挫,影响或阻隔其作用发挥。
关注宏观目标与对象实际的关系,因势利导、激发生机 分清叶与干的互为关系。关注主干,通过主干理解枝叶的客观性与合理性;通过枝叶判断究竟。本着真诚信任的态度,既不一叶障目,也不听之任之;平和心态、坚信主流。以本院教师为例,爱岗敬业、秉承传统,通过创作作品传达正能量,始终是基本特征。国家文化部五年主办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自第八届至第十二届的20余年间,每届本院不少于六件作品入选,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共七幅(套)作品入选。本院谷钢教授继国家文化部主持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一油画《大庆人》结题之后,又创作了油画《董必武签署联合国宪章》(尺寸为400 cm*250 cm),在《光明日报》2014年7月23日09(美术)版,连同评论员文章整版发表。《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日国庆特刊第8版,刊发了本院教师谷东雷的油画《我们来到天安门》。 不仅本院美术专业教师是本着弘扬正能量为初衷,纵观全国各美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国家文化部门主持的各类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透射出的主流多是健康向上。而那些“中国的政治波普、泼皮现实主义等,首先被西方外交官和画商追捧”[5],是西方敌对势力借以干扰或搅乱我们的文化脉络,动摇民族自信的,大多不在高校美院中。
因此,美院的行政人员需正视教师拥有的正能量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理解因专业规律而生成的个性特点,将差异性的特点为主流所用,以不同形式激发工作生机。
明确价值体现形式与职能的一致性,重质轻形、以本识人 从普遍意义上讲,美院教师群体的个体社会价值观,除基本社会准则方面与其他从业群体有着共性外,在具体价值体现方面,不是通过随时随境可见的模式化标准予以评定。其社会价值的形象体现主要是在作品效应上,普遍认同各级专业类、主题类展出活动或其后的认可度,及社会艺术市场的反响;在艺术教学中,不是以是否严守统一的作息时间、表面的态度或行为等为唯一衡量标准,尤其重视学生在专业上的受肯度为价值标志。行政人员对其的关注点应放在其对职业的热爱程度上,对于教师在行为上的散形,看其是否形散而心专,还是形散心亦散。避免教师一时出言或行为方式不合己意而不悦,时时处处以宽容的心态辅助教师的正向追求,做到重质轻形、以本识人。
认识美院教师多平台体现价值的客观性,理解在先、拥有信任 美院教师群体多为不同环境分散性创作,其体现价值的创作成果,除亮相于教育系统外,又多在社会上平台展示。又因艺术家与教师两种称谓,其更热衷于前者。而学院和学校则倾向于教师的职称提高,以利于提升办学层次。只因职称的提升除专业文、著和作品创作外,还有着与视觉形象创作无直接关系的外语等考试。普遍有着重视专业,不愿在将精力用在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事上。偶有五十几岁了,且已是国内业界专业成果不凡的,依然不急于申报高级职称。
缘由一是不愿因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硬性条件而影响个人的艺术创作,二是情愿等到国家规定免试年龄时再申报,有着较强的以专业成果体现个人价值的心理,等等。这些现象极易被管理层用“当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相一致时,凝聚力会产生有害作用”[3]201,套用现状,随之产生一系列不应有的心理,人为地造成群体的矛盾。岂不知上述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偏离组织的总目标,而且凸显了从实际出发体现价值的个性。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只顾规定的条条框框和主观想法去想事、做事,应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解读教师,真正与教师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
4 小结
结合美术学院专业教师的实际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少犯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更不能以形式上与上级一致,来掩盖管理者自身的惰性,犯了轻视效果的错误;上一群体组织多有只按自身发布的要求去检查下一群体,不能理性地将下级群体所做的利于根本目标的差异性形式予以肯定。对此,行政人员不仅应具备应有的责任感,更应具有与实际相适应的协调能力和品格魅力,凡事因人因事因境区别对待,理性析特点,变化对差异。这是和谐而又有效地开展二级美院日常管理工作之必须。
参照文献
[1]刘铁明.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湖南财经学院学报,2012,28(2).
