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学习生活方面的现状,查找问题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和对策,以促进学校思想素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专学生 思想 心理状况 对策
今年春季,我们对某地区三所中专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情况做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对策,以促进学校思想素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调查结果
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以某地区三所中专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查涵盖各年级。共发出问卷420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1.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希望在学校学到过硬的技术。对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认为书本知识太枯燥的学生占36.67%,找不到学习目的的占21.93%,其他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上课方式不满意。多数学生觉得管不住自己,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惑中,62%的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模糊,23%的学生认为不适应学校的教与学,11%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不足,其他的是想学的东西学不到。
2.生活观
大部分学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感到最大的压力来自家人的期望,行动上缺乏自制力。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调查中提到:你觉得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回答处于快乐和平稳状态,31.1%的学生觉得经常处于无聊和郁闷状态,12.7%的学生觉得焦虑和悲观,8.1%的认为平稳和无聊郁闷并存。
3.思想政治观
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理想是“做一个不做坏事的清白人”“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贡献的人”。最佩服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和伟人,其次是班上成绩冒尖的同学。对于“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学生”,45%的学生选择“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48%的学生选择“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4%的学生是“无所追求,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11%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反映出部分学生茫然无措的状态。
4.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问卷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尚好,较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人际关系较和谐。当发生矛盾时,采取主动沟通的同学有75%,对于“总是感到别人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评价”这一问题,60%的回答是没想过,33%认为是这样,10%的同学从没有这种情况。
5.感恩
大部分学生懂得感恩,希望将来回报父母。存在的问题,如:感恩对象狭隘,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最需要感恩的对象,95%的回答是父母,对老师感恩的人占8%,说明对老师情感淡漠,师生关系缺乏积极情感。
二、问题分析与探讨
由于自身原因和各种因素影响,中专学生心理和学习、生活状况有着特殊性。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性的。
一是学习动机不强和目标模糊造成厌学,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二是对自己期望较高,自制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如不愿做家务,专业实习怕脏怕累。
三是自我认同缺乏,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缺少反思和审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不足。对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思考。
四是存在人际关系不适和情感困扰。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方法单一,与父母沟通欠缺,缺乏正确的办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偏执,走极端,感觉无助。
五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淡漠,集体的公益活动不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三、建议与对策
1.树立人性化的新型德育观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学生,但也存在对学校教育心存疑忌、抵触的学生。时代在进步,学生心理特点也在发生变化,要求我们思想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该生活化、人性化和细节化,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更细致耐心,积极引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利用参与、探究、活动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学用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学,能学会,从学习中逐渐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3.发展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缺失或者不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学生心理偏激抵触,行为偏差,自我期望低。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无条件地关注学生,给予关爱,走进学生心里,影响和带动学生。
4.培养浓厚的校园文氛围
采用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校园活动吸引学生,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南阳技师学院)
关键词:中专学生 思想 心理状况 对策
今年春季,我们对某地区三所中专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情况做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对策,以促进学校思想素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调查结果
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以某地区三所中专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查涵盖各年级。共发出问卷420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1.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希望在学校学到过硬的技术。对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认为书本知识太枯燥的学生占36.67%,找不到学习目的的占21.93%,其他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上课方式不满意。多数学生觉得管不住自己,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惑中,62%的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模糊,23%的学生认为不适应学校的教与学,11%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不足,其他的是想学的东西学不到。
2.生活观
大部分学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感到最大的压力来自家人的期望,行动上缺乏自制力。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调查中提到:你觉得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回答处于快乐和平稳状态,31.1%的学生觉得经常处于无聊和郁闷状态,12.7%的学生觉得焦虑和悲观,8.1%的认为平稳和无聊郁闷并存。
3.思想政治观
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理想是“做一个不做坏事的清白人”“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贡献的人”。最佩服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和伟人,其次是班上成绩冒尖的同学。对于“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学生”,45%的学生选择“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48%的学生选择“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4%的学生是“无所追求,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11%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反映出部分学生茫然无措的状态。
4.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问卷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尚好,较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人际关系较和谐。当发生矛盾时,采取主动沟通的同学有75%,对于“总是感到别人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评价”这一问题,60%的回答是没想过,33%认为是这样,10%的同学从没有这种情况。
5.感恩
大部分学生懂得感恩,希望将来回报父母。存在的问题,如:感恩对象狭隘,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最需要感恩的对象,95%的回答是父母,对老师感恩的人占8%,说明对老师情感淡漠,师生关系缺乏积极情感。
二、问题分析与探讨
由于自身原因和各种因素影响,中专学生心理和学习、生活状况有着特殊性。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性的。
一是学习动机不强和目标模糊造成厌学,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二是对自己期望较高,自制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如不愿做家务,专业实习怕脏怕累。
三是自我认同缺乏,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缺少反思和审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不足。对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思考。
四是存在人际关系不适和情感困扰。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方法单一,与父母沟通欠缺,缺乏正确的办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偏执,走极端,感觉无助。
五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淡漠,集体的公益活动不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三、建议与对策
1.树立人性化的新型德育观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学生,但也存在对学校教育心存疑忌、抵触的学生。时代在进步,学生心理特点也在发生变化,要求我们思想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该生活化、人性化和细节化,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更细致耐心,积极引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利用参与、探究、活动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学用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学,能学会,从学习中逐渐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3.发展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缺失或者不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学生心理偏激抵触,行为偏差,自我期望低。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无条件地关注学生,给予关爱,走进学生心里,影响和带动学生。
4.培养浓厚的校园文氛围
采用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校园活动吸引学生,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南阳技师学院)