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6例,将其依循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与观察组(43例,额外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SF-36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20 d后的SDS评分、SAS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78-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我国临床较为典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加之近年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具有难以根治、突发与发病率高等特点,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个人认知行为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患者的错误认知会持续影响其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还会导致生存质量降低[2]。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冠心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相关研究指出,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与精神压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3]。在此次试验中,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展開对比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此次观察主体,将其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中女性18例,男性25例;年龄43~68岁,平均值(55.75±4.87)岁;额外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24例;年龄分44~69岁,平均值(55.79±4.89)岁,接受一般化护理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在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操作,冠心病患者或其家属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各项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比对,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相关心内科疾病诊断标准[4];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③未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排除标准:①有自身心脏疾病外的肝、脑、肾功能异常;②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③免疫系统障碍者;④病灶转移、器官严重损伤者。
  1.3  方法
  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确保环境卫生达标,给予住院指导与生活护理,保持病房舒适与安静,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等。观察组(43例,额外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20 d,重要护理内容如下:①认知宣讲: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介绍院区环境、指导患者测量血压与实验室检查,集合患者召开冠心病相关知识讲座,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相关情况,包括该病的病理病机、临床用药和护理对策等情况。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尽量满足患者对周边环境的各种要求,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清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严密监测血压波动情况。②理性情绪干预:冠心病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加之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心理较为脆弱,容易产生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调查问卷方法,评估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质量,分析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的因素,找出患者非理性概念,通过理性情绪干预解决患者在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负担。③饮食认知普及:不良的饮食结构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要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对患者进行综合饮食干预,帮助患者意识到饮食结构正常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与健康需求,考虑患者喜好进行综合饮食处方,控制患者饮食。需要鼓励患者多食用纤维素丰富、高蛋白质食物,根据医嘱定量、定时进餐,多食水果、豆制品与各类新鲜蔬菜,保证患者饮食的平衡与全面,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力。④锻炼指导:在认知行为干预中,有效的锻炼指导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防御能力。而在锻炼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对负面情绪可起到疏导效果。积极乐观的精神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与行为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锻炼方式与时间。尽量选择慢跑、太极拳等非对抗性锻炼项目。
  1.4  观察指标
  ①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20 d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20题问卷测试法,使用1~4分4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症状轻重改善,每题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1分,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焦虑症状越严重。②使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干预20 d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条目包括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活力、身体疼痛等,条目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
  干预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者闭塞,会导致心肌供血持续减少,严重的甚至造成其心肌严重缺血或坏死,从而导致一系列炎性反应和血脂代谢异常等。该病虽为慢性病,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严重者病死率较高[5]。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为患者身体上带来伤害,同时影响其生存质量[6]。
  由社会、心理因素等引起患者情绪波动,进而加速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冠心病患者一般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且心情反复,容易产生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个人认知行为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患者的错误认知会持续影响其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还会造成生存质量降低。医学界倡导在治疗期間,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以提高护理效果。通过认知宣讲,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相关情况,满足患者对周边环境的各种要求,评估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质量,通过理性情绪干预解决患者在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需要时鼓励患者充分宣泄内心负性情绪,提高心理与社会应激能力,考虑患者喜好进行综合饮食处方,控制患者饮食。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习惯与行为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锻炼方式与时间。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放松法与注意力分散法,保持心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提高护理质量。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冠心病患者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后的SDS、SAS评分更低,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活力与身体疼痛等SF-36评分更高,提示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更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预后。
  研究结果表示,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洪雁,刘小玲.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其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263-264.
  [2]徐凝.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102.
  [3]季燕华.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4):541-544.
  [4]何芙蓉,许勇,刘茂兰,等.PCI治疗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6):916-919.
  [5]张迪,武彩绵,王兰,等.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12):1999-2001.
  [6]朱怡柯,赵楠,张洁.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2):245-24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析及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产妇给予及早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产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
摘 要:目的 探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医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就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摘 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6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剩余6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
摘 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支架式工作坊教育,对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利用计算机产生100个随机数,按随机数大小排序,分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50例,予以其支架式工作坊教育。对比两组评分(血糖监测知识、技能)、血糖规范监测达标率及相关血糖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
摘 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治疗时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探究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不良反应、患者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肺癌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肺癌患者,差异均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外45例纳入观察组,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于术前不同时间条件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的成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夏津县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14∶00和19∶00各服药一盒(每盒1 000 mL)。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天14∶00服药两盒(2 000 mL)。观察两组首次灌肠
摘 要:目的 探究对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对其进行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
摘 要:目的 探讨“五位一体化模式”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为后续护理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就诊的6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五位一体的哮喘护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与康复组,每组4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康复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数据,均高于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