[2]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3版.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河清.艺术的阴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 美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063-02
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1]其中用了“建立目标”“最好的方法”“他人努力”,并与“艺术”关联。这其中揭示了管理不是孤立的或是由管理者独断的。也如泰勒在解读“泰勒制”的听证会上所说的“科学管理不是任何一种效率措施,……,也不是一批或一组取得效率的措施’”[1]中的16个“不是”,强调的是管理工作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将管理目标所涉及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过程中的主导者、对象、机制与方法等,按其相互关联的系统规律整体地对待,最大限度地求得态度上共识和行为上的一致,以利共图愿景。
因此,二级美院行政管理除借鉴管理工作的一般特征外,还要认知美术教师因专业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特点,并以艺术性的思维实施管理工作。将行政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就如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管理者就是创作主体,所面对的群体的个性化客观实际,就是要达到效果的要素。其作品如何,主要取决于管理者这一主体的创作思路和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能力。依据社会心理学“我们如何推断他人的态度?我们可以观察在特殊情境下人们如何行动,然后将其行为归因于个体的特性和态度”[2]114,管理层应以自身的职责与美院教师个体的“特性和态度”相容,并以此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1 二级美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管理工作中,除了具有其他学院的共性外,又有着自身实际,比较典型的有三点。一是对上要承接全校依据一般理科与文科的普遍性,所制定的目标管理要求;对下则又处在以形象艺术创作为个人追求,及所从事的教学有自身规律的特殊群体中。既要对下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对上沟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现实。二是对美术教学、主题研究与实践全程所涉及的辅助性事项随机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涉及行政人员的工作较杂,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频繁性。三是在形式上的统一较难。除此,综合大学二级美术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构成也多为非艺术类专业人员,与管理对象在诸多方面反差大。
2 美院教师群体的特点
在校内为教师角色,而在社会上又愿以“画家”或“艺术设计师”称谓。又因大学美院专业教师年度完成几百课时的额定工作量后,大量时间活动于社会,多显现“画家”“设计师”角色特征。社会心理学认为:“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2]114于是,“画家”“设计师”自由、独立、唯我等特点,多在美院教师身上体现。
在主体创作上 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在创作过程中多为个人独立思考、自我确定、按创作需要对人与物等必要性条件自我整合;偏重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性,轻统一化模式;有明显的个人作息习惯;等等。
教学过程中 宏观原则下,在表达情感和思想观念时,以个性化形式为主,有针对性地区别学生与启发引导偏多,情境性视知觉敏感度高;依据本专业的规律行事,自主度较大;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以可量化的固定模式或标准进行考量的偏少,以纵横向差异性比较来鉴别学生的态度,通过作业展示所获得的认知或感觉予以评定;等等。
日常社会性方面 流动性大,活动范围较广;时常独守单行,忌干扰;有着个人行动的高自由度,而又很少深度关注逻辑类的理性内容,直觉性强。
所以,对工作中涉及人员的事项,主动把握其轻重缓急和强弱程度,避免管理人员与教师在意图和行为方式上的误解及工作冲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和谐关系,采取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管理方式,使美院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3 确立依据教师特点实施管理的思路,是团队愿景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
“群体规模小,则彼此作用与往来的机会多,容易凝聚。”[3]200二级美院教师群体相对于全校教师,实属小群体,若不能做到有效的凝聚,势必造成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宏观决策和总目标,在美院的主导层与美院教师间形成夹生层或隔离段,碍于工作顺畅开展。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史家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说:“艺术家跟公众之间的不信任是相互的。”[4]从某一视角道出艺术群体与公众之间各自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评定价值的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征或侧重,缺少如其他行业的大多人员在群体内“希望获得别人的接纳”[2]173的心理需求。美院行政人员,相对于本院专业的教师群体而言,实属公众序列,两者间的矛盾有其先天性。公众常是通过艺术作品间接地了解创作者,致使彼此对各自的处事心理和生活方式等有陌生感,影响相互的信任度。
