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在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乙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术中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80-02
  压力性损伤是指患者的局部组织在围术期受到长时间压迫,致使受压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遭到破坏,患者皮肤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1]。在遭受压力性损伤后,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压力[2]。持续性质量改进属于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本文将详细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5.69±1.05)岁。乙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3.56±2.03)岁。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其他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存在手术或麻醉禁忌证。
  1.3  方法
  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围术期,观察和监测患者体征指标,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讲以及运动康复指导。
  乙组患者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在病情发展以及机体功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判断患者在术中容易受到压迫的部位,使用凝胶垫、海绵垫等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保护。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的具体要求以及手术室的规范标准,确保手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护理人员要合理调节手术室的湿度以及温度。帮助患者取适合体位,将手术位置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此外,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术中尽量帮助患者提高手术舒适度。将凝胶垫置于受压部位下方,让患者受压部位既能保持皮肤始终处于松弛的状态,又能始终保持压力处于均衡状态。这样既能够有效防止受压部位出现局部牵引,又可有效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压力性局部组织损伤的发生。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患者同一受压部位受到持续性的压迫,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在更换体位的过程中,拖拉动作要轻缓,以避免皮肤拉伤导致不良事件发生。护理结束后,回顾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各种原因,定期组织研讨会,提出改进策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开展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80~10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较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根据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总分145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比
  甲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7.91%;乙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6.98%。两组间行卡方检验χ2=6.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對比
  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甲组对护理满意的患者为13例,乙组对护理满意的患者为36例,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0.23%、83.72%。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组间比较χ2=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是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不良事件。如果患者在术中始终保持同一体位,长期压迫会导致受压部位血管组织血液供应受阻,进而对该部分皮肤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最终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变红,甚至出现溃烂和组织坏死等现象[3]。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患者的术中体位,要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4]。
  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此种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术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并采取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最终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在本研究中,对乙组患者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可能会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部位,通过凝胶垫、海绵垫等让患者的受压部位保持受力均匀[5]。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让护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乙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该种护理手段对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患者在术中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静娴,张夏慧,周春华.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14.
  [2] 陈沅,钱蒨健,钱黎明,等.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45-49.
  [3] 李冬梅.PDCA循环管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0):146-148.
  [4] 成彩红.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D].山西: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5] 葛涓,马辉斌.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6):64+6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治疗时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探究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不良反应、患者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肺癌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肺癌患者,差异均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外45例纳入观察组,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于术前不同时间条件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的成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夏津县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14∶00和19∶00各服药一盒(每盒1 000 mL)。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天14∶00服药两盒(2 000 mL)。观察两组首次灌肠
摘 要:目的 探究对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对其进行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
摘 要:目的 探讨“五位一体化模式”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为后续护理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就诊的6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五位一体的哮喘护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与康复组,每组4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康复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数据,均高于参照
摘 要: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6例,将其依循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与观察组(43例,额外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SF-36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20 d后的SDS评分、SAS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科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室收治的患者中选择76例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中的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模式,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本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护理后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依次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
摘 要: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细节护理与亲情化护理,观察两组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