美院教师与行政两者间,行政是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利用与教师频繁接触的机会,在尊重合理的差异中求统一,否则难以形成学院内部应有的“凝聚”力。一旦这一在综合大学中的小群体不能实现有益于全局而又符合自身规律的凝聚,必将成为全校的边缘或异类,造成教师自尊受挫,影响或阻隔其作用发挥。
关注宏观目标与对象实际的关系,因势利导、激发生机 分清叶与干的互为关系。关注主干,通过主干理解枝叶的客观性与合理性;通过枝叶判断究竟。本着真诚信任的态度,既不一叶障目,也不听之任之;平和心态、坚信主流。以本院教师为例,爱岗敬业、秉承传统,通过创作作品传达正能量,始终是基本特征。国家文化部五年主办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自第八届至第十二届的20余年间,每届本院不少于六件作品入选,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共七幅(套)作品入选。本院谷钢教授继国家文化部主持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一油画《大庆人》结题之后,又创作了油画《董必武签署联合国宪章》(尺寸为400 cm*250 cm),在《光明日报》2014年7月23日09(美术)版,连同评论员文章整版发表。《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日国庆特刊第8版,刊发了本院教师谷东雷的油画《我们来到天安门》。 不仅本院美术专业教师是本着弘扬正能量为初衷,纵观全国各美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国家文化部门主持的各类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透射出的主流多是健康向上。而那些“中国的政治波普、泼皮现实主义等,首先被西方外交官和画商追捧”[5],是西方敌对势力借以干扰或搅乱我们的文化脉络,动摇民族自信的,大多不在高校美院中。
因此,美院的行政人员需正视教师拥有的正能量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理解因专业规律而生成的个性特点,将差异性的特点为主流所用,以不同形式激发工作生机。
明确价值体现形式与职能的一致性,重质轻形、以本识人 从普遍意义上讲,美院教师群体的个体社会价值观,除基本社会准则方面与其他从业群体有着共性外,在具体价值体现方面,不是通过随时随境可见的模式化标准予以评定。其社会价值的形象体现主要是在作品效应上,普遍认同各级专业类、主题类展出活动或其后的认可度,及社会艺术市场的反响;在艺术教学中,不是以是否严守统一的作息时间、表面的态度或行为等为唯一衡量标准,尤其重视学生在专业上的受肯度为价值标志。行政人员对其的关注点应放在其对职业的热爱程度上,对于教师在行为上的散形,看其是否形散而心专,还是形散心亦散。避免教师一时出言或行为方式不合己意而不悦,时时处处以宽容的心态辅助教师的正向追求,做到重质轻形、以本识人。
认识美院教师多平台体现价值的客观性,理解在先、拥有信任 美院教师群体多为不同环境分散性创作,其体现价值的创作成果,除亮相于教育系统外,又多在社会上平台展示。又因艺术家与教师两种称谓,其更热衷于前者。而学院和学校则倾向于教师的职称提高,以利于提升办学层次。只因职称的提升除专业文、著和作品创作外,还有着与视觉形象创作无直接关系的外语等考试。普遍有着重视专业,不愿在将精力用在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事上。偶有五十几岁了,且已是国内业界专业成果不凡的,依然不急于申报高级职称。
缘由一是不愿因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硬性条件而影响个人的艺术创作,二是情愿等到国家规定免试年龄时再申报,有着较强的以专业成果体现个人价值的心理,等等。这些现象极易被管理层用“当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相一致时,凝聚力会产生有害作用”[3]201,套用现状,随之产生一系列不应有的心理,人为地造成群体的矛盾。岂不知上述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偏离组织的总目标,而且凸显了从实际出发体现价值的个性。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只顾规定的条条框框和主观想法去想事、做事,应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解读教师,真正与教师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
4 小结
结合美术学院专业教师的实际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少犯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更不能以形式上与上级一致,来掩盖管理者自身的惰性,犯了轻视效果的错误;上一群体组织多有只按自身发布的要求去检查下一群体,不能理性地将下级群体所做的利于根本目标的差异性形式予以肯定。对此,行政人员不仅应具备应有的责任感,更应具有与实际相适应的协调能力和品格魅力,凡事因人因事因境区别对待,理性析特点,变化对差异。这是和谐而又有效地开展二级美院日常管理工作之必须。
参照文献
[1]刘铁明.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湖南财经学院学报,2012,28(2).
[2]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3版.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河清.艺术的阴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